引言
文学图像化是视觉文化语境下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也是一个新鲜话题。视觉文化逐渐走进人们视野,并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图像转向”。文学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图像化”的影响。
一、文学图像化的语境
所谓文学图像化的语境,是对文学图像化的研究范围和具体表征做整体上的把握,从而为本文明确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对象的语境现状。文学图像化作为一种现象或一种趋势,很难用定义式的语言进行总结。因为到目前为止,它仍然以一种动态的方式不断变化着。
视觉文化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兴起,文学图像化是在视觉文化语境下产生的一种文学新现象。视觉文化研究已经有了较为体系化的理论建构,并开始向具体的文化门类转向。周宪教授对以文学为代表的语言媒介,在影视等图像艺术挤压下的边缘化状态进行了描述,认为这种现象与世界的文化景观是相联系的。也就是说,文学图像化的界定应该和世界“图像转向”和“视觉文化”的背景紧密联系起来。丹尼尔·贝尔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鲍德里亚通过围绕消费这个中心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剖析。他认为,消费已成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伦理,并阐释了 “拟像”、“仿像”等观点,指出图像符号是在现实社会中对“其自身的纯粹拟像”。这就是说,视觉文化的兴起,与消费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
二、关于图像化叙事的研究
图像化叙事研究是从文学内部来研究文学图像化的一种研究方法。王宁在《批评:图像时代的遭遇》中提出了 “语像写作”。他指出,这种写作模式与传统的摄影文学写作是不同的,后者的作品中,图像仅仅是插图,而前者创作的作品中,图像占据了文本的主导地位和意义的中心。①叶青认为:"在中西艺术史上,写实传统有着自己独立的演进规律,图像化叙事也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写实与叙事之间既相互关联而又时常分离。尽管图像的叙事功能对故事画这种方式提出了追求逼真的要求,但艺术家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时常会被描绘的兴趣所吸引,并从侧面表达出图像叙事与写实程度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的观点。②胡功胜从小说角度出发,分析小说叙事与图像叙事各自相对独立的艺术品格,认为两种叙事模式只有差异性的结盟才不会导致传统小说的叙事危机。
对图像化叙事研究比较深刻的是龙迪勇,他先是通过对图像的空间性与时间性以及图像本质的讨论,认为空间的时间化是图像化叙事的本质。他概括出了单幅图像叙事的三种模式:“单一场景叙述、纲要式叙述与循环式叙述,并对每种模式的特点及其运作机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又通过探讨图像对文本的模仿或再现问题。认为语词与图像都是叙事的工具或手段可以在不同艺术作品中互相借鉴:“对于有天才、有追求的作家来说,他们总是能在以语词编织成的文本中达到某种图像(空间)效果;而对于有创造力的画家来说,他们总是能以图像这样一种空间性媒介来达到叙述事件、表现时间的目的进而探讨了文字叙事模式——“主题一并置”在图像叙事中的体现,认为这种叙事在本质上是空间属性。
................
第一章文学图像化的表征及原因
第一节文学图像化的表征
国内学者对于文学图像化的表征论述虽然分散,但是相对一致。周宪从印刷物的出版动向和人们的阅读“征候”两个方面来谈,他认为图文书在市场上己经颇成气候,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也有,但是过去是图配文,而现在是图压倒文;人们对于图像类读物的阅读意向越来越明显,纯文字的阅读方式被冷落,进而影响了文学的存在方式,即文学作品不断被影视和图像“殖民化”,并且导致文学创作要依附影视霸权才能生存。?刘巍认为图像是从内在和外在两种方式介入文学的,主要表现在:图书在市场化影响下,图像由过去的陪衬点缀转向登堂入室;图像和文本开始互动,过去影视以文学作品为蓝本,现在反而出现了电影小说等逆行作品;图像化对文学传播也有一定影响,而文学创作则趋向商业化。张经武则认为文学图像化作品涉及文学作品的图像化包装,影视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以及文学作品语言的图像化三个方面。此外,王宁还提出了 “语像”写作的观点。而他的博士研究生刘琛在《视觉文化介入文学史的方式及其影响》一文中,认为视觉文化对文学史进行了断章似的解读,影响了文学创作、接受,甚至催生了 “戏拟的诞生,并对文学翻译和世界性的流通产生重要影响。
一、“图”书的大量出现
艾尔雅维茨说:“我从不阅读,只是看看图画而已”这句话用来形容当下的图书市场再合适不过了。如果说,精致的封面设计还仅仅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包装,大量的美女封面不过是提升销售量的噱头,这些都不过是外表的一层“皮”在图像化趋势下的变化。
.................
二、影视对文学的改编
影视自诞生以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上世纪初,著名的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就在其《电影美学》指出:“目前,一种新发现,或者说一种新机器,正在努力使人们恢复对视觉文化的注意,并且设法给予人们新的面部表情方法.这种机器就是电影摄影机。”②他第一次提出了 “视觉文化”的概念,并预言它将取代印刷文化。而今,巴拉兹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视觉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影视的繁荣与文学有紧密的联系,不少著名的导演就曾经坦言文学对于影视的重要作用。张艺谋就说:“就我个人而言,我离不开小说”。法国学者艾?菲兹利埃也说过“文学除了能够为电影化的移植提供
作品之外,它还能够(而且首先能够)为真正的银幕创作提供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形式:神话和传奇、主题、情境、体裁、风格、美学观念,尤其是语言风格、人物心理和读者心理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影视对文学的改编一直的影视题材的重要来源,大量经典的文学作品被影视以图像的方式再度连释。如著名小说《飘》被改编为影视《乱世佳人》。张艺谋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分别是对莫言的《红高粱》、苏童的《妻妾成群》、余华的《活着》的改编。我国四大名著更是被影视拍“烂” 了。文字以图像的方式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读者变成了观众。人们在争论谁拍的好,谁演.的好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经典的认卖品读。
..................
第二章图像化叙事.....................17
第一节语言和图像.....................17
第二节图像化叙事......................23
第三章文学图像化的意义...........30
第一节多样化的影响...................30
第二节文学性的隐忧...................33
.........................
第三章文学图像化的意义
文学图像化对文学的整体活动都有影响。文学图像化作为一种不断发生变化的新趋势,必然会给整个文学活动带来新的影响。从更深层次上挖掘其影响和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文学图像化。
第一节多样化的影响
文学图像化作为图像化带来的“资本主义”,看似对文学带来了诸如“危机”、“终结”、“死亡”等食人听闻的忧虑,但是,也带来了 “革命种子”,即扩大的叙事空间、对视觉的重视、拓展了的文学接受范围等等,可以引导文学图像化向良性目标发展。概言之,文学图像化既是文学在“图像时代”的一种变化结果,但也可以是文学焕发新生的原因条件。从这个角度出发,前面我们对文学图像化的影响已经多有提及,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知道,文学图像化本身作为文学在图像化时代的一种“应激”反应,出现了大量的“图”书,影视以图像的方式展现文学作品,文学内部也出现了图像化叙事等新的创作技巧。从某种程度而言,这都可以看做文学图像化给文学带来的影响,当然还有其他没有涉及到的。所以,对多样化影响的探讨,既要重视对前面内容的梳理,又要辩证的看待文学图像化的影响。总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外在形式更加注重视感。对外在视感的重视在文学图像化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精美的版面设计,还是大量出现在文本中的图片,抑或“美女作家”的头衔、各种书籍推介手段,均在此范围内。文学作品背后“无形的手”釆用了各种各样的视觉营销手段来吸引人的眼球。这"无形的手”是整个社会环境、作者、出版社、读者等方面共同组成的。
.........................
结论
文学图像化是在“世界被把握为一幅图像”的图像转向背景下,文学自身出现的一种变化趋势。在消费社会语境下,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文学的表现形式、语言指意、叙事手法、传播方式和审美意蕴等方面,呈现出的图像化趋势。总体来看,文学图像化有“图”书的大量出现、影视对文学的改编和创作图像化倾向以及阅读的“读图”转向等四个方面的表征。
文学图像化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多方面的:消费社会提供了较为成熟的场条件和读者心态;历史上的图文关系证明文学图像化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不是凭空出现的;现代技术条件的发展,延展了人们的视觉空间、提供了高超的图像技术,同时也诞生了文学图像化最为关键的条件——现代传媒机制;从文学自身来看,在文学转型过程中,边缘化造成了文学较为尴尬的地位,文学试图借助“图像化”从现在的困境突围。此外,文学图像化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语境、人类不断增长的视觉欲望、大众文化的发展等方面也有着密切联系,综合这些原因,文学图像化从某种程度而言,是一种必然趋势。
图像化叙事是本文着重论述的部分。此处的叙事不是叙事性作品中的叙事手法,而是采用更为普遍性意义的广义叙事,泛指一切言说形式。图像化叙事是作者进行文学创作时,运用影视、构图等图像技巧,用语言文字营造视觉化的内容,带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它是文学图像化趋势下,文学内部发生的重要变化,也可表述为叙事的图像化。........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