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先前商业电影制作公司的标本——“一片公司”及其商业特性研究(1905-1949 )

发布时间:2014-02-11 23:15:57 论文编辑:jingju

第一章中国电影业开端与“一片公司”的试制初探(1905—1923)


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中国电影?正是“西洋影戏”舶来后最初的探索时期。随着外国影院的建立和放映活动的热络,电影在中国迅速传播。直到1905年《定军山》的摄制,“中国的民族制片业终于有了一个开始=但丰泰照相馆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片公司,戏曲电影《定军山》的拍摄也具有强烈的玩票性质。如果说首部国产片出自北京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那么中国电影业兴起于上海则包含着更多的现实必然。当时的上海拥有全国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十里洋场不但汇聚资本,包容文化,对于电影这样新兴的商业与艺术形式也是充满热情。中国第一家正式的电影制片公司与放映、发行等环节一样,都源自在华外资。1909年,美籍俄裔商人本杰明?布拉斯基在上海香港路1号创立了 “亚细亚影戏公司”,外国资本从放映到制片的转移,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对电影制片业的介入。
这种介入开始于“新民公司”外资与买办合作经营的方式。“苦于囯情隔阂,便不得不拉几个中国人帮彳亡? 19〗3年亚细亚影片公司聘请当时美化洋行广告部买办张石川为公司顾问。张石)11则力邀当时著名的剧评家郑正秋加盟.与外商依什尔的翻译杜俊初及张石川舅父一同组建了 “新民公司”气协定由“亚细亚”提供拍片经费、设备,并负责发行,而编剧、导演、演员和拍摄则由“新民”承包。自此.这种“外方出资.国人办事”的操作模式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电影史上。外国投机商人、中国买办资产阶级和“御用文人”的组合成为中国电影的最初代言人,民族制片业由外资向本土化过渡的进程也就此开始了更多的尝试。
以上便是中国早期电影制片活动的生存土壤与商业萌芽,而“一片公司” 这种特有且大量出现于中国电影历史文本中的经营组织形式与重要商业标本,正是在中国电影走上独立制片之路伊始就与之结缘,并且一直伴随其发展而来的。


第一节“华美”、“幻仙”的短片试制与经营模式探索
提及中国第一批独立电影制片公司的维形,不得不提“华美影片公司”(香港1913年)和“幻仙影片公司(上海1916年)。.............
............................


第二章20年代制片热潮中的“一片公司” (1923—1933)


进入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革命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内“实业救国”的呼声日益高涨.民族资本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国内政局动荡、军阀混战,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无暇顾及电影管理。整个中国电影市场在当时处于一种自由的开放状态。外国影片一直以来的长驱直入和本土电影公司的多样性探索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开掉之后的上海,随着租界的扩张,城市化的加速,多元文化的频繁交流。逐渐发展为近代中国最繁华的商贸中心城市。“出延轰一二十里不知天日,由城东北二西折,半属洋行。黄浦溶溶,环绕其旁。人杂五方,商通四域。洋货、杂货、丝客、茶客,相尚繁华,钩心斗角,挤挤焉,攘攘焉,蜂屯蚁聚,真不知其几多数目形象描绘了当时上海十里洋场商贾如云的繁荣景象。随着1922年3月,中国电影史上影响最大的明星影片公司成立,《孤儿救祖记》的上映与卖座直接引发了民族资本对电影业的投资热情。

制片公司由之前的初探试制转变为蓬勃涌现,民族资本全面进驻制片业,从而带来了中国早期电影的第一次制片热潮。香港《银光》杂志中有文章记载这段历史:“海上人士凡稍具电影常识者,皆因时而起,作孤注一掷。制片公司之设立,如雨后春夢。至十三年,更飞黄腾达,大有一日千里之势。新公司之日有所闻。各报中之影片公司成立通告、招请演员启事无日无之g中国电影市场的主体性建构随之起步.如明星、天一、联华这样有实力的民营电影企业不断成长,国片创作日渐成熟。
在大型民营电影公司主宰市场一片繁华的背后.“一片公司”因风而起.“一片即侄r的普遍现象同样值得关注。从1909年至1937年间,上海共出现过民营电影公司167家,但有92家只拍摄过1部影片,21家公司拍摄了 2部影片后也都销声匿迹,或换个公司名称再注册,这些公司出品的影片也大多粗制滥造。=如表2-1 1923-1930年全国历年“一片公司”统计表,收录1923年至1930年全国范围内(包括香港、台湾)历年出现的“一片公司”名称数量和制片公司总量。..................
........................

 

第三章战争与市场:“一片公司”的新现实主义
转向和租界生存空间(1933—1945)..................................................36
第一节“一片公司”等小型电影
企业的战前制片转向.......................................................................36
第二节上海:“一片公司"营商与爱国杂糅的孤岛生存智慧...............39
第三节香港:作为流转地带的“国防电影”
阵地和地木土粤语片市场 ..............................................................41
一、“国防电影"新阵地的“一片公司"创作.................................................41
二、本土粵语片:与抗日救亡一处的歌舞升平.......................................44
第四节“一片公司”战时禁区:非常时期的大后方、根据地与沦陷区 .......46
第四章危机与复兴:“一片公司”的发展
局限与战后市场活力(1945—1949)..................................................50
第一节国统区“一片公司”与官营电影的联系和动机......................50
第二节从题材看战后“一片公司
的制片热情回归与过度商业化倾向.............................................52
一、商业喧嚣的战后市场与“一片公司”的蓄意迎合..................53
二、过度商业化作为“一片公司”的应币勇气与发展局限.........55
第三节再次“南渡?’与国、粵语片复调对话中的“一片公司.........56
...........................

 

结论
商业电影类型化就是这种美学实践带给我们的启示之一。电影不仅是电影创作者的美学表现,也是艺术家和观众在系统表达他们共有的价值观和理想。商业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并非如同一般物质商品只进行简单的金融交换,当它被消费的同时也“生产”出对自身认同的电影观众;紧接着电影观众的文化需求又作为商品被“销售”给电影创作和生产者,继续生产某一类影片。这便是商业类型电影在电影商业美学维度的解释。
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的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还是40年代的课战片、恐怖片……
“一片公司”总是能够再短时间内掌握类型片的制作要素,并将之模式化或是加以创造性的改造快速推向市场。这种面对商机和利益的冲动和面对电影生产经营的理性正是“一片公司”所兼具的美学特性。
1949年之前的中国电影历史中,我们从那些“一片公司”艰辛而热烈的短促生命周期内,看到产业意识缺乏,跟风投机,技术落后,资本孱弱的危机。当然,也有商业美学、观众市场与类型自觉的维形,它们在影坛留下的商业印记正是推动电影继续发展的成长踪迹。无论是初探与试制、自由与投机、战争与市场、危机与复兴.“一片公司”从未因为任何历史环境变迁而湮灭。而是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不断重复着此消彼长的新陈代谢,创造出自身一个又一个繁荣时期,迎接着自我转折的新机遇,同时也不断证明着商业之于电影的终极意义。
放眼整个中国电影发展进程,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电影制片公司都已经成为历史,而“一片公司”现象却是自电影来到中国至今仍旧不曾消失的商业现象。“一片公司”作为商业电影公司的重要标本不仅是早期历史,更是与动态发展的活的历史长期共存的C存在即是价值.那些不应该被低估的商业实践和社会影响早已伴随着“一片公司”的兴建与消亡融入了中国电影商业发展的血脉中,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上海中国影戏研究会.影戏杂志[习.1920年1月出版发行.
收录于中国早期电影画刊(第一册)[Z].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
2.上海晨社总办事处.电影杂志[J].1924年5月发行.收录于中国早期电影画刊(第一、二册)[Z].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
3.沈诰,沈延哲.电影月报[J].上海六合影片营业公司1928年4月出版发行.收录于中国早期电影画刊(第三、四册)[Z].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
4.陈丙洪.新银星[J].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28年8月出版发行.收录于中国早期电影画刊(第五册)[Z].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2004.
5.黄漪磋.影戏杂志[J].上海联业编译广告公司]929年11月出版发行.收录于中国早期电影画刊(第五册)[Z].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
6.刘吶鸥.现代电影[.T].上海现代电影杂志社1933年3月出版发行.收录于中国早期电影画刊(第五册)[Z].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
7.凌鹤.文艺电影[J].上海文艺电影1935年1月出版发行.收录于中国早期电影画刊(第五册)[Z].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
8.夏明义,何左明.电影生活[J].上海电影图书出版社1935年6月出版发行.收录于中国早期电影画刊(第六册)[Z].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
9.电影新闻编辑部.电影新闻[.T].上海现象图书刊行社1935年7月出版发行.收录于中国早期电影画刊(第六册)[Z].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
10.包可华.时代电影[J].上海时代图书公司1936年1月出版发行.收录于中国早期电影画刊(第六册)[Z].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
11.上海中华电影公司企划部.新影坛[J]. 1942年II月出版发行.收录于中国早期电影画刊(第七册)[Z].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
12.上海影业出版公司.上海影坛[J]. 1943年10月出版发行.收录于中国早期电影画刊(第八册)[Z].北京: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