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政治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06 10:33:05 论文编辑:jingju
第 1 章  梁漱溟的儒家政治人格 

 

1.1  梁漱溟的思想转变历程 
梁漱溟先生的一生是十分曲折和坎坷的,他几乎经历了二十世纪我国所有的大事件和大运动。他不仅是个见证者,同时还是个极具特点的参与者。他的思想发展历程也因中国的社会发展,或同中国的社会发展一样,经历了几番转变。
在《自述》中,梁漱溟曾如此叙述他的思想发展转变历程:“关于我的人生思想之转变或者哲学的变化,可分为三期,第一时期为实用主义时期,从十四、五岁起至十九岁止,以受先父之影响为多。第二时期即为上文所讲之出世思想归入佛家,从二十岁起至二十八、九岁止。在此时期中一心想出家做和尚。第三时期由佛家思想转入儒家思想,从二十八、九岁以后,即发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之际”①。从时间上判断,笔者认为这是早期梁漱溟对其思想发展的一个表达。
究其一生来说,我以为其思想历程可分为如此三个时期:清末民初,他处于非儒家思想的转变阶段,这一时期他的思想是“实用主义思想”,然后转归到“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五四前后,他的新儒家思想渐形成,其标志是《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发表,之后他对其新儒家思想进行了实践,主要代表就是他从事乡村建设活动的实验;40 年代到 80 年代,是他新儒家思想的发展成熟期,期间他发表了《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一系列重要新儒学论著。 

 

1.1.1  非儒家思想的转变 
梁漱溟在《我的自学小史》中曾介绍说他很早即有其的人生思想,大概十四岁时便有一套价值评判标准来评判所有的人或事,该标准就是看事物或事件对于人有没有好处以及好处的大小。而这些刚好和当时西方的“实用主义”思想十分接近。梁漱溟认为产生这种“实用主义”思想,主要是受其父亲梁济的影响。梁济虽读儒书,但实际上其思想和为人却颇近墨家,他厌恶念书务虚之人,并标出“务实”作为讨论任何问题一贯的主张。务实的“实”即是以“实用”或“实利”为它的主要涵义。可以看出,梁济具备的是清末儒家思想里经世致用的思想,而这一思想直接影响了他的儿子梁漱溟的前期思想的成形。中学时梁漱溟在学习中就“重事功而轻学问”,只注意那些有实用价值的学问,而对于古文诗词、经史典籍这类不能立即看到功效的学问不屑一顾。同时,这种实用主义思想还反映在他人格修养的看法上,在他看来,人格修养不是目的的本身,而是实现自己理想的一种方法与手段。..............
..................

#p#副标题#e#

第 2 章  梁漱溟考量的中国政治问题 

 

2.1  梁漱溟中国政治问题的提出背景 
梁漱溟生于甲午战争的前一年——1893 年,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后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极度混乱,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先有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对我国进行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欺凌,几次对外战争中的失败,使中国陷入丧权辱国之威胁的境地,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曾国藩、李鸿章等士大夫们首先从沉重的打击当中清醒过来,开始探求强国之方,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潮。但甲午战争的溃败让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意识到,仅仅从技术上学习西方,还不足以摆脱中国落后的局面,必须从根本上进行变革,方可达到强国的目的。于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企图从体制内部进行改革,希望把中国建立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随着“百日维新”的失败,也宣告了他们改良运动的失败。
1911 年,在一批仁人志士的努力下,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中国并未因此彻底走上光明的道路,随即而来是,中国进入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取而代之的是政党的来来去去,军阀座山为王,割据混战。几番折腾之下,中国政治和社会经济都已经濒临破产,同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遭到广泛的质疑,传统的文化意识进而开始衰变。从此,中国陷入了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的双重问题。 
由此,近代中国的中心任务便是要实现国家的救亡图存与民族振兴。与此同时,中国向西方学习器物和制度两个层面的全部失败让“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中心议题。面对当时中国这种惨淡的社会情形,梁漱溟提出:“中国旧社会组织构造破坏,让中国政治无办法,中国政治无办法,让中国旧社会组织构造更加崩溃。最近二三十年的情形,用这两句话就可以概括。所谓政治无办法,即国家权利不能建立,也即平常所说之不能统一。中国国家权利不能建立,是中国社会崩溃之因,也是中国社会崩溃之果。”①
中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在经历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政治活动之后,仍然在不懈地探索,为如何解决这种民族危机而努力。渐渐的,他们认识到,中国的落后还反映在更深层次的思想文化上,而以前他们只注意了物质文明和社会制度上的落后。所以最后,他们将中华民族的存亡问题归结到了民族文化的问题这一层面上来了。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再一次向深层次挖掘,着眼于思想文化层面的改革。.....................
........................

#p#副标题#e#

第 3 章  梁漱溟政治哲学的理论构建..................................15 
3.1  哲学渊源..................................................... 15 
3.1.1  儒家思想尤其是陆王心学..................................... 15 
3.1.2  柏格森生命哲学理论......................................... 16 
3.2  主要内容.....................................................18 
3.2.1  生命向上说................................................. 18 
3.2.2  文化路向说.................................................19 
3.2.3  团体组织观................................................. 21 
3.2.4  政治乌托邦.................................................. 23 
第 4 章  梁漱溟政治哲学的实践—乡村建设............................ 24 
4.1  教育“新民”.................................................24 
4.2  社会组织重构................................................. 25 
4.3  兴农促工发展经济............................................. 27 
第 5 章  梁漱溟政治哲学的评价及现代意义............................29 
5.1  对梁漱溟政治哲学的评价........................................ 29 
5.2  梁漱溟政治哲学的现代意义..................................... 30 
5.2.1  对“现代化”问题的启示.....................................30 
5.2.2  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32 
..................................

 

结论
作为梁漱溟政治哲学的重要实践——乡村建设试验,其本身存在着许多理论上的指导误区,由于其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在当时也没能获得成功。但是,它提出的许多主张以及所引发的思考,同时还有在具体的乡村建设实践中所摸索和揭示出来的许多问题,对于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以及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 
梁漱溟认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现代化必须要走振兴农业以引发工业的道路。尽管他所寄予的这条道路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最后没有实现,但是他提出的这个想法显然包含了一些正确的思想。其中最主要一点,就是梁漱溟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一个现实,即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根本的国家。因此,他认为发展工业必须要以农业为基础,同时解决中国的问题也必须从农村着手。我们回顾近代以来
的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发展,可以说,充分的验证了他这一认识的正确性。当前,“三农”问题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基本问题,“一号文件”的频频关注尤为令人感受深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政治与经济状况已经都发生了十分重大的变化。但是,农业仍然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和命脉所在这一点没有改变,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对于保障全国大局的稳定显然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新时期“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对于农民问题、农村问题不能掉以轻心。这也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细致的去了解和研究当前的“三农”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以帮助解决,确保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保障我国成功地走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文献 
[1]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共八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1993 
[2] 郭齐勇、龚建平﹒梁漱溟哲学思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 阎秉华、李渊庭﹒梁漱溟先生年谱[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李善峰﹒梁漱溟社会改造构想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5] 李山等﹒现代新儒家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6] 马勇﹒梁漱溟评传[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 
[7] 郑大华﹒梁漱溟学术思想评传[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8] 马东玉.梁漱溟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 
[9] 汪东林﹒梁漱溟问答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10] 【美】艾恺﹒梁漱溟传[M]﹒郑大华译,长沙:湖南出版社,1988 
[11] 【美】艾恺.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2] 曹跃明﹒梁漱溟思想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p#副标题#e##p#副标题#e#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