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缘起
一、社会历史的呼唤
(一)社会的政治危局
梁漱溟出生在甲午战争前一年,甲午战争后,使中国社会深处内忧外患的政治危局之中。1911年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在中国统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就此瓦解,随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封建思想的遗毒太深,人们的封建意识不会瞬间剔除,袁世凯“称帝”、各地军阀割据,中国社会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们深感疑惑:虽然经过不懈努力推翻了封建统治,却没能把中国人民带入民主、自由、富强的国度。中国道路该如何去走?希望在哪?成为时代的中心议题。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犹如一缕春风吹进人们的心田,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紧接着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历史重任。在共产党人的努力之下,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明确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三民主义”,并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是,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背叛,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了。中国就此又陷入国内战争之中。
就像梁漱溟感叹的一样:“中国旧社会组织构造破坏,让中国政治无办法,让中国旧社会组织构造更加崩溃。最近二三十年的情形,用这两句话就可以概括。所谓政治无办法,即国家权力不能建立,也即平常所说之不能统一。中国国家权力不能建立,是中国社会崩溃之因,也是中国社会崩溃之果。”①像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怀揣着救国图存的爱国热情,梁漱溟等人积极寻求救国救民于危局之中的拯救之路。
..................
二、社会的经济危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各国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并殃及中国。在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榨下,再加上连年的军阀混战和自然灾害,使得中国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中国的经济呈现凄凉的景象。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大肆倾销棉、麦等农产品,破坏了中国农村原有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体系,使中国农村、农业遭受到空前的打击。封建统治者向农村搜刮民脂民膏,以维护其统治,各地军阀割据,为霸占地盘而进行内战,必须向农民收取各种地租、赋税,使得农民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一些农民因还不起欠债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正如梁漱溟所说“乡村所由破坏不外天灾与人祸。
所谓天灾,例如长江大水灾、黄河水灾、西北连年大旱、南方江浙旱灾等;所谓人祸,例如一九三○年中原大战,以及种种兵祸、匪患、苛捐、杂税等。又从破坏乡村的力量去分,也可分为国内与国际的两面。上所叙多偏乎国内;而国际的力量破坏所及,尤为深远。所谓国际的,例如日本强据东北,影响于内地农村者甚大;列强经济侵略尤为谈农村经济崩溃者所殚述,可无待言。”①为此,梁漱溟等中国一大批知识分子在孙中山先生的改良思想的影响下,发起了一场救济乡村的社会改良运动,即乡村建设运动。
最近二三十年的情形,用这两句话就可以概括。所谓政治无办法,即国家权力不能建立,也即平常所说之不能统一。中国国家权力不能建立,是中国社会崩溃之因,也是中国社会崩溃之果。”①像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怀揣着救国图存的爱国热情,梁漱溟等人积极寻求救国救民于危局之中的拯救之路。
..............
第二章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内容
梁漱溟是个思想家,更是一个社会改造运动者;他是一个有思想,又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乡村建设正是梁漱溟本着自己的文化思想,改造中国农村社会,重建中国文化的社会实践。
一、乡村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
梁漱溟认为中国问题的重点在乡村,乡村是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基础,“只有乡村安定,乃可以安辑流亡;只有乡村事业兴起,才可以广收过剩的劳动力;只有农产增加,才可以增进国富;只有乡村自治当真树立,中国政治才算有基础;只有乡村一般的文化能提高,才算中国社会有进步。总之,只有乡村有办法,中国才算有办法。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都是如此。”①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提出,主要是依据他对中西文化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识,他认为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即使有些城市也很难算作都市,境内所见,无非是些乡村,所谓中国建设问题无疑就是乡村建设。
(一)乡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创造新文化
乡村建设的缘起首先是因当时乡村遭受了极大的破坏。梁漱溟说“乡村建设运动,是由于近些年来的乡村破坏而激起来的救济乡村运动。”②对此,梁漱溟指出:“在近百年中,帝国主义的侵略,固然直接间接都在破坏乡村,即中国人所作所为,一切维新命民族自救,也无非是破坏乡村。所以中国近百年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乡村破坏史。”③在梁漱溟从事乡村建设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农村的确实遭到破坏,出现了严重的大衰败。其原因应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者的掠夺和军阀连年混战。而在梁漱溟看来,乡村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从而导致的“乡村文化破坏”。
......................
二、乡村组织建设的思想:建立新礼俗
怎样来“创造新文化”?梁漱溟认为就是要吸收西方文化的长处以弥补中国文化的短处。那么西方文化的长处是什么呢?梁漱溟认为是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民主只是来源于团体生活的进步,而团体生活却是最为根本的东西。因此,他把团体生活和科学技术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西方文化的优秀之处,因为这正是中国人所缺乏的,“中国人最显著的短处,一是短于团体生活而散漫无力,一是短于对自然界的分析认识,不能控制自然,转而有时受制于自然”。
④因此,他认为,从事乡村建设事业,就必须“重建一新社会组织”,而“所谓建设,不是建设旁的,是建设一个新的社会组织构造——即建设新的礼俗。为什么?因为我们过去的社会组织构造,是形著于社会礼俗,不形著于国家法律,中国的一切一切,都是用一种由社会演成的习俗,靠此习俗作为大家所走之路(就是秩序)。西洋社会秩序的维持靠法律,中国过去社会秩序的维持多靠礼俗,不但过去如此,将来仍要如此。”①梁漱溟乡村建设的宗旨是培养新礼俗,“所谓新礼俗是什么?就是中国固有精神与西洋文化的长处,二者为具体事实的沟通调和”②,即以礼俗为表现形式的中国文化固有的人文精神和以法制为根本原则的西方文化的科学理性“从根本上调和沟通成一个事实”。
的确,由儒家文化浸润多年的中国社会是一种伦理的社会,情谊的社会,这种风气在中国的乡村最适宜保存和发展。“礼失而寻诸野”,乡村文化虽遭“破坏”,但乡村仍然是一个保存了大量传统礼俗、价值观的地方,乡村是中国文化延续、传承的基地,新礼俗建设必须从乡村开始。
....................
第三章 对乡村建设理论的哲学剖析 ................................... 22
一、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析其“文化救国”论..........22
二、以因果关系析其“文化失调”论....................................... 23
三、以阶级斗争理论析其“中国特殊”论................................ 25
四、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析其“土地后置”论...............28
第四章 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现代启示 ................................30
一、把农村文化建设置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之上.....30
二、农村教育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31
三、现代村民自治民主建设对梁漱溟设计的超越...................33
四、农村传统文化在现代先进文化的引领中融合创新.............34
..........................
第四章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现代启示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虽然因多种原因最终失败了,但我们不能就此否定其理论和实践的价值。梁漱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以“内圣外王”的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强烈的儒家入世精神关注苍生和社会,他的求索精神和实践品格是值得赞颂的。尤其是他对文化问题的重视,以文化改造来构建社会新秩序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今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十分深刻的借鉴意义。
一、把农村文化建设置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之上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处在分裂动荡的年代,与其相比,今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实现政治上的统一,而且经济上更达到了高速增长与繁荣,整个社会愈来愈趋于现代化和城市化。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上世纪三十年代,梁漱溟试图通过文化改造——“创造新文化,救活旧乡村”。他的乡村建设是在原有的体制下进行的,这势必影响了他的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然而,“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不能解决革命前的中国问题,也不能解决只有用革命的手段才能解决的问题,但可以为革命以后的中国社会改造和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结论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之中,一大批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担当起救国图存的历史使命,梁漱溟基于对中国文化的独特分析,提出文化救国理论。梁漱溟不仅是思想上的儒家,更是行动上的智者,他发起了长达7年的乡村建设运动。在邹平的乡村建设中,他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指导,融合西方文化之精华,对乡村社会进行文化改造,以复兴中华文化,探寻中国问题的出路。他的乡村建设运动在当时的中国造成了巨大反响,在对乡村社会改造中,邹平实验区在经济、教育以及风俗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改善,成绩是不容否定的。
邹平的乡村建设运动最终因日本侵华战争所打断,但我们不能因此就以“失败”论英雄,而应以唯物史观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他的得失。梁漱溟的理论缺陷是没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去认识中国旧社会,过分夸大文化的作用,以中国社会特殊性否定矛盾的普遍性,不承认中国有阶级和阶级斗争。
这些理论上的误区是造成他最终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预设的根本原因。然而,如今的中国处于政治稳定,国家安定统一的环境中,梁漱溟的社会建设思想或许可以为我们借鉴和使用。研究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深入思考其乡村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不是在梁漱溟原有理论上转圈子,更不是全盘照搬照抄,而是在对其理论和实践分析后,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对其进行扬弃,目的是对梁漱溟乡村建设的升华和超越。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时代
要求,对当代中国农村的治理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