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源起
1.1.1研究背景
历史和现实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世界各国的首要目的。自1988年8月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组织实施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火炬计划”①以来,我国高科技园区的建设飞速发展,但是与国际相比,我国的高科技园区不论是规模还是创新能力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1.1.2研究源起:
本文的课题来源于笔者参与的一个高科技园区的规划项目——厦门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园服务区规划的设计,笔者跟随导师在设计院参与了这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对高科技园区这一类型的园区,进行了国内相关案例的实地调研,园区资料的整理,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对于高科技西区的研究国内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1)总结国外成功高科技园区的经验(2)对中国高科技园区管理体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3)对中国高科技园区区位布局的研究;采用数理理统计方法分析中国高科技园区的发展状况;(5)高科技园区所在地区的影响;(6)产业集群与高科技园区的研究等。但是具体到高科技园区的物质功能组织与建筑结构环境方面并不系统,有一定的狭隘性。
高科技园区规划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国内外成功的案例基本上都是具有一定的共性,首先园区内部做到了产业功能集聚、配套设施齐全、与环境和谐共生等;其次在外部经济方面,如宏观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社会激励机制等。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目前国内建设了许多功能配套不完善的科技园区,这些园区在功能组织、空间结构、创兴机制、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些都影响着我国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因此对高科技园区的探讨是学术界的一大热点。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科技的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总结出高科技园区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高科技园区的功能组织、配套设施以及空间结构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以厦门海沧生物医药园区项目为例,对园区规划面临的问题进行提取分析,寻求一种恰当的设计思路来解决矛盾。
1.2.2研究意义
高科技园区是城市的一部分,它开发的目的就是为城市内中小企业提供一个优质的发展平台,同时园区也是城市经济的一个主要的增长点,因此园区的规划要服从城市的主体规划。研究科技园区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必须要从高科技园与城市的关系开始;其次分析园区的主体产业的产业链,根据主体产业的产业链来组织园区功能布局;最后解决园区与基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文章主要研究和探讨高科技园区的空间结构、功能组织、配套设施以及等问题,总结其规划模式,开发建设的规律,对高科技园区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1.3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的方法
实地调查、采集资料并对其进行全面分析。首先根据园区聚集的城市以及笔者的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北京、上海、厦门、福州这几个具有代表性城市的高科技园区进行实地调研,进行园区的资料的采集。并且对所调研的园区进行分类、分析、比较。
.......................
第2章高科技园区的基本概况
2.1高科技园区的概念
高科技园区出现在美国的硅谷,并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硅谷神话”。随着知识经济的浪潮,高科技园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
2.1.1高科技园的概念
在我国有高技术开发区、科学园、技术园、研究园、工业园、科学城等不同称谓。由于发展水平和功能定位的差异高科技园的功能可以以某一基本功能如科研、教育、生产、开发为主。高科技园区与其他园区相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科技人才的集中。人才的聚集导致智力密集型产业的集中,并且带动相关的服务性行业发展,如风险投资等。高科技园区是科学、设计和产品试验有机结合的企业群,园区内最重要的是研发功能。
(2)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表现为创新空间集中,企业的集聚效应和高端技术人才集聚等生产要素使得园区的创新能力十分强大。
(3)园区生态环境良好。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的郊区高科技园区相对于市区中心的科技园区更具投资诱惑。相对其他行业,高科技园区对城市的其他功能联系较小。
2.1.2高科技园区的基本类型
对高科技园区的分类,基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方发。从创办发展过程的角度来研究可分为自发型和计划型两种;从规模的角度研究,可以划分为依赖型和自足型两种:从技术利用的角度研究,可分为自主型和引进型,而目前最为主流的分类力法是根据地理分布和外部特征进行分类,分为孵化器、科学同,科学城,技术城.高技术地带五种模式。
....................
2.2高科技园区发展历程
2.2.1国外高科技园区发展历程
50年来,科技园工业园区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索阶段1980年前八十年代以前,高科技园区处于探索阶段,科技园区的建设刚刚起步,发展缓慢,数量少。园区的分布主要是处于工业发达国家,七十年代末,世界仅有50个左右的科技园区,其中大部分在美国。
这个时期的高科技园区主要可以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美国“硅谷”为代表,主要是以生产高科技产品为建设目的的园区;在19世纪70年代“硅谷’组要以加工半导体为主要的产业。第二种类型以日本筑波科学城为代表,主要特点是国家将某一地区内的科技人员聚集在一定的区域内,以促进科技与产业的发展。这个时期的园区的建设没有考虑到高科技园区的发展规律,主要以建设生产为目标,因此发展缓慢。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高科技园区还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为世界各国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二阶段:兴起阶段1980——1990进入八十年代,尤其是八十年代中后期,伴随着世界性高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浪潮,全球兴起了一股建设高科技园区的热潮。就美国一个国家高科技园的总数达到了323个。以探索时期相比高科技园区的功能发生了转变,在发达国家园区的主要功能由生产与建设改变成以研发与服务为主;在发展中国家,高科技园区主要是以加工高科技产品为主,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密集的优势。
....................
第3章共生思想理论解析...................................................................................21
3.1“共生思想”的理论来源.................................................................................21
3.2对共生思想理论的解读................................................................................21
3.2.1对社会学相关的共生理论解读.................................................................21
3.2.2“共生城市”理论解读.................................................................................22
3.3共生思想对高科技园区设计影响.................................................................24
3.4本章小结........................................................................................................25
第4章高科技园区共生关系的表现形式..............................................................26
4.1高科技园区功能组织模式及共生性分析.......................................................26
4.1.1园区的功能组织模式:..............................................................................26
4.1.2园区功能组织共生性分析:......................................................................27
4.2高科技园区配套设施的共生性.....................................................................29
4.2.1园区的配套设施影响因素:......................................................................29
4.2.2园区的配套设施特点:..............................................................................30
4.2.3园区的配套设施共生性分析:..................................................................31
4.3高科技园区空间结构的共生性.....................................................................34
4.3.1园区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34
4.3.2园区空间结构特点:..................................................................................40
4.3.3园区空间规划模式:..................................................................................43
4.3.4园区空间规划模式共生性发展:..............................................................45
4.3.5高科技园区建筑组合模式及生长模式........................................................49
4.4本章小结........................................................................................................52
...........................
第5章“共生”理论下的高科技园区设计实践
5.1项目概况
我国十二五年规划纲要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核心战略支持的新兴产业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厦门市政府确定海沧为“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形成有聚集效应的生物医药产业群。海沧区位于厦门岛西侧,属于国家级开发区,是厦门重要的工业区、港区和新市区。项目地块位于新阳片区与东孚片区之间,可充分利用新阳工业区的工业资源、马銮湾新城生活配套资源及东孚旅游资源。用地范围:项目用地位于海沧区第一农场片区南侧,生物医药园园区核心位置,北临浦杏路,南接洪文路,规划用地面积56公顷。就用地性质而言,用地园区范围内有公共绿地。
5.2生物医药园区功能组织
我们在海沧生物医药园区设计之初,对园区功能布局上通过案例调查与资料分析,对医药产业的特点、医药产业的产业链、以及医药园区的在产业链中的作用进行的深入的调研与分析。
5.2.1药品产业特点
1投入大:
生物制药投入巨大主要用于药品的研发过程;主要集中在医药厂房与设备仪器方面。通常,一个新药的产生,55%用于研发,10%销售,20%用于生产15%用于其他。因此园区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实验仪器设备,降低企业研发的投入成本,扶持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2周期长:
为生物医药产业的产业链条,一个药品从最初的研发到最终发展成为的药品,要经历很多环节:实验室研究—中试临床(1、2、3期)—到规模生产—市场产品,在各个环节中的严格复杂的医药审批程序;并且医药产品和市场培养较难。所以开发一种新药所用的周期一般需要8-10年,甚至10-12年。
......................
第6章:结语与展望
6.1对高科技园区规划的思考:
高科技园区的功能组织是想办法实现园区功能的多层次融合的过程。因此文章引入“共生思想”,“共生”思想强调的是多元、复合、相容,反对机械、单一对立的概念。每个高科技园区所处城市的情况千差万别,历史文化背景、城市建设水平、经济状况都不一样,就算是在同一城市内的高科技园区也会因其所处的位置不一样,也会有不同的发展结果。因此高科技的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必须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区别对待。
1开发模式
园区的组织模式可分为两种:自我的产业聚集与政策引导。自我产业聚集优势在于科研根据市场自我调节,但是容易畸形发展,在园区的某一块发展的特别强大如张江药谷的研发外包(CRO)能力特别强大,但是在药品产业化这块就显的相对薄弱。并且在某些功能上容易产生重复建设。而政策引导的模式的优势在于对园区整体功能的宏观政策引导与掌控,但是在面对市场调节则反应不足,容易与市场脱节。因此,在园区规划时应对这两种模式的研究探讨,根据当地的经济实力、科研水平、城市建设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2.功能组织
高科技园区的种类很多如软件园、生物医药园、科技农业园等等,它们的功能组成就会随着园区的种类不同而改变。因此在对科技园区的功能进行分区布置时,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要研究园区产业链,园区各个功能在产业链中处于何种位置,以及各功能间的联系。其次明确的园区的定位,园区的发展依托与目标,确定园区的主要产业,并研究其的工作模式作为后期规划设计以及建筑单体设计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