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选题的背景
哲学在古希腊就取得了独立的学术地位,已经是一门具有两千多年学术传承的古老学问。哲学悠久的历史说明,任何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在大学本是学法律的,后来转为学哲学,足见哲学的重要性。读马克思主义原著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内容是从哲学开始,逐步延伸至经济社会其它领域。可是,改革开放以来哲学仅有“真理标讨论”的短暂辉煌,随后一直处于招生难、就业难的“哲学贫困”状态,至今仍未能根本改变。
重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雄风,出路在理论创新。哲学到底怎么创新,今天仍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中国经济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中的努力与影响,是值得重视与总结的。中国经济哲学从理论创新依据上看,遵循与恢复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从研究内容看,中国经济哲学紧贴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实际,把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中的货币、资本、财富作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对于社会对从“教科书”哲学那里形成的“哲学抽象、无用”印象的改变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本论文以经济哲学的学术基础、学术创新内容及路径为研究对象。
1.1.2研究的意义
从理论上看,本论文研究有助于厘清与把握中国经济哲学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在研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实践问题的发展路径,及其创新成果,有利于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经济哲学的研究继续推向深入。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特别是经济学学者在研究经济生活中,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经济哲学的传统。这种传统,中国经济哲学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上海财经大学张雄教授1998年在接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记者的访谈中,已经有线索清晰的概括。
按张雄教授的观点,经济哲学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这种传统的体现是经济问题的研究,是由当时著名的哲学家来进行的。比如,亚里士多德、泰勒,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有《家政学》,这是研究古希腊基本经济单位包括奴隶在内的家庭管理与效益的经济学著作;泰勒则研究了如何运用“哲学智慧”即战略思维及预见致富的经济问题。
经济哲学传统在近代也得到了传承。世界上第一本经济学理论专著《国富论》与古典经济学形态,是由当时哲学家身份的亚当.斯密创立的。以后,又出现了西美尔的《货币哲学》的经济哲学专著。马歇尔是古典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人,他在《经济学》著作中,仍然继承了经济问题的哲学思维传统,指出,经济学不仅研究效率问题,也研究人。
虽然经济学自“边际革命”后对哲学传统总体是否定的,单方面转向“数学化”方法,但是,一些经济学者仍然主张坚持或恢复经济哲学传统。比如,罗宾逊的《经济哲学》,这是首次以“经济哲学”命名一部学术著作;凯恩斯也强调经济学学者要具有多学科的背景,其中包括哲学,要注重经济学与哲学等学科的融合;哈耶克、熊彼特、阿玛蒂亚·森等学者都在经济哲学领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对于探寻经济哲学的发展路径都做了极大的贡献。
...........................
2实践唯物主义与经济哲学创新路径的理论依据
2.1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哲学创新路径
“经济哲学”,这个学术名称对哲学界同行来说并不熟悉,对一般民众来说似乎更是“新鲜”。今天的经济学,众所周知关系最大的是数学,经济与哲学还有关系吗?即使“经济哲学”可以成立,第一个称“经济哲学”的罗宾逊,她是列为西方经济学者,经济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吗?不回答这些问题,经济哲学的“学术合法性”就难以获得。我们是站在哲学学科说“经济哲学”,首先还是要厘清经济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马克思在哲学领域实现的重大变革,就是从突破旧唯物主义的牢笼而建立以实践为核心的新世界观为前提并最终完成的,马克思称这种新的哲学为“实践唯物主义”。那么,实践唯物主义的涵义、特征是什么?就是以认识、解决问题为中心,从而改造世界。
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开宗明义,精辟的阐述了他的新哲学的基本原则及其实现的哲学革命的实质。他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
2.2马克思、恩格斯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应用与发挥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围绕现代化过程中的世界实践问题即“世界历史”的认识,形成了利用世界历史实践形成的发展条件,用“共产主义”改造世界的理论主张。实践唯物主义在此其实蕴含着两重逻辑:一是实践生成的逻辑。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历史的起点是“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个人禀赋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与社会、主体与客体、物质实体与关系载体等多重基因。在实践新平台上,现实的个人的活动迸发了巨大的活力,引申出新的实践轨迹和历史结果。现实的个人活动转化为共同的活动,共同活动形成“合力”,打破国家、民族和地域等局限,这种共同活动的方式本身即构成了“生产力”,共同体和所有制关系也由此生成。二是实践自身以动力和交往为纽带的历史逻辑。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现实个人的逻辑起点及实践生成的过程,然而他们同时肯定世界历史才是现代化过程的规律。在这个规律中,现实的个人通过交往形成国家和民族历史,保存和发展交往基础上形成的现实的“生产力”。世界历史是现代化的方向,世界历史是共产主义的条件,共产主义才能使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弊端得以克服。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围绕夺取政权、使工人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的问题,运用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分析阶级斗争理论揭示了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必然性,阶级斗争是现代社会的国际性外延,指出“几个文明国家工人阶级联合行动”
夺取政权的路径。革命的问题内涵包括“十项措施”的两个方面:用无产阶级专政取代资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共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
3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问题与中国经济哲学...........................8
3.1货币哲学:放眼市场实践的主体自觉和打开市场.............8
3.1.1改革开放的实践问题从货币的运用和认识开始..............8
3.1.2货币哲学高级研讨会......................................................9
3.1.3结论:货币哲学开拓出了货币研究的学术新空间...........10
3.2资本哲学:货币哲学的别样生态及现代化实践....................10
3.2.1 20世纪90年代随着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10
3.2.2有关资本哲学讨论会.........................................................11
3.2.3从战略上重新认识资本..................................................13
3.3财富哲学:现代化经济的全景图像..................................14
3.3.1金融危机促使我们研究财富哲学...................................14
3.3.2关于财富哲学研讨会.....................................................14
3.3.3重新重视财富研究是经济学与哲学的共同责任..............15
4对货币、资本、财富的哲学探讨与中国经济哲学创新..........15
4.1以现代化实践的历史过程与阶段性实践............................16
4.2从经济学已有重要概念切入创新经济哲学........................18
..............................
4对货币、资本、财富的哲学探讨与中国经济哲学创新的路径
4.1以现代化实践的历史过程与阶段性实践为基础,确立经济哲学的学术着力点
经济哲学学科是在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迷惑着一些重大基础理论问题,也可以称之为观念问题。改革和开放都可以以制度的形式作为完成,而如何促进改革和开放,则首先要理清我们的观念问题,这些观念曾一度引领了中国的发展,那也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深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开放更需要观念的引导,它所起到的作用应该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那样的结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马克思的话语中,这是一个没有争议的问题,然而我们却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与教训,才领悟并打破了束缚我们思想观念的绳索。
经济哲学就是在中国迫切的改革开放背景及巨大的思想进步时期呼之欲出的理论学科。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确立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哲学创新路径,但是,怎样找到眼下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实践纵向的历史继承与现实创新、实践战略的广阔与多变及领域差异,使问题为中心的哲学创新更是“说起容易做起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哲学加快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要以现代化实践的历史过程与阶段性实践为基础,确立经济哲学的学术着力点。货币哲学、资本哲学、财富哲学的研讨,都是现代化过程绕不过的战略问题,也是改革开放特定阶段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货币哲学是最先被探讨的经济哲学话题,这里的“最先”,既有时间上的“优先性”,又具有逻辑上的“第一性”。
..................
结论
在传统社会与前工业社会,创新是个别“天才”的特殊本领,常常被涂上难以捉摸的神秘色彩。后工业社会以来、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日益与熊彼特的“创新增长”相联系。创新不再是试验室、管理层中工程师、管理者少数人的能力。今天什么是“发达”?员工大多数从事召开发、市场营销的企业就是发达经济的企业载体。研发新产品与技术、开拓新市场,都是创新。现在日益呈不能创新的人就难以“体面”就业之势。因此,让大多数就业者具备创新能力,成了21世纪人力资源开发日益重要的课题。让大多数就业者具备创新能力的哲学可能性何在?在于现代化过程能力的累积创新规律。
发达经济体目前处于世界产业链“微笑曲线”的高端的事实,说明了让大多数就业者具备创新能力是可能的。发达国家运用发达的学历、职业教育资源、完善的“企业上岗前再培训”、以股权与期权为代表的各种激励措施,使劳动者在“学了干”与“干中学”反复的累积中,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创新能力。这是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即便受到各种冲击,仍然处于世界经济“领头羊”地位之奥秘。中国21世纪要从“发展中国家”跃升为“发达国家”之列、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遵循现代化过程能力的累积创新规律。
总之,经济发展成果未必立即是社会工资水平与生活水平的上升。同样,即使工资水平普遍上升了,上升的程度即货币量受行业与企业利润水平差异制约,是不均等的。所以,收入上升未必立即是社会和谐增加与人们心理平衡度上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