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开发及治理的环境伦理视角

发布时间:2015-01-08 15:18:36 论文编辑:jingju
绪论

 

若隐若现命运多钟的玄武湖,在其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及帝王将相的诗篇,玄武湖的历史演变也见证了南京这座古城的兴衰变迁。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赞誉道“钱塘莫美于西湖,金陵莫美于后湖。”清朝康熙帝南巡到太平门外太平堤观湖莲,题诗曰:“太平门外太平堤,烟柳双行叶己齐。蘸影后湖直恰当,碧莲上下总凄迷。”历史上玄武湖曾一度作为皇家园林,供帝王朝臣游览之用,也曾是朝臣阅兵纳册之地,解放后也曾开垦为种粮田地、水产养殖基地,作为景区多次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现在已成为面向国内外游客免费幵放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2010年10月1日起,玄武湖景区向社会免费开放,它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热情欢迎海内外游客的到来。

 

一、研究背景
(一)生态环境危机
我国第二次湖泊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近50年来,我国消失的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多达243个。调查以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主要淡水湖泊的水量、水质和生物资源系统调查。大多数湖泊呈现出水生动植物种类减少、水质下降的态势。如:记载滇池在20世纪50年代有土著鱼类26种,到2000年后分布于湖体的仅有4种,在2007—2010年的两次调查中仅发现1种。20世纪50年代记载水生植物100余种,最近的两次调查发现19种,约80%的种类消失。其余湖泊水生植物种类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
....................

 

(二)精神家园迷失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科学技术的进步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动力,而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最终成果之一是人格的变化,人类价值取向的变化。“旅游”的核心概念是旅游“体验”或“经历”,是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是一种社会行为,一种人的社会活动方式。旅游的真正意义在于为旅游者提供接受教育、愉悦心情、了解文化、提高素质、体验尝试的平等机会。“传承文化遗产,守候精神家园”既是规划建设者的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整体而言,玄武湖景区旅游开发的旅游消费层次较低,消费质量不高。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很多旅游项目的幵发对文化的挖掘较少或挖掘深度不够,精神性文化感知与娱乐消费严重失衡,注重激发人们的感官享受和欲望,而忽视了文化的教养和感知。
玄武湖美丽的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了游览娱乐休憩的场所,同时玄武湖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继承和发扬文化的基地。因此,在重视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也不容忽视。生态环境是玄武湖发展的“血脉”,历史文化是玄武湖景区发展的“灵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家吴良镛先生在“城市特色美(二)——城市的保护与发展”中提出,城市特色被破坏,大体反映在两个方面,即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破坏,这两者又是互相关联的。“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第八条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
...........................
 
第一章人湖关系的善与恶

 

第一节当代之前(古代至1949年)人湖关系的善与恶
本文中,所提的善主要是指和谐,恶主要是指冲突。从玄武湖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玄武湖历经了几次大规模的人工改造,从最初郊野荒芜的湖泊幵始,到作为皇家水军练兵习武之地和皇家园林,又到明朝与世隔绝200多年作为黄册存放场所,再到国民政府成立次年(民国18年,即1928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直到现在的免费开放风景区,玄武湖的发展历史交织了无数次的人工改造和自然演进,在自然演进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人类活动和人工改造的元素。湖泊的历史演变,伴随着人湖关系的善与恶。易道(上海)咨询公司2005年玄武湖景区详细规划中展示了玄武湖的地形演变过程。
一、先秦时期人对湖泊的依赖和敬畏
目前,玄武湖的成因大致分为两种说法。其一,认为是长江古河道“牛辄”弯道经过洪水长时间的冲刷而形成"牛辄湖”。其二,认为是大约在100万年前,由于地壳的运动而形成的构造湖。地质学家通过对湖底的地质构造及沉积岩研究发现,湖盆特性均与周边长江的河床不吻合。因此,学术研究者大都比较倾向于认为玄武湖的成因是地壳运动而形成的构造湖。
翻幵南京历史的首页,要追溯到五千年前南京最早的原始村落。这是真正南京历史的黎明。1954年,考古学家在今南京城内鼓楼岗的西北,发现了南京地区最早的一个人类居住的村落遗址一一北阴阳营遗址,它揭开了南京原始社会的历史篇章。北阴阳人是南京最早的居民。从那以后又在南京周围陆续发现很多的氏族部落所居住的遗址,例如秦淮河流域、玄武湖畔、长江两岸及其支流的台地上等。现代化城市的南京就是在这样一个个分散的原始村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
 
二、六朝时期人对湖泊的改造和干预
玄武湖在南京定都之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农业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六朝时期,人们幵始对玄武湖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利用。由此开始,玄武湖由一个人为千预较小的郊野湖泊转向为一个人为干预活动不断增加的城市湖泊。六朝时期的玄武湖的水面面积大概是现在的四倍,根据对地貌和湖面相沉积物的科考,可推测玄武湖六朝时期的范围南达鼓楼岗北麓,西至今西流湾公园,东抵钟山西北麓。
后湖之号(玄武湖),汉末之闻也。吴赤乌四年,凿青溪,泄后湖水。宝鼎二年,开城北渠,引后湖水流入新宫,巡绕殿堂,其名始著。《景定建康志》卷十六云:“潮沟,吴大帝所幵以引江潮,接青溪,抵秦淮,西通运渎,北连后湖。”南京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临后湖,处天然屏障之内,地理位置优越。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9月迁都于南京,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东吴开首,也是人们对玄武湖的大规模利用和改造的开始。六朝时期,人们对玄武湖多用于阅兵习武和王朝游玩之用,期间多次疏沒筑堤。六朝时,出于保护宫城、都城和军事训练水师的需要,曾对玄武湖进行过一番建设。东晋大兴三年(公元320年),始创北湖,筑长堤以壅北山之水。东自覆舟山,西至幕府山,六里余。
南朝刘宋元嘉年间,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富庶,堪称一时之盛,被称为“元嘉之治”。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宋文帝又在东吴宫苑旧址上,玄武湖南畔,大兴土木,修建了南朝第一大宫苑——华林苑。据《宋书·文帝纪》载,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是岁,大有年。筑北堤,立玄武湖”。修北堤主要是了防止玄武湖湖水泄流和提高湖区水位,当时湖面面积较之前有了一定的缩小。
......................

 

第三章人湖和谐的环境伦理原则及路径思考.........23
第一节环境伦理原则.............................................23
一、环境正义原则.................................................23
二、人湖和谐原则.................................................24
三、科学发展观原则..............................................24
四、多主体共生原则...............................................25
第二节玄武湖环境伦理建设的实践路径..................25
—、重视和扩展环境伦理教育................................25
(一)行政管理人员环境伦理教育.............................25
(二)工程技术人员环境伦理教育.............................26
(三)旅游参与人员环境伦理教育.............................26
二、人湖和谐的实践路径构思...............................27
(一)在机构建设中重视环境伦理.............................27
(二)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28
(三)加强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28
(四)构建人湖和谐的发展模式.................................29
(五)弘扬湖区尊重生命的精神.................................29
(六)创建符合伦理的旅游方式.................................30
.........................

 

第三章人湖和谐的环境伦理原则及路径思考

 

第一节环境伦理原则
一、环境正义原则
从“环境正义”这一观点在西方国家开始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传播。实际上,环境正义原则进一步揭示环境正义问题是社会正义问题。环境正义概念学者之间也各行己见,通常认为所有人不论其国籍、民族种族、性别、文化、城乡差异、贫富等等,都平等的享用环境资源及享有清洁、安全、健康的环境的权利,同时对环境资源应尽有相应的责任。
从性质上分环境正义可以分为程序意义上的环境正义、地理意义上的环境正义和社会意义上的环境正义。从时空上分,环境正义包括种际正义、代际正义、代内正义。种际正义是指人与自然之间保持适度、适当的开发与保护关系,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代际正义是指当代人与后代人在利用环境资源问题上应保持恰当的比例。代内正义是指同一时空下享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与保护自然环境的义务的对应。
对玄武湖幵发而言,代际公平是指玄武湖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不仅是可供我们当代人享用的资源,而且也应当是后代人可享用的资源。为了保证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不受破坏,能够继续享用到当前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作为当代人就必须树立人类代际间的利益公正的意识。在旅游景区幵发时,规划者应当做好短期和长期的规划目标,从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出发,幵发属于代际内的资源,保护好属于后代的旅游资源。
在建设和经营景区过程中,应当摆脱只顾当前利益,对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性认识不足的目光短浅的行为。毫无节制地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只会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物种群的减少。为了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代际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当代人在旅游景区规划、景区建设、景区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应融入代际公平的意识。
........................
 
结束语
环境伦理观的引入,对玄武湖景区规划和设计、景区管理及旅游经济活动将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本文贯穿全文的主脉是玄武湖开发与治理过程中正确价值观与生态观为核心:环境伦理审视下的人与玄武湖和谐发展。基于此核心,文中提出玄武湖在开发和治理过程中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在玄武湖开发和治理实现自然、社会、经济和人相统一。
论文研究的总目标是:促进玄武湖的合理开发和治理,实现水域、陆域不同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的展现,运用生态伦理理念开展可获得持续综合生态效益活动,探索一种以玄武湖为代表的城市湖泊生态的保护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的普遍适用性的建设方法。
针对玄武湖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行之有效的途径,应该是从根本上转变政府决策者、规划和建设者、景区管理者、社会大众以及旅游参与者不合理性的传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建立一种新型的敬畏生命、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氛围,最后提出实现人湖和谐的路径。但由于本人学识水平和阅历所限,本文研究和分析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环境生态的管理需要我们对现有的生态系统理论进行综合,然后建立相关的模型。利用生态系统理论、工程学和建模学方面的技术,结合旅游经济模型和指标体系,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模型,可以更好地从理论上指导玄武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好地开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