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
1. 1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不言而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关的,新中国的成立和快速发展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密不可分的。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其自身的发展和大众化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进程成为当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回顾和思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幵端和发展的过程,对于我们推进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无疑是大有禅益的。而谈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开端和发展,我们会发现,艾思奇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一个无法回避、不得不谈的哲学家。可以说,艾思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开创者和有力的推动者,研究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动过程,可以成为当前我们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有益借鉴。
1.1. 2 研究的意义
艾思奇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研究艾思奇,一方面是为了缅怀这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者,更重要的是探讨如何继续艾思奇的事业,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推向更高的境界。本文旨在研究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间的联系,通过研究艾思奇写作《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开创,以及他所采取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主要途径,进而总结出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启示,以期能够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这一进程提供有益思考。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研究理论不是为了理论本身,而是为了使生活这棵长青之树焕发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
1.2. 1艾思奇学术成果及其特点的相关研究述评
艾思奇作为一位哲学家,他给我们留下了不少重要的著作。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大众哲学》一书,还有《哲学与生活》、《思想方法论》、《新哲学论集》、《如何研究哲学》等。这些著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艾思奇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间的联系的宝贵财富。........................
......................
2.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及其意义
2.1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目前,学术界的众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涵义做了解释。我们看到,虽然对于这一概念的解释可以有多种视角和不同的层次,但是其核心思想都是在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与掌握到被广大民众所理解和掌握,并成为人民大众用于指导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的过程。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这一概念应该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首先要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变得具体,把深奥的哲学术语变得能够为大众所接受;其次,要把哲学理论由只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的状况变成为大众所理解和掌握;再次,不仅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群众所理解和掌握,而且要使它能够被群众自觉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之中。
综上所述,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它致力于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以通俗的语言来掌握群众并为群众所掌握,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发展,完成马克思所倡导的改变世界的使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特点和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所共同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诞生之初就以人民大众为主体,它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指引工人阶级运动的哲学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实践性基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的:“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一开始就以改变世界为导向,发挥着指引工人阶级的斗争的作用。这种实践的品格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换言之,脱离了人民群众是没有实践性可言的,正是人民大众的实践活动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进步。实践性和大众性可以说是上述社会发展动因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层面,实践性决定了大众性,而大众性是实践性的必备条件和必然选择。.......................
...............................
3.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主要途径.......................25
3.1从事哲学研究与宣传教育及其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25
3.1.1艾思奇从事哲学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25
3.1.2 “艾教员”在哲学讲坛上的耕耘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29
3. 2对毛泽东哲学著作的解读及其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30
3. 2. 1艾思奇对《实践论》的解读及其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作.............................31
3. 2. 2艾思奇对《矛盾论》的解读及其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作.................................32
3.3与错误哲学观点的斗争及其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33
3. 3. 1艾思奇与叶青哲学的交锋及其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作.........................................34
3. 3. 2艾思奇对蒋介石《中国之命运》
的极端唯心论的愚民哲学的批驳及
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作用..................................35
4.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启示..............38
4.1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38
..........................
结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更大的意义在于以这种历史的分析来思考它对于当前形势的启示。诚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几十年来,国际国内的形势早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照搬照抄艾思奇在他那个年代所采用的方法,在今天无疑是不可行的。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物质需求的基本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思想观念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不能真正地为人民大众所接纳就很难保证它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的发挥,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为大众所接纳就必须进一步改变其自身抽象或者说远离现实生活的形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更深入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为人民大众所接纳,才有可能在西方社会思潮涌入和中国传统哲学逐渐复兴的双重压力之下保持充足的活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断改造。
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需要学习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途径了,而是说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需要吸取的是艾思奇从事这一事业的途径中的思想精髓,而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艾思奇在他那个时代所采用的途径。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进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大众所接纳和信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艾思奇:《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讲授提纲》,新华书店,1950年
[2]艾思奇:《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三联书店1951年
[3]艾思奇文稿整理小组:《一个哲学家的道路——回忆艾思奇同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4]吉勇夫:《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纪念艾思奇同志逝世二十周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
[5]艾思奇:《人民的哲学家——艾思奇纪念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6]谢本书:《战士学者——艾思奇》,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7]李今山:《常青的〈大众哲学〉》,红旗出版社,2002年
[8]马汉儒:《哲学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9]杨苏:《艾思奇传》,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
[10]张岱年:《文化与价值》,新华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