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1.1课题来源、选题依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加速。为适应发展,其配套设施跟不上,养老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但对于养老,很多人还存在着客观和心理上的落差,发展中的中国养老体系面临严峻考验社保基金增值保值任重道远。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专题演讲。项怀诚说:“我国现在虽然还处于劳动力黄金时期,但60岁以上人口超过14%,65岁以上人口超过10%,按照国际社会标准,我们显然已经跨进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榲。”(10月23日《新华网》)世界银行数月前的一份研究报告则指出,2001年到2075年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 15万亿元。一面是老龄人数节节攀升,一面是养老金缺口渐渐拉大,面对这种让人窒息的逆向断裂,我们不得不反思:有朝一日,当我们垂垂老矣,谁来为我们养老?
“中国老龄化的特点是未富先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说,中国在人均GDP为3000美元时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一般国家人均1万美元时才进入这个阶段。中国式养老如何求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事业。而专家建议,应建立多元化、分层次的综合养老网络。“住不上”和“住不起”并存——这就是中国普通收入家庭寻找养老院时所遭遇的困境。全国各类养老机构4万个,养老床位315万张。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形成了 一床难求的紧张局面。
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社会,“421” '式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多,修订实施了 15年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势在必行。
........................
1.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基于人文关怀的养老社区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对什么是养老建筑做了一个概念性的阐述,针对60岁-84岁有一定的行动能力,自主型和适应型老人为对象进行研究。就目前国内外针对养老建筑的设计方法进行分类比较,总结其存在的普遍性与独特性,并结合我国的研究现状提出针对我国国情和人文关怀下的养老建筑设计的方式方法。就养老社区建设而言功能养老与精神养老并存的发展趋势应备受关注。
(1)研究设计主体:中国人,为人提供服务,但这个人又有一个划定的范围,单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第二条规定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且大多为工薪阶层收入者、有自理能力和半自理能力老年人。
(2)研究设计客体:养老建筑与环境空间,为老人生活提供需求的居住建筑与环境空间。
(3)研究设计的精神载体:满足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诉求,并在大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结合对意境的营造方式,以达到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目的。
1.2.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文献和论著的收集获得理论资料从中获得对适老建筑设计的相关信息结合有关文献对意境的阐述及对意境在建筑中的表述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2)实地调研法:针对本选题的研究方向对老年人居所和疗养院等场所进行实地调研、体验,并结合现场调研时所采访的人或事进行共性和个性的分析。
.............................
2养老建筑的发展依据与趋势
2.1养老建筑的历史发展
2.1.1养老建筑的概念
要研究养老建筑,首先要从研究其使用者老年人入手。那什么是养老建筑,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养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第二条规定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老年人按其健康状况可分为三类:①自理老人阶段(身体健康);②介助老人阶段(需要帮助);③介护老人阶段(需要看护)。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年龄在60岁至80岁之间的有一定的行动性,且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为主。关于“养”,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环境下老年人对日常生活心理和行为的反应也是迴然有别的。西方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比较独立,个体性较强。而我国因受到古代传统文化及家族观念的影响,就目前而言老年人虽然在个体行为上似乎呈现出比较独立的状态,但是在心理上仍然存在有较强的内向性和依赖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这种内向性和依赖感有逐渐淡化的趋势,但其目前仍然是我国老年人的主要心理特征表现,是受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必然结果。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养老模式,西方国家是接力棒“接力棒”式养老,既父母养育子女,子女的孩子由子女抚养老人没有义务照看,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养老模式。而我国是“反哺”式的养老模式,既父母养育子女,子女的孩子由子女养育也可由父母照看,老辈养育子辈,老辈和子辈养育孙辈,父母年老后子辈赡养老辈,孙辈也有赡养老辈的义务,是上一代对下一代,下一代对上一代式的养老方式。我国的传统观念是养儿为防老。
.......................
2.2现阶段养老建筑的发展
我国正在进入快速老龄化的历史阶段。预计到205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4.3亿,如果按14亿人口的基数计,约占总人口的1/3以上。但现阶段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平均每1000位老年人中仅能拥有12张床位,换言之,只有1.2%的老年人能入住养老机构。由此应运而生的养老地产也有着巨大是发展空间。在老年住宅方面市场的需求远远高于供应需求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巨大的商业空间,但目前我国老年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就长远发展来看其社会价值不容忽视。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并要求相关部门制定细则措施等。实际中,我们应从城市管理、发展和规划的前期入手,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居、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社会服务体系。我们现阶段的养老事业属于起步阶段,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的积累经验,比如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养老事业的成功案例,并结合我国国情找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周燕瑕表示:“在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养老地产根据当地的老龄化特点以及经济实力,产生了多样化的养老居住建筑形式,较为全面地满足了各个层次、不同健康状况老人的养老居住需求。”而在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也被越来越多的 发商和各界人士关注,普通住宅的开发潜力将来会明显缩水,60年代出生的人们对住房的需求量会逐渐减少,随之而起的是对住宅的适老化需求不断增加。
.......................
3基于老年人心理需求层次下的老年社区服务内容......16
3.1“百善孝为先”的处世准则......................................16
3.2 老年人的身心健康.............................................17
3.2.1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变化.......................................17
3.2.2老年人的心理变化..............................................17
3.2.3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18
3.3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18
3.4 养老社区的服务内容...........................................19
3.4.1养老社区的概念..................................................19
3.4.2丛于人文关怀的芥老社区建设有哪些内容.........20
4基于老年人心理需求条件下的外环境空间规划........26
4.1养老社区外环境空间构成要素...............................26
4.1.1项目选址...........................................................26
4.1.2功能规划分区.....................................................26
4.1.3建筑单体...........................................................27
4.1.4灰空间.............................................................27
4.1.5道路与节点设计..............................................28
4.1.6植物景观.........................................................29
4.1.7水体景观.......................................................30
4.1.8景观设施与小品............................................31
4.2 养老社区外环境空间设计原则...................32
4.2.1安全感...........................................................32
4.2.2享受自然....................................................33
4.2.3触景生情...................................................34
4.2.4健身锻炼...............................................35
4.2.5独立性..................................................36
4.2.6休闲与交流.........................................36
4.2.7价值体现..............................................37
.......................
6案例调研分析与设计举例
6.1国内外案例分析
6.1.1西方国家的养老建筑
在意大利旧城区重建的北部乡村地区如Tiedoli,在那里老人可以和年轻人住在一起同样居住在高科技无障碍的住宅中比如建在佩扎罗的住宅。而那里负责照顾老人的雇员通常是来自一些低工资收入水平的国家或地区的移民。
在北欧老年人大多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专职人员看护,以及国家资助的专业的看护中心照管。同时一体化的住宅中心被引入到现存的城市街区中,寄宿制的概念在欧美国家被大量提倡。这就意味着这些地方必须要有有效便利的公共交通、具有无障碍社会集会功能的场所、由本地购物场所构成的小规模的家庭看护服务网络、住院看护、非官方的服务等。这些渠道的成功建立能为居住者和使用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咨询。
在芬兰同样面临着老龄化人口和地区分化不均的双重难题。北部人口减少,而南部地区尤其是赫尔辛基地区人口却在激增,偏远地区的老年人的服务供给相对大城市来讲要困难的多,郊区的老人经常要走很远才能取得所需的医疗服务。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尽管在传统意义上负担了社会福利的事务,但家庭和孩子也负担着重要的养老义务。因此芬兰决定使用高科技来辅助老年人的生活。如: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已经拓展到了医患关系,2001年,芬兰又引入了“老年国度”的计划,建立了老年人救治医疗交流中心。
在德国,19实际80年代末颁布了《老年和残疾人保险法案》,工人须交纳养老保险,70岁时可以退休,领取养老年金。但随着国家对社会劳动力的需求及不不断的老龄化趋势使得德国政府要延长国民的退休年龄至67岁,但由于社会舆论压力目前还尚未实施。
................................
结论
通过对比论证等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其实我国的养老事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不论是在国家政策的完善上,还是在养老设施设备的配套上都还只是初级阶段,这主要因为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人民的传统理念有别于国外,政策和福利上也相对滞后。因地制宜的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使得我国目前处于养老床位紧张的状况,甚至有些急需被照顾的空巢老人因经济困难等诸多因素,至今都对养老院望而却步。政府提出“以家庭养老为主导,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国策指导方向是非常正确的,但方向有了,如何实施成了难题,为此国家应加强地方养老事业的扶持,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但有的高端的养老社区收费过高,成了只为有经济实力的人群提供服务的场所,但就这部分人群而言,也是一床难求。致使造成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局面。同时不论养老事业发展的高低程度,其普遍存在着只注重了硬件设备的完善,而缺少对老年人精神需求和人文关怀的考虑。
为解决“住不起”的问题,我国应当多建立公立型养老院,养老事业是一项公益事业,避免变相的房地产投机。如果为减轻国家负担,可在部分区域划分为收费模式,但其主要环境应当趋于公立,自助型。这也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公益活动。在政策上应逐渐健全的保险制度,能使老年人有能力为自己养老,而不给女儿增添过重负担。
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应找到适合中国国情和人文特征的国策,目前国家提出的大的国策方向是非常正确的,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国情的发展,421式的家庭结构对居家老人的赡养也倍感力竭,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将传统的养老服务功能逐渐向社区转移。同时对社区环境和适老化的服务体系及设施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