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伦理价值与制度伦理

发布时间:2013-12-08 11:03:44 论文编辑:jingju

第一部分制度的伦理价值:道德建设的社会基础设施


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社会,制度成为社会环境的重要维度,构成道德建设的社会基础设施。唯物史观告诉我们:道德属精神范畴,但精神问题的解决却不能单纯诉诸精神的努力,脱离产生道德、塑造道德、制约道德的社会环境,善只能成为思辨理性的抽象物,不能成为实践理性的现实解。
环境是个体德性生长和社会道德建设的现实土壤,“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只有在一个合乎人性的环境中,道德才得以健康发展。
制度经济学将制度区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指通过某种组织而形成的正式规章、规则、法则等,非正式制度指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信念信仰等社会行为规范。本文从政治一伦理、社会一伦理的角度,对制度作严格狭义的理解:制度是“规范化、定型化了的行为方式与交往关系结构,这种规范化、定型化了的行为方式与交往关系结构,受到一定权力机构的强力保障,它表现于外则体现为具有管束、支配、调节作用的行为规则、程序。”
简单地说,制度就是规则,它渗透在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领域,是人们相互关系之网的纽结,基本政治制度、宪法和法律是制度体系的核心部分。
制度经济学把制度看作继天赋、技术、偏好之后经济发展的第四大支柱,强调“制度框架在一个经济的绩效中起主要作用”。在现代经济中,交易费用是经济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易费用的高低往往决定着经济效益的大小以至经济活动的成败,因此,只有尽可能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交易费用,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制度经济学认为,降低交易费用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合理的制度安排。政治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中,运用经济分析和制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制度是现代经济建设的社会基础设施,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重要的基础作用。“社会基础设施由制度构成,制度就是人及其规律性和重复性的互动模式,它使投入转化为产出。……
.................



第二部分制度伦理的基本内涵、特征、原则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社会,制度是社会的首要规范整合机制,是个体行为选择的约束、激励、引导机制,是国家权力有效运行的规范监督机制,制度成为个体德性生长和社会道德建设的社会基础设施。制度的伦理价值(在道德建设中的社会基础设施地位)是以这种制度本身的价值合理性(道德合理性)为前提的,否则,这种制度会因遭到社会多数人的拒斥而失效。也就是说,社会结构及其实证化存在的社会制度本身必须是合理的、公正的,只有公正的、合理的制度,才能够公正规范社会行为,塑就社会良序。
那么,什么是制度的价值合理性,评价制度价值合理性的标准和原则是什么,如何在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中实现其价值合理性等等,这些就是制度伦理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伦理的提出


1、制度伦理是现代西方规范主义的重要内容
制度伦理作为政治伦理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严格意义上讲,是外来的。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政治伦理学和制度伦理学。
制度伦理是西方伦理思想由传统规范主义到元伦理学的语言分析,再向规范主义复归的重要体现。现代规范主义的规范主要是一种社会制度的规范,这是现代规范主义与传统规范主义的主要差异。正如美国著名伦理学家麦金太尔在《美德之后》一书中指出的,现代规范伦理学与现代社会的高度制度化、法制化有着高度一致性。伦理学研究对象从个体转向社会,这是制度伦理与传统伦理的根本区别。
在宗教道德约束减弱和信仰危机加深的情况下,西方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正试图从制度伦理方面来解决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问题。丹尼尔.贝尔在研究韦伯的思想时发现,在资本主义精神中存在着相互制约的两种因素,即贪婪攫取的“经济冲动力”和禁欲苦行的“宗教冲动力”。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清教的约束和新教伦理控制了经济冲动力的“任意行事”。现代资本主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己摧毁了清教精神,但它从未能够成功地发展一种与此变革相适应的新的伦理思想体系。新教伦理曾被用来规定节约和勤俭。但是,“当新教伦理被资产阶级抛弃之后,剩下的便只是享乐主义”,“人们将发现道德理想无法革除倔强的物质欲望”。这就造成了一种精神危机,更确切说是信仰危机。池田大作也有类似的看法。...............
...................



第二部分制度伦理的基本内涵、特征、原则...........................2
一、制度伦理的提出.............................................................2
二、制度伦理的基本内涵.....................................................5
三、制度伦理的特征...........................................................8
四、制度伦理的基本原则....................................................2
第三部分制度伦理的必要性及其价值意蕴............................28
一、制度伦理是制度完善和创新的价值基础和内生变量........28
二、制度伦理优先于个体伦理(制度善优先于个体善)............30
..............

结束语
尽管制度伦理立足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层面而不是个体的层面,但并不意味着制度伦理就不研究个体道德问题了。恰恰相反,制度伦理仍然关注与重视个体道德,并且通过共主体(社会)的角度寻求个体存在的价值合理性基础,寻求个体善的根据。当然,由于制度伦理是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及其合理分配与保障为核心,它对个体道德的关注也是在一种客观的社会制度环境下展开的,因而,在客观上它对个体自身的美德修养关注也存在着相对欠缺的一面。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我们在注重制度伦理的研究时,并不能轻视个体道德修养。公正、合理、合道德的社会制度环境与自觉的个体道德修养的统一,是我们的理想境地。
当前制度伦理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自觉地把制度伦理融入制度设计、制度安排之中,尤其应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之中。目前,我国改革己从单纯的政策性调整转向制度创新阶段。但是,当前我国制度建设中,无论是制度的制定还是制度的安排,制度的道德合理性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制度伦理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变化的需要。表现在经济活动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建的制度己经不少,但由于对市场经济的本质,对制度与伦理价值之间的必然联系缺乏自觉,因而在制度建设时还缺乏把伦理道德观念“融合”进制度中去的自觉性,导致目前的许多制度单纯立足经济动机,缺少伦理色彩,制度本身不具有道德合理性,甚至与伦理道德要求相悖,使扭曲的唯经济效益论的市场机制在非经济领域肆意恶性蔓延,从而引发道德失范和不道德行为。.....


参考书目
[1][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等:《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3]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
[4]高兆明:《社会失范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高兆明:《制度公正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6]甘绍平:《伦理智慧》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版
[7]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8]厉以宁:《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一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9]《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转》(道德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0]杨千朴、李兰芬:《伦理学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