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人文地域融合内容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5-05-06 20:33:46 论文编辑:lgg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区域联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晚期,世界经济从战后的恢复中开始逐渐的进入到了繁荣时期,许多地理学家也通过关注区域经济的结构和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对区际功能以及区域关系的研究,同时提出了区际联系这一新的区域地理学研究课题。
早在康德就认为“按地区来对事物进行描述或分类的是地理学”,而之后区域学派的创始人赫特纳在他的相关著作中指出“地理学关注的现象间的联系,一是同一地方的,一是地方之间的”[1]。可见,地理学家从关注区域内部的联系,扩展到开始关注区域外部的联系。
从这一背景趋势中可以看出,地理学的发展是从区域开始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区域联系已经越来越受到地理学家的重视。最早对区域联系的研究是从区域内部进行的,理解区域内部各个要素是如何通过相互作用使区域成为整体的。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系也开始受到地理学者的关注。李春芬认为关于区域的研究“过去着重个别区的研究,以后转入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或区域分异的研究,现在则逐渐强调区际之间的关系和区域的空间组织的研究”[2]。
2.人文地理学重视有关区域联系的研究
在人文地理学中,区域联系也是其研究传统之一。一般从研究内容角度,可将区域联系分为经济联系、交通联系、政治联系和文化联系等,并且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就目前来看,经济联系则成为了区域联系研究中最重要的方面。
....................
 
(二)研究意义
地理学中有关区域联系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越来越受到地理学者的重视。但在中学的人文地理教学中,对有关区域联系知识内容的教学把握却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对于相关知识的教学仍停留在对各个要素的具体分析和表面的联系中,未能从联系的本质出发去理解这种区域联系,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本文是从区域联系的本质出发去理解人文地理知识内容,并从区域联系本质的角度对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进行策略设计。这使得本文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具体来说,本研究的意义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1.理论价值
本研究力图在对区域联系思想内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中学人文地理中有关区域联系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从而突出区域联系内容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这对于构建区域地理的五大主题内容教学论的理论框架可以起到重要的指导价值。并在对有关区域联系内容的教学策略研究进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有关区域联系内容教学的策略进行系统的设计,从而有助于完善我国地理教学论的理论体系,同时对我国地理教育研究的均衡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实践价值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是,通过对区域联系内容的本质解析,进而探讨如何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把握和学习,可以为我国的人文地理课程内容编排提供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试图从具体知识结构的整理和教学策略的设计中阐述中学人文地理中区域联系内容的教学方法,这将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师对区域联系内容教学的认识,从而加强其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
......................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研究综述
1.区域概念
区域的概念在地理学的发展史中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5世纪,《禹贡》、《管子》等一大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古代区域地理著作就问世了,以后的方志更是浩繁众多。而在西方有希腊人荷马创作的长篇史诗《奥德赛》,其中也对不同的区域进行了描述,是西方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但直到19世纪初才由德国地理学家卡尔·李特尔首先提出区域的概念,他认为区域是地表布满事物的空间,并认为应当推崇地表上不同地点的自然情况和文化有各种不同构成这一区域观点。到了19世纪中期,德国的另一位地理学家阿尔弗雷德.赫特纳开创了近代地理学中的区域学派,他认为地理学的历史表明其科学任务在于了解区域。然而历史时期地理学家的区域观,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人们视野的局限,只能从表象定性地理解区域,未能从实质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区域的实质。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与学科本身的发展,人们对区域的认识也有了不断的变化。从近代地理学以来,区域就成为了地理学研究的核心,然而不同时代发展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学者也对区域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使得区域的概念成为了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念。笔者通过对相关研究的考察,对于近代地理学以来有关于区域的理解总结出了以下五种:理解一:区域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它与地方、地区、地域是同义语。理解二: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框架,它就像时间之于历史学一样。理解三:区域是不包括任何物质内涵的纯粹几何空间,它只有大小、方向和距离。
...................

 

(二)地理学中的区域联系思想分析
1.差异与联系
我们知道,在地球表面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所以使得每个区域在自然条件上都必然的存在着差异。同时人类经济活动也会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出现一定差异,而对这种客观差异性的研究在区域地理学研究的早期就已经有所表现。在康德开始就对地理空间给予关注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到赫特纳认为“地理学研究的重点是区域的差异性”[25],而哈特向使这种发展走向了高峰。哈特向在总结了从康德开始一直到赫特纳的地理学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地理学定义为描述和解释区域差异的学科[26]。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了地球上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并且没有一个国家是可以自给自足的。于是为了交换资源和信息,各地之间建立了运输和交通网络[27],从而产生了区域联系。
由此可见,区域差异是区域联系的基础,而区域联系是区域差异的客观反映。因此当我们从区域联系思想的角度出发,去考察高中人文地理知识内容和进行教学策略研究时,所需要研究的第一部分内容应该是有关区域差异的内容。因为只有对区域的差异性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对区域联系内容进行更准确和深刻的把握。
而地理学家对于区域联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地理学早期对于不均衡地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间功能联系的兴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区域之间由于在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经济条件以及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参差不一、有优有劣的现象,所以在区域之间既存在着差异性又存在着可能的互补性,而这种互补性就为区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基础。
.............

 

三、区域联系内容的教学点分析...............................16
(一)差异与互补性教学点分析...............................16
(二)可达性教学点分析..........................................22
1.区域相对于海陆的位置...........................................22
2.区域与大城市或集聚区的空间联系关系................22
3.区域内外的交通方式和空间布局状况....................22
(三)介入机会教学点分析......................................24
四、区域联系内容的教学价值分析..........................26
(一)有利于学生立知识之间的联系......................26
(二)对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26
(三)能够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方法形成地理学.......27
……………
 
五、高中人文地理区域联系内容的教学策略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策略设计中,我们以区域联系的内涵,即包括区域差异与互补性、可达性和介入机会为主线,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策略设计。

 

(一)区域差异与互补性知识教学策略
对区域联系的研究是起源于地球表面的不均质性,不同的位置,自然环境不同,受自然环境影响的人类活动也不同。从康德开始,直到赫特纳认为,区域差异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所以对差异的研究是区域联系研究的基础,同时发展了区域比较的研究方法。区域比较的一般思路如下:
要素现象或本质的比较:通过对地理要素(或部门)其全部或部分现象及性质的比较,从比较中找出差异最大的现象或性质,得出差异性的结论。
类型和结构的比较:通过对某个要素(或部门)的各种类型在区域内的比重与其他区域作比较,取比较大小顺序或比重最大的类型或成分作为表征差异性的结论。
状态或过程的比较:通过对某个要素或部门在区域的变化状态与别的区域作比较,找出它的特征性状态,以明确区域差异。
在认识区域差异及某个区域的典型地理特征时,通常要借助区域比较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区别区域之间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和性质,分辨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程度和级别,进而找出区域之间显著的征象和标志达到明确区域差异的目的。但在地理学中,对于区域差异的研究往往是建立在区域划分的基础之上的,然而区域的界线却经常是不确定的,更多的时候是模糊性的或过渡性的,因此这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我们在认识区域差异时要本着“各区的核心部分之间,其差异就非常显著”这一基本的原则。
................

 

结论
本文从区域联系的视角对高中人文地理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相关内容的教学策略设计所应遵循的思维路线,这与以往对于人文地理教学理论研究主要是基于一般教学原理的研究视角很不相同,因此为人文地理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关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如下:
从对有关区域联系思想的分析中我们明确了区域联系的内涵,从空间范围上看包括两个方面:区域内部联系和区域外部联系,而从区域联系的内容方面看包括经济联系、交通联系、政治联系和文化联系等。并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出发分析出区域联系内容的相关教学点,包括差异与互补性教学点、可达性教学点和介入机会教学点。同时在对教学点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各个教学点进行了系统的教学策略设计。差异与互补性教学点在教学策略设计上主要是通过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特别显著的征象和标志的识别进行教学设计的,而通常要做到三种分析:一是区域内“核心”部分分析;二是分析区域内部不同要素的组合特征并确定“主导因素”;三是对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差异性进行辩证的分析。对于可达性教学点的教学策略设计主要突出地图法在此部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对于介入机会教学点的教学策略设计则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和能力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主要是同过案例教学法来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把握。.....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