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前人研究的概述
唐君毅,(1909-1978),是中国在国内外最负盛名的现代新儒家论文代写之一,曾师从过许多著名的学者,如彭云生、蒙文通、杨叔明、欧阳竟无、梁漱溟、熊十力、汤用彤、张东荪、金岳霖等人。唐先生学识弘雅,为人谦和,是一个性纯情贤的君子。作为第二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唐先生的哲学思想不仅对国内哲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广为海外学者所关注。
自20世纪50年以来,海外学人就已经开始关注和研究唐君毅的思想。1952年,由于《道德自我之建立》一书,唐君毅哲学被法国学者勃里尔称之为黑格尔主义者和道德主义者。1975年,唐君毅的英文论文《刘宗周道德心之学说与实践及其对王阳明的批评》被收录在狄百瑞主编的《新儒学的展开》一书中。1977年,《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的作者墨子刻系统地探讨了唐君毅对于道德自我和道德体验的思想与其关于个人主义等问题的重要观点,并且认真地清理了唐君毅对儒家重要概念与范畴的诊释。1983年,多伦多国际中国哲学会议第三次会议专门讨论了唐君毅、牟宗三哲学。1988年,在首届唐君毅思想国际会议上,美国学者安乐哲、墨子刻以及德国学者费希尔·巴尼科等人提交研究论文。其中,墨子刻的《唐君毅思想争议—一个西方学者的回应》盛赞唐君毅是一个像马克斯·韦伯一样睿智而且对人生富有创见的学者。另外,《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在西方哲学界广受好评,被赞为“可和柏拉图、康德的著作相媲美”,甚至把唐君毅誉为“中国自朱熹、王阳明以来的杰出哲学家”。①国内对唐先生哲学思想以及生平的研究众多,而思想的研究多从两个方向展开:一是批判的面向;二则是综述绍扬的面向。
..........................
1.2研究主题和进路
本文以唐君毅人生哲学为研究主题。近年以来,有些学者己经对唐君毅的人生哲学进行过具体而扼要的论述,因此使得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背景和材料基础。跨入唐氏哲学的精神殿堂,扑面而来是仁心的亲切悟证、智思的雅淳渊玄、精神的精微超拔,我们还能清晰地见到:“他的哲学世界成了各种矛盾冲突着的观念的战场,在这战场的中心,修筑了纵横交汇的道路、桥梁,以接通世上所有的思想之光,化除各种矛盾冲突的观念,使之名还本位,和融贯通。”①职是之故,唐君毅哲学在学者的眼中便有两种情形:一是认为唐氏哲学能“综摄会通、消解矛盾”,融化中西哲学;二是认为唐氏以己之说消融各家之说,难以做到“以物观物”,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那么,我们所研究的主题—唐君毅人生哲学能否摆脱掉这些矛盾性的意见呢?
实际上,我们必须立足于以往的研究成果之上,试图做出另一种解释: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搁置唐君毅说过什么,而是深入挖掘唐君毅为什么这样说。具体地说,就是除了在理论上有必然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唐君毅的人生哲学在人生实践上是否也存在着我们现在关注较少的必然性呢?其实,这样的尝试既可以避免以一种预先设定的理论范式去裁剪唐氏哲学以及对其中一些基本命题作出牵强附会的理解,又可以把唐氏人生哲学的研究引向“理事无碍”的目标,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职是之故,本文研究的进路则是“以事释理、理事合一”—从唐氏的学理背景到人生体验,从世间俗情到生死超然,从经验自我到道德自我,从心体肯认到生命极境等。
...............................
第2章唐君毅人生哲学的学思背景
唐君毅先生哲学思想取材多元,从较广范围内讲,有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文化背景。如果从较细处说,中国传统哲学又可以分为儒家哲学、道家哲学、佛教哲学等:西方文化又可分为希腊文化、德国古典哲学、科学精神等。如果再从微处论,佛教哲学又细分为华严学、唯识学等;德国古典哲学也可析为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等。由是观之,唐氏资取百家之长,归融于己,自成一家之言。其实,唐君毅的人生哲学亦是如此,以下从极大的三个方面谈唐君毅的人生哲学的学理背景。
2.1中国传统哲学背景
每一位哲学家的学术思想根源,都离不开主体的个性倾向及独特的心理特征。唐君毅在关注现实的同时也追求超越,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取古今中外哲学之精华实现人生之提升,又以超越的姿态应对世俗之现实。
唐君毅的人生哲学渗透融合了中国哲学特有的超越气质与实践气息。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唐君毅都兼容并包,取其精华,特别是对儒家思想推崇有加。作为现代新儒家中不可替代的一员,唐君毅自始至终地秉承儒家哲学亦现实亦超越的传统。例如最为唐君毅崇慕的孔子的言行举止就是对现实与超越两个层面价值的双重关照体验,孔子的人格修为既有温良恭俭、仁爱万物不脱离日常之现实的一面,也有天机浑然的超越气象,在现实与超越中找到最适中的完美结合点。
而对于孟子,唐君毅也是称赞有加,认为孟子所提出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与万物皆备于我,都是发自内心且使人可以在现实与超越中自如穿越的。
.....................
2.2西方文化精神背景
尽管唐君毅对西方哲学思想的态度是颇有微词,但这也并不代表他就盲目排外,他对西方哲学思想还是有很多借鉴的,但这种借鉴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选择性的:首先在内容上,注重修养内在精神、提升道德境界;其次在方法上,常常采用层层确立、层层破除的方法来进行分析、阐释;再次在形式上,推崇灵活洒脱、具有独特风格的表达方式。此外,他还特别关注西方哲学家对现实与超越矛盾的处理。
首先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唐君毅对其著作形式特别欣赏,并且对其著作中亦现实亦超越的内容也给予了关注。他曾经说过:“柏拉图对话集的作法,恒先述聚谈缘起,由实际生活中问题,以引入哲学问题,由事显理,即理导情。其启示人生真谛,皆依辩证历程,层层展示,由近及远,由高及低,使人超离凡俗,归化神明。”①由此看来,不管是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它都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在这一点上柏拉图和唐君毅是相通的。其次,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也深为唐君毅认同。在他看来,斯宾诺莎的“心灵莹洁无瑕,泊然绝伦”,可以“静观万物,游心于永恒无限之神境”②。唐君毅在斯宾诺莎机械的文字背后,领略到其心灵的透彻明净,读后有身心洒脱之感,这时,唐君毅有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这种感受“充理智之量,以达超理智之境。吾于斯氏见之。”③唐氏文字在精巧细腻之中传达幽远的意旨,充满理智思辨的精神,这点就是其受斯氏影响的结果。
..........................
第2章唐君毅人生哲学的学思背景..............................5
2.1中国传统哲学背景................................................5
2.2西方文化精神背景................................................6
2.3追问本心—唐君毅对人生的体验与思考................8
第3章唐君毅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11
3.1唐君毅对人生的省悟.............................................11
3.1.1俗情世间与毁誉标准..........................................11
3.1.2人生艰难与哀乐相生.........................................12
3.1.3生之感悟与死之认识.........................................14
3.2唐君毅对道德自我的肯认....................................16
3.2.1从普遍怀疑到心体肯定......................................16
3.2.2从感性自我到道德自我......................................17
3.3唐君毅对人生境界的认识......................................21
3.3.1心灵九境论的因缘............................................21
3.3.2心灵九境论述要................................................23
3.3.3心通九境的意义................................................25
..............................
第3章唐君毅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
3.1唐君毅对人生的省悟
唐君毅人生哲学的最初发端应该是他自身人生经验的思考和反省。先了解唐氏对人生经验的思考和省悟,有助于把握唐氏人生哲学所追问的人生问题。
人生最根本问题是人如何有意义地度过一生,人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唐氏依此根本问题做出许多有意义的思考与反省,下文择取毁誉标准、人生艰难与生死感悟三个方面讨论,以期接近唐君毅从人生中所得之省悟。
3.1.1俗情世间与毁誉标准
在唐君毅看来,毁誉现象不存在于形上的真实世界,而直接属于形下的俗情世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经历的毁誉现象本质上是没有确定性的标准,而这种无定性却与人的心灵相互交通,使俗情世间对某一特定言行的毁誉发展成永无止息的无穷的毁誉现象,基于这较为复杂的原因,唐君毅将毁誉现象分为四类:
第一类,经验事实之毁誉。在唐君毅看来,作为日常生活中之经验事实的毁誉,每人都可以从他的日常生活中去体会。例如世人总是习惯于将大部分时间花在批评议论他人的事情上,而不是对自己的学业事业的反思提升上,批评议论则免不了会对人有所毁誉。诚然,人有理性思考和是非判别的能力,而毁誉本身就是是非判断,所以人难免不对他人毁誉相向。所谓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即便是流芳千古的圣贤之人,也将在后人的是非毁誉中永存,更何况是凡尘俗世中的市井之人,毁誉现象更是无法否认的现实。
第二类,政治现象之毁誉。毁誉虽是个人的行为但又不局限于个人的行为,因为在社会活动中,人们往往希望别人同自己有一样的毁誉标准,也就出现众口共誉或众人共毁等社会现象的发生。
.........................
结语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唐君毅建立起了自己宏大的哲学体系,毕生以生命实践与理论信念重构儒家道德形上学体系,形成独特的人生哲学,为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现代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唐君毅以中国现代性追求和人类精神危机为关切点,疏通中国文化生命的命脉,以唤醒内在人类本真的文化生命意识。他基于绝对精神生命观念而建立的道德形上学,既秉承了儒家心性论的基本奥义,又涵摄西方思想,博采中西哲学、心理学、美学,突出了心本体的形上性以及人类道德心理的共同性。并且从心、身、物三者的关系推导出主观与客观,价值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内外动态流通,烘托出道德自我既超越又在现实世界的实践生活中。最终创造性地建构了“性”、“道”、“元”、“体”、“用”、“相”多面撑开思想体系,提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在中国道德哲学史上占有显要的地位。因此,唐君毅的人生哲学表现出以下几种特点:
其一,唐氏人生哲学对儒学心性论的继承与创造性诊释。唐君毅极其重视儒家的心性学,把人的本质和自我价值说成是生命本体、理性本体、道德本体和价值本体,进而把人的本质说成是宇宙的本质,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现象都说成是主观精神的产物。因此,唐氏借助心性本体反对西方科学主义人生观,并运用于中国的实际问题,主张良知道德的心性是人的本质,致良知、践道德、养心性是人生人文的要义。由此可知,唐君毅继承了儒学心性论,并在他的人生哲学中给予创造性地诊释。.......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