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新世纪伊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英明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方略,为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为了深入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和“以德治国”方略,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笔者选择了《新世纪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研究》作为硕士毕业论文的题目,新世纪,知识(包括科技知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70%以上,加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类己开始进入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时代;我国加入“WTO”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世界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势的发展都对新世纪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新旧经济体制转轨所引起的利益调整的加剧,网络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道德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新世纪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内容、途径、方法中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不断增加。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大学生的人数迅速增长,成分日益复杂,如何建构与完善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世纪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内容体系,如何开辟大学生有效的培养途径,如何创造与时俱进的培养方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新世纪大学生年龄大部分在17-23岁之间,属于青年中期阶段。这一阶段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他们的各项素质得到有效培养,他们就能成为素质较高的人才,从而加快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反之,则会延缓我国社会的发展。新世纪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中知识与科技素质较高的先进群体,理应成为我国未来先进生产力的主要开拓者,成为先进文化的主要创造者,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即:成为“三个代表”的最忠实的实践者。这一历史使命对大学生的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其它素质相比,道德素质(品格是它的主要成分)在大学生和洲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至关重要,“哪一个民族缺少了品格的支撑,那么,就可以认定它是下一个要灭亡的民族。哪一个民族如果不再崇尚和忠诚、诚实、正直和公正的美德,它就失去了生存的理由。”同时,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对于提高他有门综合素质也起着核心的作用。..............
........................
第二章新世纪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现状研究
为了深入开展新世纪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研究,我们需要全面分析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现状。为此,我们需要先了解新世纪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内涵。
2.1.新世纪大学生道德素质
2.1.1道德素质
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主体在一系列道德行为基础上对行为主体的品性的价值评价,是品质特征的价值标志,它只不过是以往行为品质的标志,尽管它常被用来作为判定人们未来道德行为的根据,但这种根据是不牢靠的,生活中有许多所谓品质高尚的人,在紧要关头违背了社会道德的要求。而道德素质作为一定道德品质的主体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据,是行为主体道德认识—心理—行为能力的全面概括,是人们考察道德主体未来行为方向、行为方式和效果的可靠保证。因此,我们认为,道德素质不能仅仅归结为道德品质,它还包括道德主体的道德选择、判断与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种,道德素质是指“道德认识、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之有机结构的总和”。道德素质是“道德行为主体(人)的道德认识、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之有机结构的总和。它包括人的道德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道德情感和意志特征,以及道德行为过程中选择和行为能力等要素。”由于道德素质产生于社会道德关系稳定、发展和人的自我完善的需要,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道德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反复修炼的结果,是人们参与社会道德实践的内在根据。因此,它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人们从事社会道德活动的道德认识—心理—行为能力,道德主体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认识、心理和行动条件,特别是一定的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这种道德实践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下去。这就是说,道德素质的结构应该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我们认为,由于“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价值体系,是通过社会舆论、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以及适当的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同时,道德也是个人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是一种目标,是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实践认识和交往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要素的整体结构,是作为人的身心未来发展起点的现有总水平”。.....................
.........................
第三章新世纪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内容研究................13
3.1新世纪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新要求.........................13
3.1.1新世纪的特点...........................................................13
3.1.2新世纪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新要求........................15
3.2新世纪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内容体系............................17
3.2.1道德认识内容.........................................................17
3.2.2道德心理内容..........................................................19
3.2.3道德规范内容..........................................................20
第四章新世纪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方法研究.................23
4.1新世纪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方法论...........................23
4.1.1国外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方法论.............................23
4.1.2国内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方法论............................25
4.2主要培养方法..........................................................26
4.2.1哲学理论方法.......................................................26
4.2.2系统工程方法........................................................28
4.2.3道德教育方法...........................................................29
4.2.4道德理论灌输法......................................................33
4.2.5道德心理调节法.......................................................34
4.2.6志愿活动训练法.......................................................36
............................
结论
尽管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调查走访了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状况,对国内外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一些方面进行了比较,在培养内容的构建、培养途径的开辟和培养方法的探求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但由于本人知识与能力所限,文中的论述一定会有不少不妥的地方,欢迎各位专家和同行给予批评指正,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不管怎样,笔者经过一年多的充分准备,在导师组特别是我的导师李先保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对这一课题的认识不断加深,内容体系一步步完善,创新点也趋于清晰。
第一,本文首次明确界定了新世纪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科学内涵,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世纪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现状进行了科学分析,肯定了成就,找出了问题。
第二,本文针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内容不明确不具体的问题,依据新世纪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新要求,创造性地系统构建了由道德认识内容、道德心理内容和道德规范内容组成的明确具体的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内容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报国守纪,尊师公正,积善惜生,开放创新,勇毅成才”的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
第三,本文针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方法缺乏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创造性地构建了由哲学理论方法、系统工程方法和道德教育方法组成的理论方法以及由道德理论灌输法、志愿活动训练法和道德心理调节法组成的操作方法所构成的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方法体系。
最后,本文针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途径挖掘不足,教育合力发挥不良的问题,创造性地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途径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拓展,创造性地构建了道德舆论引导途径、道德环境熏陶途径、网络道德渗透途径、制度规范赏罚途径、道德实践养成途径等培养途径体系,把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中的他律与自律有效地结合了起来。
参考文献
[1]沈继英、李家兴主编《面向21世纪人才素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陈文江《道德素质探微》,《天府论坛》,2000年第3期
[3]章海山、张建如编著《伦理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马振海主编《素质教育读本》,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5]龚海泉主编《走进新世纪的高校道德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陈汉来《中西方学校主体性道德教育比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第1期
[7]《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
[8]塞谬尔·斯迈尔斯著「英〕《品格的力量》,北京图一传馆出版社,1999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104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125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3
[12]于钦波,《论21世纪道德教育发展趋势》,《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