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具有燕赵余韵的北方昆曲是昆曲在发展与流传至北方地区后,受到当地音乐特色、风土人情以及语言习惯等多方面影响,所形成的具有浓郁特色的昆曲重要分支。其特点高允浑厚、飘爽豪迈、在音乐以及表演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北方特点。
在北方昆曲的历史演艺舞台上,有着多位表演艺术家,他们为北方昆曲的发展与传承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其中享有“昆曲大王”美誉的韩世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主角艺术标志性的表演大师,在其鼎盛辉煌时期,曾一度与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齐名,在昆曲界的地位一时无人企及。韩世昌是一位集多个剧种于一身的高度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大师,如昆曲、阳腔、梆子腔、皮黄腔等。在其超过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中,成功塑造了众多生动形象的舞台人物,不管是端庄沉稳的旦、含蓄典雅的闺门姓、活拨俏丽的贴旦,还是身怀绝技的武与英姿讽爽的刀马等角色,他都演绎的活灵活现,深得人心。韩世昌的表演在承袭传统的北方昆曲粗犷、豪迈、奔放等特点的同时,又富有深沉、细腻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最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善于用灵活多变的眼神和刚柔并济的身段来表达舞台人物的个性和戏剧情景,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韩派艺术。同时,他对于新一代年轻演员的谆谆教诲以及呕心浙血的培养,为昆曲的传承保留了定贵的人才。
本文选择韩世昌所开创的韩派艺术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首先,韩世昌是北方昆曲剧院的创始人之一,韩派艺术的形成与北方昆曲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北方昆犬的近代发展历史,韩世昌是重要的见证人。
..........................
二、研究综述
在北方昆曲的研究中,涉及到韩派艺术的资料甚少,仅有的小部分资料多数停留在建国的20至40年代,且内容要是对韩世昌的舞台表演进行描述或者演出活动的报道以及评价,而对于韩派艺术本身尤其是戏曲音乐及其唱腔特色方面的研究鲜为少见。笔者收集了自1911年至今有关干韩世昌的资料,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专著类的资料,该类书收集了现存的韩世昌的大部分资料,从多方面全方位的呈现北方昆曲的形成发展以及韩世昌的整个艺术生涯,目前所能收集的到国内有刘静著的《韩世昌与北方昆曲》,该书不仅详细记录了韩世昌演艺生涯的可贵资料,而且探究了韩派艺术的历史渊源以及艺术特色,同时也勾稽了北方昆曲的历史脉络,是研究韩派艺术弥足珍贵的资料。
回忆隶性质的著作和文章,该类资料主要是韩世昌本人的口述记录以及其他戏曲演员的间忆,文中所涉及的韩世昌的资料多数为其生活经历,亦有为数不多的表演研究,例:
王蕴明主编的《荣庆传铎》,书中主要勾稽了北方昆曲的发展历史以及北昆老艺术家的生平经历。书中收求的由韩世昌口述,张琦翔整理的《我的昆曲艺术生活》较为详细记求了韩世昌的的学艺以及演艺生涯,是为数不多的山韩世亲讲述的有关从艺历史的资料。书中还收录了韩派传人林萍的《韩世昌老师教我练习和运用眼神》,文中林萍通过韩世昌先生的教学写出了韩派艺术的一些特色。
...........................
第一章北昆寻源
昆曲最初发源于元末明初的江苏昆山一带,被称为昆山腔,后来随着历史的传播流变,其名称随之发生变化,如昆曲、昆腔、昆剧等。据考证昆曲的历史约有六百余年,是由宋元南戏流传至昆山地区后,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音乐特色的影响,再经过诸多音乐家的改革之后,产生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新腔。昆山腔与江西的戈阳腔、浙江的余姚腔、海盐腔被一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均属于南戏的声腔系统。据魏良辅《南词引证》一书记载:
“腔有数样,纷纟云不类,各方风气所限,有昆山、海盐、余姚、杭州、戈阳 元朝有顿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境遇南辞,善作古賦 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昆山腔作为流传于另中一带的地方性声腔时,对周围地区并未有本质性的影响,这与它在明代初期时仅用于民歌散曲是有一定关系的。
明朝中叶,流传于苏州一带的昆山腔愈加得到各界的喜爱,并逐渐引起著名曲家的重视,其中最为著名的,也是对昆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音乐家魏良辅。他在昆山腔的基础上,吸收了海盐腔“体局静好”的特点,义融合南曲的婉转柔美与北曲的慷慨激烈于一起,兼以笛、箫、签、琵琶等为伴奏乐器,经过“十年不下楼”的努力,不断的对昆山腔加工整理,终于将其“度为新声”,使其成为一三叹、婉丽妩媚的“昆腔”,亦称“水磨调”。革新后的昆腔,超越三大声腔,成为四大声腔之首,受到热烈的欢迎,并迅速向周边地区传播。
.........................
第一节北方昆曲的历史勾稽
一、昆腔之声入京城
公元1421年,明成祖山南京迁都至北京后,全国的政治文化随即北移。在明朝初期,由于受到元末战乱以及统治者对戏曲发展限制的影响,至嘉靖前的两百年,北京的戏剧长期处于北杂剧的萧条时期。明代中叶以来,中国的戏剧舞台开始山杂剧时代转向传奇时代。力-历年间,四大声腔中的阳腔、海盐腔、昆山腔先后传入北方,整个剧坛现出一番纷繁多彩的局而,随之时间的推移,北杂剧的演出儿近被取代。明王骥德《曲律》中记载:“燕赵之歌童男女.......尽效南声。”此“南声”即是指山苏州地区传至北方地区的昆山腔。
万历年间,昆山腔传入北京后,士大夫阶层旋即被昆腔清丽细腻的韵味所吸引,昆腔随即受到整个文人墨客阶层的喜爱,统治者对流丽婉转的昆山腔同样也是欣赏有加,昆山腔很快便成为玉熙宫大戏之一。官宦之家同样也有一流的名伶以及演出,明史玄《旧京遗事》中曰:“今京师所尚,-以昆腔为贵”。明胡文焕所编的《群音类选》中,将昆腔列为“官腔”。这一时期的流传于北京的昆曲,保持了南方昆曲婉丽柔芙、轻歌曼舞的特点,深受宫廷以及士大夫等文化阶层人士的欣赏,最终一跃出乎于三腔之上,出现了 “四方歌者必宗吴门”的情景。
昆曲发展至淸朝初期时,开始趋于没落。政治上因开国君主清世祖励精图治,无暇他顾,以及亲贵胄多属“北人”,不懂南曲等诸多原因,因此昆曲在北京的演出一度冷清。至康熙年间,南府的设立则体现出了统治者对昆曲的重新重视与赏识,昆曲终于?返舞台、電放光彩。自明代中叶至康熙年间,传奇剧本的写作更是盛极一时,这-?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剧作家以及优秀的传奇剧本,如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汪廷内的《狮吼记》、淸代洪界的《长生殿》以及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
第二章北方昆曲中的韩派艺术.......................................14
第一节君发一山青——韩派艺术创始人韩世昌..............14
一、拜师名门.................................................................15
二、满坑满谷、享誉海外...............................................16
三、盛景重现、桃李芬芳......................................................19
第二节薪火相传的韩派艺术...................................................21
第三章以韩派三出代表性剧目为例分析其苦乐与表演特色.....24
第一节良辰关景奈何天——《游园惊梦》.................................24
一、韩派《游园惊梦》的特....................................................24
二、韩派《游园惊梦》唱腔音乐与表演特色分析...................27
第二节巧语花言馋佞人——《铁冠图·刺虎》...........................31
一、韩派《刺虎》的特色.........................................................31
二、韩派《刺虎》唱腔音乐与表演特色分析...........................34
第三节破壁残灯零岁月——《痴梦》.......................................37
一、韩派《痴梦》的特色..........................................................38
二、韩派《痴梦》的音乐唱腔与表演特色分析.........................39
第四节昆曲传承之思考.............................................................42
............................
第三章以韩派三出代表性剧目为例分析其音乐与表演特色
在韩世昌近六十年的舞台艺术生涯中,代表剧目非常之多,他的戏路之宽在戏曲界是极为罕见的。本章所选取的三出剧目皆因笔者在跟随韩世昌的亲传弟子秦肖玉女士学戏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韩派艺术与当下舞台表演艺术有诸多不同之处的剧目。在选择分析剧目之前,通过对论文期刊的检索得到关于《牡丹亭》的论文虽较为常见,但内容多从剧本文学以及其它角度进行探讨,有的也仅仅对南昆演员表演的特色进行分析,而对于北昆以及韩派《牡丹亭》本体方面的分析则较为少见,《刺虎》与《痴梦》二戏更为少见。因此在第三章中,笔者从韩派艺术的诸多优秀剧目中选择该三出戏为例,从音乐唱腔与身段表演两个方面分析韩派艺术的特色。
第一节良辰美晕奈何天——《游园惊梦》
昆曲《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出经典剧目,几百年来在昆曲舞台上久演不衰。全剧共有55场,其中最富盛名的也最为人所津津乐道一场应为《游惊梦》。剧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为太守杜宝之女,虽天生丽质却自小养在深闺无人知晓。杜尘为其请教书先生陈最良为其讲解诗词功课,某一日课堂
上杜丽娘因读《关关雎鸡》一诗,而撩动少女思春之情。于是在丫头舂香的陪伴下,私自游玩自家后花园。在进入花_内看到满园娃紫嫣红、莺歌燕舞的景色后,不免因自己久居闺阁而伤感。游结束回房后,杜丽娘困倦入睡,并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位手拿柳枝的俊秀书生邀其作诗一首,于是在言语交往间,二人两情相悦,并共赴牡丹亭湖山石畔成欢会之好。
.................................
结语
本文在阐述了昆曲流传至北方后的历史基础上,分析了北方昆曲的形成条件以及风格特点,着重对北方昆曲的代表性艺术家韩世昌及其创的韩派艺术做重点的分析与总结,并引发包括昆曲在内的活态艺术传承之思考。
中国的戏曲艺术是歌、舞、乐、文多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但是在众多因素中,音乐是区分艺术门类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于区分不同流派的不同特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音乐密不可分的身段表演亦占有重要影响,唱腔与表演的研究是本文的重点。因韩世昌先生的舞台表演戏路极宽,他所善演的行当也是比较齐全,因此韩派艺术的代表性剧有很多,但本文着重选取了《游园惊梦》、《刺虎》、《痴梦》三出行当不同、人物性格特点不同、音乐格迥异的剧目进行剖析。
文章认为,山韩世昌所创的韩派艺术,其唱腔秉承了北方昆曲一贯的质朴风格,蕴含有浓厚的北方气息,在身段表演上贴近现实生活乂高于生活,遵从体验派的原则,不为了追求形体的美而忽略人物的性格与现实。韩世昌在吸收了戈阳腔、京剧等艺术元素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对作品进行理解以及二次创作才使得他的表演看似朴实,却具有北方遒劲豪迈的特点,以扎实的基本功和恰到好处的演绎对昆曲进行了创新发展,从而形成了独步青云的韩派艺术。宗文所述,韩派艺术是北方昆曲屮珍贵的艺术流派,韩派艺术的传承对昆曲中旦角的表演艺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学界倾注更多的精力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推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