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堀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研究汉文学感兴趣,域外汉籍也越来越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研究汉文学不仅加强了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更是让我们更加清楚地审视自己,思考主流与支流的关系,以便能更清晰地把握中国文学。我们知道域外汉文学大多体现的是儒家传统的伦理思想,但对于儒家的传统思想、“载道式”的文学观,只有韩国始终一以贯之、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所以研宄韩国汉文小说的伦理思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赵圣期(《彰善感义录》作者)所生活的朝鲜朝中期,刚经历了两次战乱,朝纲昏暗,礼坏乐崩,社会秩序空前混乱,传统氏族宗法伦理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等家庭矛盾日益突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何齐家治国,巩固封建社会秩序成了这一时期朝鲜文人所重点思考的问题。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朝后期,朱熹的理学思想早己发展壮大,成为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的观念也逐步深入人心,并向中华文化圈扩散。此外,明朝中后期,在冯梦龙等创作家们的努力之下,小说的劝惩功能被不断地放大,对后世及其朝鲜半岛的小说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一把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的利器。于是在理欲观念和劝惩思想的影响下,朝鲜文人纷纷将眼光投向中国,希望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依托,并通过对“孝悌、仁爱、忠诚、信义”等伦理的宣扬,达到教化世人,重塑社会秩序的目的。《彰善感义录》就是在此背景下创作而成的,作为普通知识分子的赵圣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民间的家庭道德状况十分熟悉,所以,在《彰善感义录》中,他用极大的篇幅来描写各种复杂的家庭关系,用大量的世俗化故事来表现日常的家庭生活,并借助佛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果报观念构建了一个自己理想中的伦理家庭,表现出的富有浓厚儒家色彩的伦理思想对我们研究儒学在韩国的发展以及当代的家庭伦理道德体系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2研究现状
《彰善感义录》在韩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学术界对这部小说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国内所能看到的版本,只有台湾教授林明德所编的《韩国汉文小说全集》卷七爱情家庭类小说所收录的吐悬本的《彰善感义录》,而据合编《韩国汉文小说目录》的金兴奎记载,该书现存的有活字本、抄本、石印本等六十多个版本,由此可见,我们对《彰善感义录》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仅有几部重要的专著对该书进行了专章或专门地介绍,如金宽雄的两部塞作《韩国古代汉文小说史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和《韩国古小说史稿》(延边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汪燕岗的《韩国汉文小说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以及李娟的《韩国古代家庭小说文化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但这四部著作并不是专门研宄《彰善感义录》的,只是在韩国小说的发展史一家庭伦理小说章节,对这部小说作了普及性地介绍,基本上是内容解析加评价式地简单而谈,对其所体现的儒家伦理思想涉及不多。而国内专业性质的研究,只有李掉然的《通俗文学与道德教化一一〈伍伦全备记〉与〈彰善感义录〉的比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4期)与孙逊、汪燕岗的《论韩国古代汉文小说〈倡善感义录〉》(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03期)两篇学术期刊论文,这两篇珍贵的论文为研究《彰善感义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成为我们研究《彰善感义录》的蓝本。而在国外,尤其是韩国,对《彰善感义录》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学术成果,据韩国网站的统计数字从1980年至2012年,研究《彰善感义录》的韩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有52篇,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有20篇,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有12篇,总计84篇。就发表的论文来看,对《彰善感义录》的研宄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关于《彰善感义录》作者及版本的考证研究。
..................................
第二章儒家伦理思想
儒学家们认为社会关系源于人伦,而人伦关系又起源于家庭,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是由家庭推及家族,由家族扩展到社会中的。儒家伦理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儒家伦理思想中,涉及家庭方面的伦理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家庭人伦关系是整个封建社会伦常关系的基础。
2.1人伦与家庭
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眼里,“家”都是最重要的,这不仅因为家庭是我们繁衍后代、延续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因为古代中国实行家国并举,将家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延伸,齐家治国才能平天下。因此,从这一现实出发,儒家对于个人的要求,都是从和谐处理家庭关系开始的。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必须遵循大家所共同建立的行为规范,这样等级秩序才能维持,社会生活才能运转,而这种靠社会自觉形成的以人伦关系为中心的行为规范,就是伦理。
所谓“伦”,《说文解字》对其作了精辟的解释,“伦,辈也,” 也就是人群相生相依的辈分、等级关系。中国古代文化中很早就有了对“伦理”的认识。《周易·序卦传》有言:“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周易·经下》中的家人卦象说:“象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在此,《周易》已提出了 “父子、兄弟、夫妇、君臣”四伦关系,并指出了礼、义二德对维护家庭伦理的作用。而孔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五达道”的概念,据《中庸》记载,孔子始详分五伦,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天下之达道也。”
...........................
2. 2儒家伦理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步成为调整家庭成员关系并具有道德约束力的文化。所以,我们这里要分析的便是作为心态文化层面的儒家伦理的特征。
2. 2. 1以“仁义”为根基的道德本质
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范畴,“仁义”是构成其整个体系的根基。“仁”本意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它的内涵十分广泛,包括“忠、孝、悌、恕、智、恭、惠、勇、敏、信”等等。《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①意思是,仁就是爱别人,而爱别人的第一步就是要爱自己的亲人,也就是要首先处理好家庭关系。
可见,孔子的仁爱思想是由氏族宗法社会的血缘关系发展而来,是以家为主体的人本主义精神。.一个人只有先爱自己的家人,才可能去爱别的人,所以,“仁”是孔子之爱观念的道德根源,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源泉。
“义”指合乎道义和行为规范的举止。“义”由孔子最先提出,而孟子则进一步阐释了 “义”的含义,他认为“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此外,他还将仁和义并举,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在孟子看来,“仁义”是人生而有之的伦理天性,只不过有的人遭受了后天环境的影响,产生了偏离,需要通过修身去化解。
2. 2. 2以"五伦关系”为轴心的伦理表现
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关系主要包括夫妇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以及衍化出来的君臣及朋友关系,与之相对的儒家伦理思想也就包括夫义妇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君礼臣忠等内容,五伦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教化的主要手段,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
.......................................
第三章赵圣期与《彰善感义录》..............................9
3.1赵圣期生平............................................................9
3.2《彰善感义录》概说................................................10
3.2.1《彰善感义录》的内容概述................................11
3. 2. 2《彰善感义录》的劝惩主旨.............................12
第四章《彰善感义录》中反映的儒家伦理思想.........14
4.1夫妇伦理...................................................................14
4.1.1夫妻和合..............................................................15
4. 1. 2夫妻不和..........................................................16
4. 2父子伦理........................................................... 19
4.2.1子孝顺父.........................................................20
4. 2. 2父慈爱子......................................................29
4. 3兄弟伦理 .........................................................32
4. 3. 1兄弟阋墙.......................................................32
4.3.2兄和弟恭........................................................33
4. 4君臣伦理..........................................................35
4.4. 1君礼臣忠.......................................................35
4. 4. 2君背臣离....................................................36
4.5朋友伦理.........................................................37
4. 5. 1友信朋义..................................................37
4. 5. 2友叛朋弃................................................38
............................................
第五章《彰善感义录》中伦理思想的社会价值
《彰善感义录》中所宣扬的仁爱、孝悌、忠诚、信义等伦理观,不仅在历史上起稳定家庭、促进社会和谐的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而且在今天的也同样具有现代价值。
5.1匡正社会风气
赵圣期生长在刚结束战争的朝鲜朝中期,战后的朝鲜,朝纲昏暗、奸臣当道、百姓生活十分艰难。这一时期,传统儒家伦理的功能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家庭维系能力脆弱,社会上人情轻薄,正义不彰。面对如此混乱无序的国家,赵圣期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愤懑,亟需通过对社会风气的匡正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从而实现文人“齐家治国”的理想目标。他将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渗透到《彰善感义录》中,认为家庭成员之间不仅要友爱,而且还应担负起对彼此的责任与义务,倡导家庭成员应互相尊敬、彼此关心、互帮互助,即使有矛盾,也应该忍让、包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在小说中安排了大量因果报应的故事,让贤妇孝子得到财富和地位,而对恶妇和不肖之子则加以惩戒,这种以仁爱为基础的夫妇之情、父子之情、兄弟之情、君臣之情、朋友之情,对这一时期人们维护家庭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5. 2倡导家庭和谐
儒家家庭伦理始终以“和”为理想追求的最终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带来家庭的幸福与安定。赵圣期所创作《彰善感义录》所有的故事都是以“和为贵”及“家和万事兴”作为最形象最直白的愿望表达的。
..............................................
结语
赵圣期所倡导的儒家伦理思想立足于朝鲜战后的社会背景和当时的时代环境。他目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现实,所以采用大量世俗化的故事来表现日常的家庭生活,并对家庭成员的各种矛盾和生活中的道德现象进行深刻而又细致的描写,同时还借助于佛教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果报观念完成对人物最终归宿的安排。小说始终围绕着儒家的五伦关系“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来展开详细的论述,每一种关系作者都从正反两面进行剖析:夫妻和合与’夫妻不和、子孝顺父与父慈爱子、兄弟阋墙与兄和弟恭、君礼臣忠于君背臣离以及友信朋义与友叛朋弃,作者以期通过二者正反两面的强烈的对比,来突显儒家伦理思想对于维系家庭和谐、构建友爱社会的积极作用。
在《彰善感义录》中,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和伦理观念对小说人物进行审判和裁定,他大力称颂那些恪守孝道、至纯至善的孝子节妇,批判那些胡作非为、阴险凶恶的悍妇逆子,通过对“夫义妇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君礼臣忠、友信朋义”的伦理道德的宣扬,刻画了一个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家庭模式,这对于当时刚经历了两次战乱,礼崩乐坏、朝纲昏暗的朝鲜半岛来说,传统的儒家伦理无疑是一剂良药,它所描绘的安定样和、幸福美好的蓝图,给社会秩序空前混乱,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朝鲜家庭带来了希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家庭的稳定与和睦,就谈不上国家的安定与发展。而家庭伦理道德又是维系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的纽带,是实现整个社会和谐的伦理保证。域外汉籍《彰善感义录》,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儒家的优秀伦理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一定韩民族色彩的伦理道德嬗变,我们相信,对赵圣期及其《彰善感义录》的儒家伦理思想的研究,一定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儒家文化对于韩国的影响,并随着研宄的深入,挖掘其蕴含的伦理内涵,对我们建设当代家庭伦理文化、创建幸福家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