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情境主义国际简史
情境主义国际成立之初便继承了欧洲前卫艺术与文学的批判传统。这种传统可以直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前卫艺术运动,它们通过几个后起的前卫团体的理论和实践,直接灌注在情境主义国际中。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居依·恩斯特·德波(Guy Ernest Debord) 一生有两个重要的贡献:一是于1957年创立了情境主义国际(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1957-1972); 二是写就了一本著名的理论著述《景观社会》。相对而言,《景观社会》己为中国学界所熟悉,但我们对情境主义国际却感到相当陌生,而后者恰恰是德波一生所从事的文化革命的实践基地和《景观社会》的直接实践母体。国内学术界对这个运动本身的译介工作还有待展 。
首先来概要地介绍一下情境主义国际的基本情况。按照学者张一兵的概括,情境主义国际是20世纪中后期欧洲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文化思潮,是直接影响到欧洲现当代前卫艺术和激进哲学话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母体。在法国1968年的"五月风暴"中,作为一种批判的艺术观念,情境主义在西方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第一次成为所谓新型“文化革命"的战斗旗巾只。其核心成员有作为理论家和实验主义电影艺术大师的居伊.德波;作为日常生活理论发言人的鲁尔·范内格姆(Raoul Vaneigem)和德塞托(Michel de Certeau);作为艺术家的阿斯格·约恩(Asgerjorn)、康斯坦特(Constant Nieuwenbuys)和朱塞佩·伽利吉欧(GiuseppePinot-Gallizio),以及作为小说家和批评家的米歇尔.伯恩斯坦(Mich化Bernstein)等人。
......................
第二节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与新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交叉语境中的情境主义国际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对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为后者提供合法性依据;另一方面,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决定性"作用。因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文化是一组由经济现实的"基础"支持的幻象。但后来的一些忠实丁·马克思主义政治理想的思想家都觉得这个模型不够充分,进而野心勃勃地尝试创造另一种方案。最典型的代表便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对文化研究的介入。阿尔都塞反对那些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机械式误读,即这两者之间并非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那么,按照他的理解,文化并非就是经济基础的被动反映。获得了相对自主权的文化所蕴含的权力关系及其运作机制便成为了关注的重点,这在自英国伯明翰学派以来的文化研究中已表现得非常明显。
但在此之前,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早就突破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转而将文化一一尤其是大众文化一一与意识形态相关联,从而发展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调的文化批评,尤以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为典型。在《启蒙辩证法》中,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提出了与大众文化之意等同的"文化工业"这一概念。他们认为大众文化并不是在大众那里自发创造出来的流行文化,而是统治阶级通过文化」:业强加在大众身上的一种伪文化。
"这种文化以商品拜物教为其意识形态,以标准化、模式化、伪个性化、守旧性与欺骗性为其基本特征,以制造人们的虚假需要为其主要的欺骗手段,最终达到自上而下整合大众的目的。
..........................
第一章建构情境、解构景观
针对艺术-文化的论题,处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与新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交叉语境中的情境主义国际,提出了"艺术的废除与实现"的观念。此观念不仅具有前卫艺术的理论来源,情境主义国际自身的艺术实践更是其得以提出的前提条件和具体显现,最后德波在对前卫文化的总体分析中总结出此观念。因而,对深受前卫艺术影响的情境主义者的艺术活动的分析,将是笔者首先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前卫艺术的理论遗产
情境主义国际的两大理论家居依□德波和鲁尔·范内格姆都对反现代主义的前卫艺术推崇备至,后者甚至撰有论超现实主义的专门著述。在艺术终结的论题上,德波明言“艺术的废除与实现"观念包含了对反现代主义的前卫艺术的利弊的总结。"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是标志着现代艺术终结的两种趋势,尽管它们只是部分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景观社会》,第191段)而情境主义者的批判立场却是对它们单方面批判的内在不足的超越。那么,对情境主义国际而言,反现代主义的前卫艺术又具有哪些方面的启示意义呢?
曾经轰动一时的达达主义在一战后基本上被遗忘,直至20世纪中叶法国新现实主义和美国波普艺术的兴起,激发了人们对达达主义在世纪初的历史情境下尚未被发掘的价值的再讨论。这种价值体现在:反对传统的美学与艺术观,要求塑造一种新的、拒绝艺术与生活相分离的美学观念。但这种价值设想与达达主义的初衷是有出入的。正如杜尚所言,达达使用现成品抛弃美学,而新达达却在现成品中发现了"审美之美"。和"达达"一词没有任何指涉意义一样,达达主义所专注的即是反对任何有意义与趣味的形式的存在。
....................
3第二章居依·德波的景观社会批判理论..................................17
3.1第一节景观与景观社会.....................................................17
3.2第二节景观社会批判理论..................................................19
3.3第三节景观社会中艺术的反视觉定位................................23
4第三章艺术的废除与实现:情境主义国际的前卫文化理论......26
4.1第一节前卫文化的“衰变”德波眼中的伊夫·克莱因..............26
4.2第二节艺术的废除与实现:新的历史情境...........................30
4.3第三节常生活"对艺术的剥夺.............................................33
......................
第三章艺术的废除与实现:情境主义国际的前卫文化理论
大体而言,情境主义国际的艺术活动是德波的景观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理想实践。通过他们的前卫活动,情境的建构和真正的交流才得以实现,而以图像为中介、以表征系统为运作模式且遮蔽现实和真正欲望的景观暂时被瓦解。在这个过程中,情境主义者认为,艺术不能以与社会相脱离的姿态单独出现,它必须作为革命运动的一部分融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从而实现艺术的超越。因为,在从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并成为独立的领域后,作为文化的艺术越来越具有景观的效应。那么,追根溯源,以德波为代表的情境主义者的这种前卫艺术理论具体是如何发展而来的?这将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20世纪50、60年代的巴黎正处在战后所谓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伴随着商品文化的大肆弥漫,在艺术世界中,20世纪早期前卫艺术的典型技巧和策略普遍复兴了,比如流行于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构成主义艺术运动中的拼贴、现成品和单色绘画等等。这些实践在20余年后被批评家冠以附带损意味的“新前卫"之称,始作俑者是德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彼得·比格尔。他在写于1974年的《前卫理论》72 (Theorie derAvant Garde)这一重要论著中,明确区分了 20世纪初的真正"历史前卫"和二战后对"历史前卫"进行庸俗地重复的"新前卫"。但为学界所忽视的是,早在比格尔提出区分"历史前卫"与"新前卫“这一历史性批评的10多年前,德波及其情境主义国际同仁就预见性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他们发现,在景观社会中,艺术与文化中的前卫策略的意义已然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转变:最初的前卫意在批判文化体制并达成艺术在形式上的自我毁灭,但后来,前卫策略被用于获取积极的审美和文化价值。
.........................
结语
阿兰·巴丢(Alain Badiou)说过,过去的一个世纪是左翼思潮的世纪。从俄国"十月革命"到美国"911"事件,左翼思潮史无前例地在政治、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赢得了最受关注的舞台。其中,情境主义国际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入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批判,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从西马向后马的演变。面对晚期资本主义景观社会侵占全部的社会空间、役人于无形的深刻现实,情境主义国际从艺术角度提出进行"文化革命”的行动。他们从历史上的前卫艺术那里借鉴了创造性的批判理论,并结合当时所处的具体的文化情境,提出并在"建构情境"的艺术活动中践行了 "艺术的废除与实现"这一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观念。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通过文化实践找到一条人类自由组织日常生活的方式,破除景观的魔咒,以此来唤醒处在异化和麻木状态中的人群,如此,人才有自由地支配自身历史的可能。
虽然在现在看来,情境主义国际的艺术-政治理想显得过于乌托邦,但在那个思想激进的年代,我们似乎可以理解德波及其情境主义国际同仁言辞中的乐观主义语气。革命的高潮落幕之后便是冷静的分析。1988年,德波出版了《景观社会》的姊妹篇《景观社会评论》。在此书中,他只满足于为社会诊断,而不再为社会疾患问题 出任何处方。他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又出现了第三种景观模式,即"综合景观"。此模式是前两种模式(集中景观与扩散景观)合理结合的结果,它自形成之后,就一直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施加影响。在德波看来,综合景观模式下的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来没有达到过如此完美的地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