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黑色幽默的文本特征
每每提及西方思想文化,往往有这么一种认知:任它万紫千红、百花齐放、春色满园,追根究底都是一棵树上开出的七色花;凭它纵横交错、星罗密布,逆源溯流都是一条河的不同分支;树的根、水的源就是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从西方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比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更为久远的岁月,人文与理性的思想早在古希腊罗马时候起就已寄身于那些瑰丽史诗、煌煌巨著之中。每一次对太阳神阿波罗的虔诚献祭都是人发自内心对智慧理性的崇拜,每一次酒神狄奥尼索斯祭典的高歌都流露出人顺应天性的欢乐。
日历很快地翻到了20世纪,美国文坛诞生了黑色幽默这样一朵奇葩。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似乎完全摒弃了传承两千多年的理性观念,对人文传统中崇尚的那些宏大、高尚的道德情感也嗤之以鼻,就像它诞生的那个时代,从骨子里满溢着骚动与不安。
第一节混乱渺小与严谨宏大异曲同工
也难怪人们提及黑色幽默总是将关注点放在“反战争”“反形式”“反传统”“反英雄”总之是一系列的“反”字及其同义词上。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叛逆无疑是十分张扬而高调的——一眼望去,无论写作手法、创作方式还是审美对象、文体风格都充满了似是而非的味道。既不能干脆地划分成浪漫主义文学,也不能全然地归属于现实主义文学。在此,本文选择黑色幽默作家中最具代表性的约瑟夫·凯勒和库尔特·冯内古特及其各自的经典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与《五号屠场》作文本剖析。
..........................
第二节 “反英雄”和英雄殊途同归
黑色幽默小说的主人公被公认为“反英雄”。那么什么是“反英雄”呢?或者说为什么他们是“反英雄”呢?因此很有必要先来了解何谓“真英雄”。
1.传统道德情感的卫士
在西方传统文化里,作为仅次于上帝的为众人崇敬膜拜的对象,英雄务必要有如下品质:勇气、力量、抗争精神、悲剧精神及自由意志等等。
英雄应当充满勇气无所畏惧,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拥有跨越所有障碍的坚定信念。普罗米修斯无畏宙斯,他帮助宙斯夺得王位是为了宇宙的秩序,他违背宙斯承受秃鹫啄食之苦是为了盗取火种给人类带来光明与幸福。
赫拉克勒斯无畏挑战,面对幸福安逸生活与高尚德行品质他选择后者,一路披荆斩棘成就十二项伟业。就如同美国存在主义哲学家保罗.蒂利希对勇气的精辟定论:不顾非存在的威胁而对存在进行的自我肯定。除此之外,英雄浑身上下都洋溢着力量。一方面,这力量可以是肉体的、物质的,如力士参孙——他一出生就被上帝赋予了非凡的神力:他可以挣断捆在身上的7条绳子,可以把千钧之重的城门背走,他能手无寸铁的“如同撕裂山羊一样”撕裂一头狮子,甚至可以把大殿的柱子折断。另一方面,这力量也可以是精神的、意志的——如文艺复兴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他们在艺术文化领域成就斐然。
肉体的、物质的力量也好,精神的、意志的力量也罢,有一点——英雄的力量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是超凡脱俗、不同凡响的。究其根本,力量是人类那种自觉、强烈地要求并努力证实自我、创造自我的与身俱来的欲望和能量,是人“自我求证”意识的体现。
.........................
第二章黑色幽默的美学特征
关于黑色幽默的定义,众说纷纭,但以幽默的方式表达类似悲剧的效果仿佛是一个共同的本质特点。康拉德·尼克伯克诠释为:“当绞刑架上的人问道:你肯定这玩意儿牢靠吗?他们(美国的观众)便和着他纵声大笑,因为他们的社会境遇看起来也同样岌岌可危。”①美国学者奥尔德曼认为是“把痛苦与欢乐、异想天开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性并列在一起的喜剧。”②《哥伦比亚百科全书》如此定义:“文学、喜剧和电影中,用以表现现代世界中的荒谬、冷漠、矛盾与残酷而运用的奇异甚至骇人的幽默方式。黑色幽默通常会运用到与悲剧或悲剧性闹剧相联系的修辞手法。”
马修·温斯顿说它是蕴含在戏剧和小说中的一种既可怕又可笑、既险恶又滑稽的色调。《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它要求同它认识到的绝望保持一定的距离;它似乎能以丑角的冷漠对待意外、倒退与暴行。”由此可见,黑色幽默描述的共同点无非是“黑色”和“幽默”。从审美角度说,“黑色”是语境氛围,“幽默”是表达效果。无论残酷的战争抑或个人的不幸,在黑色幽默文学那里总是以喜剧的音符谱就悲剧性的乐章,以黑色的幽默嘲弄世界的荒谬和社会的压迫,使人觉得滑稽可笑的同时又充满苦闷欷歔。
........................
第一节五味杂陈的审美体验
美国黑色幽默小说正是这样的一种文学:以矛盾的旋律揭示社会的荒诞和人性的异化,以自嘲自讽的方式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人类脆弱的心理平衡。读者往往还来不及掩去唇边忍俊不禁的弧度,眼中就又泛起一股酸涩的湿意。面对美国黑色幽默小说,我们不能将其笼统地归类为悲剧或喜剧——一则因为它对传统悲剧的消解,二则因为它对传统喜剧的背离。兹以《第二十二条军规》和《五号屠场》为例。
1.对悲剧意蕴的消解
黑色幽默小说与传统悲剧有不少相似之处,特别在审美体验方面。比如,二者都好营造阴郁、低沉的感情氛围,文本中常常涉及“死亡”、“牢笼”等主题意象,而最重要的是给读者带来的“痛”、“悲”等审美体验。这或许正是它被认为是带有幽默讽刺意味的悲剧之原因。然而究其本质,黑色幽默小说又绝非传统意义上的真正悲剧。
严肃、崇高是西方传统悲剧的本质特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将悲剧定义为“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传统悲剧突出了社会家庭生活中的矛盾与对立,通过这些矛盾对立表现出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价值观。就像黑格尔曾经指出的“形成悲剧动作情节的真正内容意蕴,即决定悲剧人物去追求什么目的的出发点,是在人类意志领域中具有实体性的本身就有理由的一系列力量:首先是夫妻、父母、儿女,兄弟姐妹间的亲属爱;其次是国家政治生活,公民的爱国心以及统治者的意志;第三是宗教生活。”
........................
第二章 黑色幽默的美学特征.................................15
第一节 五味杂陈的审美体验.................................15
1. 对悲剧意蕴的消解.............................................16
2. 与喜剧精神的背离............................................18
第二节 荒诞世界的滑稽呈现................................21
1. 扭曲的“哈哈镜”.............................................21
2. 荒诞的“凸透镜”.................................................23
第三章 黑色幽默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27
第一节 荒诞现实——内忧外患的社会窘境............27
1. 战后余波未息....................................................27
2. 民主自由运动方兴未艾.......................................29
第二节 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荒诞观念.............30
1. 对传统人文理念的承继.......................................30
2. 荒诞哲学与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影响.....................32
第三节包容并蓄、多元化文化因素共同作用...........33
1. 反主流文化.........................................................33
2.兼容并蓄、多元文化因素互动...........................34
..............................
第三章 黑色幽默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任何文学的出现都非孤立现象,乃社会历史文化之反映,是对生活的提炼和现实的升华;同时也离不开传统的源头活水,叶茂得自根深。黑色幽默也不例外,它既是美国当时社会现实的产物,也与历史的文化或文学传统千丝万缕。
第一节 荒诞现实——内忧外患的社会窘境
“60年代”之于美国是个特殊字眼,表面的含义应指1960—1969的十年间,但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看,则指跨越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这段时间,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戈弗雷·霍奇森等学者均有界说。该时期的美国,军事上穷兵黩武深陷战争泥淖,政治上各种矛盾纷纭歧出对立激化,国内民主民权运动此起彼伏,经济上一度高歌猛进然也陷入危机,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却难以带来精神福祉。一系列军事政治事件打击甚至造成国家风雨飘摇、动荡不安,整个社会的生活形态与文化意识发生集体嬗变。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说黑色幽默文学“卡住荒诞世界的脖子”,表现现实世界的荒诞性是这些小说的主旨,正如莫里斯·迪克斯坦在《伊甸园之门》中所说:“60年代的小说同样是美国历史的记录”。根源正是这个特殊的60年代美国社会——“局势紧张、信誉危机、思想分裂、青年异化”。
1.战后余波未息对美国而言,动荡的60年代疾风骤雨。国际上,与苏联冷战对峙,致核战阴影逡巡徘徊、挥之不去;在东南亚泥足深陷,难以自拔;国内,麦卡锡主义臭名昭著,民主政治面临信任危机。国人丢掉了安全感,导致文化上的自我怀疑。
........................
结 语
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心灵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面对世界的荒诞、人性的异化、科技突飞猛进巨大的副作用,敏感的知识分子意识到人类现状的荒唐不经,对社会发展产生怀疑。当传统英雄主义已无法把人们从荒诞的泥潭中救起时,反英雄登上文学舞台;当现成的文学形式不足以表达思想情感时,黑色幽默小说应运而生。
作为荒诞的觉察者,海勒与冯内古特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特定时代的现实,诸如《军规》、《屠场》这样的优秀作品,把“悲喜交加、笑中含泪”的时代感受表现得酣畅淋漓,切中当时美国社会“有组织的混乱”与“制度化的疯狂”之弊,引起读者广泛共鸣。
面对独成一格的黑色幽默文学形式,不应被其虚张声势的表象遮蔽眼睛,要认识到,“以荒唐对荒唐”不过是艺术手法而已,从怪模怪样的表象背后必须看到其对西方人文理念的一脉相承。它是特定文学背景下的时代产物,绝非混乱虚无思想的结晶。因此对它进行研究,应纳入整个西方文学史体系作全面观照,如此,或许可以得到一些新的理解。
该务实的民族特性亦可谓黑色幽默小说的根源之一。务实使之具有比较准确的判断与把握,让作家清晰地看清社会状况及其荒诞本质;不盲从权威,不自我麻痹作白日梦,更利于看重事实、发现真相。于是借黑色幽默这一独创的形式抒发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似乎势所必然。
至于美国民族文化品性的个人主义与自由精神,之于黑色幽默小说,更如同在现实生活中一样生动炫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