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隋代文学的变无毛
第一节隋代文学的开局
公元581年,杨坚篡北周而立隋,年号开皇,是为隋代文学的开始。隋代文学的开局预示着隋代文学“乱”的特点。首先,其渊源繁杂多头,起始之际就有多种力量充斥文坛如原野众生态肆乱长。有北周平北齐而历周入隋的山东世族一支如卢思道、薛道衡、李德林、李愕、李孝贞、辛德源等人物,隋代文学的局面有一半靠他们支撑。此外,原北周入隋的关陇贵族文人是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居于政治的核心,对文学的发展有较重要的影响。但其名角如庚信、颜之推、阳休之皆很快逝世,后来只有杨广、杨素、牛弘数人的创作还有一定繁荣文坛的作用。由梁而并入隋的及后来平陈而入隋的南朝士人,是隋代文学开局之初一股庞大的力量,他们代表着北方士人所倾慕的南朝文风,这是隋代文学中声势最大的一支,其精婉细腻、骄俪绮靡的风格虽颇流行,但地位己不高,在隋人中并不具有主导地位,且遭杨坚、李愕、王通等人的围剿。
其次,这三股力量代表了隋代文学的历史渊源,但并不是这三个方向来的文人都严格遵循他们的传统,在同一个人的身上会有不同风格的作品出现,同一个题材或题目也会被写出不同的味道来。这是隋代文学开局“乱”的第二个表现。仿佛天下混战,诸侯逐鹿,居然没有任何一方占据上风。宫廷诗风虽然流行,但屡遭隋人围剿,又是以“亡国文艺”入隋,末路黄花,声势并不很大,杨坚、李愕、王通都是反对它的力量。历来认为暨乎即位而天下宫廷诗风大起的杨广实际上倒留下了许多体格恢弘、激昂慷慨的作品。儒家文艺观的呼声很大,隋代文坛上数得出来的文论家李愕与王通都是其积极倡导者,但文人多未积极响应,落个孑孑寡人之势。
隋初,以威赫武力统一了北方,而平陈之势昭然若揭,士人创业热情高涨,希望藉此风云际会的时代博取功名富贵,对新王朝的事业迸发出极大的热诚。卢思道《北齐灭亡论》、《北周灭亡论》,虽欲为仕途敲门砖,确也指陈时弊,讴歌新朝,笔势尖刻淋漓,削简劲道,细处摹情生动,高处畅论大道,历述齐周兴亡始末,使见其兴亡败盛之所由,以为新朝镜鉴,洋溢着激昂澎湃的热情。又其《劳生论》自哀命赛,乃多年不获升迁之怨词,其辛辣之处不免是卢思道多年才盛而位卑的捐急怨愤之气所为,状若其人。................................
...............................
第二章隋代文学的特征
一、“乱”
隋代文学由于隋朝所处的特殊历史时代环境,而具有相应的特色:“乱”。乱是一种生命力态肆、无规则生长的现象,它既源自于无秩序,同时又导向于规则化、潮流化。很不幸,也很庆幸,隋代文学正具有这样的特色。
首先,隋代文学渊源多途,流别多派,风格多样,但没有一种力量占据到主导地位,形成主流化趋势。隋朝结束了南北三百年战乱分裂史,使南北文风统一在一个政权下,但南方和北方各自在不同的历史社会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熏染和孕育下,己经形成了不同的文学价值取向,南方文士重在娱乐、审美,借以展现才情,而北方文士尤重于典浩之类实用性文章,借文章而欲举礼教化成天下。同时,北方文学深遭战乱茶毒而落后于南方,形成学习南方文学的风气。但北方文学经烽火烟尘的战争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之磨练,接受边疆少数民族简朴、粗犷、热情的风情之影响,孕育出一种健昂、豪壮的精神,有别于南方文学哀情徘徊、婉细靡,甚至堆砌辞藻、绮丽放荡而渐失蓬勃生命力的特色。由此,入隋之始,已经形成了北齐文学、北周文学、后梁与南陈文学三支力量,相继成为隋代文学的文学渊源。他们或重于诗赋,或重于诏表文书,风格亦有靡丽典雅如薛道衡、王胃、虞世基、柳霭之作,清新素朴如杨广《春江花月夜》、《寒鸦诗》,慷慨豪健如杨素《出塞二首》、杨广《拟饮马长城窟示从征群臣》,抑郁悲苦如孙万寿之作,简质凝重如牛弘、房彦谦之作等,不一而足。但没有任何一种能够成为当时之主流,导天下文士之笔,领海内才子之风。如隋代而雄起的边塞诗,宏拔健昂、激烈慷慨之气宇和情怀,令人耳目一新,焕发出蓬勃灿烂的生机。然而却集中在杨广、杨素、薛道衡诸北方人身上,南方文士虽欲往之而精神不健,徒砌辞藻。但这些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创作取向,各自倒是生长得滋滋润润,作品不少,诗人亦众。同时,由于有多种风格的存在,诗人尝试在多个方向上的创作,结果同一位诗人其作品亦具有不同的风格,如薛道衡、杨广。
其次,在南北统一后,人们注重对南北声韵规律的探究,追求文学作品的声音韵律美,甚至还诞生了一些符合后世律体标准的作品。从而,将文学创作导向讲究声韵,在齐梁四声病论和唐代律绝诗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推出了《切韵》、《韵纂》这样的中古声韵大作。
.......................
..............................
第一章隋代文学的变迁......................................4
第一节开局呈“乱”............................................4
第二节开皇四年“祈雕为朴”..........................5
第三节“文人才子,莫非彼至”.....................7
一风云际会...........................................................7
二南北汇流............................................................9
三文人和僧徒........................................................11
四佛经的影响.....................................................13
第四节大业初,意气风发...............................15
一边塞诗.............................................................15
二科举取士.........................................................18
三女诗人和“单咏诗人.........................................21
第五节征辽东,怨歌起.......................................23
第二章隋代文学特征.............................................24
一“乱”...............................................................24
二与宗教关系密切.................................................26
三质朴健昂的风格.................................................27
四个体意识张扬而群体意识消退..........................29
结论;
南北朝三百年的战乱和分裂,使得民生疾苦,万物色狗,当此之际,才艺、能力卓异者,与其苟且偷生以潦倒穷愁而死,宁事受命之主,自取功名富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杨素年33岁,方起家为北周中外府记室,直面周武帝而言“但恐富贵来逼臣”②。这种轩昂嚣烈的自信,诚为时代之钟灵。为了获取个人的荣华富贵,杨素掩夺属下功劳,败乱朝廷纲纪,无所忌讳。也许杨素是个特别的例子,但像卢思道、李德林、刘炫、崔绩之流的世家子弟、名儒隐逸,他们的文章中鲜明地展现出追求一己之功名富贵,哀叹一人之穷愁困苦,已经在向历史宣告个人主体意识在文坛上的登场。薛道衡《昔昔盐》还在细腻轻靡地摹咏少妇闺闹边关情的时候,侯夫人已经以生命和青春吟唱不得荣宠无宁死的生命激情,终日以欢歌笑唱为生的歌伎已经发出了“郎去何太速?郎来何太迟!”③的为欢乐而生活的呼喊。
这些是隋代文学中的亮色,是一种强烈的个人主体意识的反映。人们意识到人生应该是为自己为生命而活,应该去努力摆脱身边穷愁辛酸的处境,追求那锦衣披身、功名富贵环绕的日子,至少,也要极力抓住身边哪怕极短暂的欢乐。也许,这还可以成为解释隋末大乱中何以会有如此众多起义者的原因之一。
隋代以前,珍重个体生命价值,追求个人目标的实现,在文学中的表现并不鲜见,如司马迁之“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藏之深山,留待后世”,左思之《咏史》八首等,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闪光点。但这仅仅是极少数优秀精英在遭受社会重重势力压迫之下所发出的几声呼喊,并未成批地大量出现于同一时代的文学中。东汉末的建安风骨,是个人主体意识发展而与文学结合过程中的一大步,但遗憾地流落于政治险恶风波中,转而流荡淹没于江北之战乱颠沛和江南之绮靡文风。陈子昂力倡之“建安风骨”,实际上已是文学历经两晋南北朝和隋,在初唐之际的理论升华和理性倡导。隋代文学中主体意识的张扬,可谓上承建安之风,下启盛唐气象,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主要参考书目:
1《隋书》,魏征等撰,中华书局1973年出版
2《通典》,杜佑,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
3《资治通鉴》,司马光等撰,中华书局1976年出版
4《新唐书》,欧阳修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
5《剑桥中国隋唐史》,费正清、崔瑞德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6《中国佛教发展史略》,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
7《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隋诗》,途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9月出版
8《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隋文》,严可均辑校,中华书局1958年出版
9《全唐小说》,王汝涛编,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
10《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后编),曹道衡、沈玉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11《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曹道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12《南北朝文学史》,曹道衡、沈玉成,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
13《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