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范文:功能性情境认知学习的教学方法探微

发布时间:2013-08-31 17:34:14 论文编辑:jingju

第一章情境认知与学习的理论研究


一、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涵义分析


(一)情境(situation)
在《英汉大词典硕士论文范文》中,"context”主要有两种涵义:第一,语言学中,"context”的涵义是“上下文,语境,文脉”:第二,是指“(人、事、物存在于其中的)各种有关情况,来龙去脉,背景,环境”。国内学者对这一词汇的翻译主要有“背景”、“环境’,“境域”和“境脉”等。为了避免词义的混淆,本文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一般将英文的“situation”译为“情境”,而将‘`context”视上下文的不同译为“背景”或“境域”。此外,本论文的不同章节中,“情境”一词可能会有不同的内涵,这将在后面的行文论述中加以说明。
 情境有多种分类方式,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将情境分为三类:真实的情境、想象的情境和暗含的情境。真实的情境是指人们周围现实存在的他人或群体;想象的情境是指在意识中的他人或群体;暗含的情境则是指他人及其行为中所包含的一种象征意义;《MIT认知科学百科全书》的作者将情境分为如下几类:物理的或基于任务的(包括人工智能或信息的外部表征);环境的或生态的(如,工作坊或商业中心);社会的或互动的(教育、教学或临床背景中)fll;认知分享理论(Shared Cognition Theory)也特别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可以将学习情境分为物理性和社会性两种;麦克莱伦则认为,情境可以是:真实的工作场景;高度的真实,或真实的工作环境的“虚拟”的代用品;一种可停留的环境,如,影像或多媒体程序。可见,情境具有多重层面与分类,以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就有不同的情境的类别。所以,情境既可以是观念的、想象的、情意的、问题的,又可以是物理的;既可以是虚拟的,又可以是真实的;既可以是基于学校与课堂的功能性的,又可以是基于社会的自然的、日常生活中的。


(二)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
  布伦特G.威尔逊和卡伦·马德森·迈尔斯(Brent G. Wilson & Karen MadsenMyers)等在其论文《理论与实践中的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 in Theoreticaland Practical Context)中认为,情境认知是不同于信息加工理论的另一种学习理论。它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失误,特别是完全依靠于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忽视了文化和物理背景的认知。诺曼D.A. C Norman D.A)由此认为,人类的知识和互动不能与这个世界分割开来。如果这样做,就是在研究离开躯壳的智力,是人类真实行为的人造的、不真实的和不典型的特点。.......................
..............................


第二章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概述


一、模式与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结构与功能
1.教学模式的结构
 古代中外著名教育家如我国的孔子、朱熹;古希腊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等虽然都有一些有关教学模式的思想,但只能算是教学模式的雏形。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感知—记忆—理解—判断”教学模式,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较成型的教学模式。此后,赫尔巴特的“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教学模式、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等,成为近代教育学领域中教学模式的典范。现当代教育的飞速发展,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异彩纷呈。早在1972年,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在他们的著作《教学模式》( Models ofTeaching)中,就对教学模式进行了较为规范的分类和系统阐述,并介绍了22种教学模式;心理学家安德鲁和古德森在20世纪80年代也曾经对加涅、布鲁姆等人的40多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评述。80年代之后,世界各国的教学模式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涌现出了种种现代教学模式的典范。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我国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一方面,大胆引进介绍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的理论与操作模式,并进行移植与创新:另一方面,我国广大的中小学实践工作者从教育、教学实践领域中总结出大量的新型教学模式,并进而推广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我国的教学模式研究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中,既有一线教育工作者从教学经验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归纳型教学模式,又有从教育理论的科学假设出发,用严密的实验证实其有效性的推演出来的演绎型教学模式;既有从国外引进、移植创新的教学模式,又有富有地域特色的校本开发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冲破传统教学理论的樊篱,更新传统的教学思想与观念,革新教学目标,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与发展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新范型。
  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以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当代西方教学模式发展中涌现出来的新范型中的典范。.........

...................


第三章基于功能性情境的教学模式研究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研究.............................................64
二、李吉林与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78
三、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异曲同工”的探索.......................86
第四章认知学徒模式的变迁..........................................88
一认知学徒模式概述.....................................................90
二教育心理学视野中的认知学徒模式..............................93
三人类学领域对认知学徒模式的研究............................98
  四认知学徒模式的变迁:远程学徒教学模式..................104
第五章从实习场到实践共同体......................................106
    —整合的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案例研究
一贾斯拍系列概览.......................................................111
  二贾斯拍系列的拓展—SMART..................................115
挑战系列与“思维学校”..............................................117
三贾斯拍系列的跨文化研究.........................................121
  四贾斯拍系列的移植与创新....................................131
..................................


结语:
 在教学模式研究领域中,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尚属新生事物,迄今为止,西方对情境认知与学习以及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兴未艾。
本文从对学习理论这样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研究论题开始,探讨了学习理论研究的历史传承与视野更新,以及在社会转型与教育重构的国际视野中,在当前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在教育、教学实践的需求及教学模式自身发展的要求下,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鉴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对论文所要探讨的各种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以及这一学习理论研究在我国学习理论研究中不够系统和深入,论文首先对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做了深入全面的探讨,用较多的笔墨勾画出这一基石理论的研究图景,并随后对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个整体概述;为了对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对深入的探讨,论文分别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和人类学两大领域中,选择了三种典型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和认知学徒制)进行解剖研究,并进而对一个整合的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案例—贾斯拍系列进行了全面剖析。本文研究表明,贾斯拍系列的研究与开发是一个相当科学、规范、严谨的过程,这一案例开发的成功给我国当前教学模式改革以深刻的启示,即任何教学模式的改革都不是表面的、随意与盲目的形式追求,而是一个课程与教学系统工程的全方位变革。
  从论文研究中可以看出,情境认知与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发展有一个漫长的、相伴共生的历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脱胎而出,立足人类学领域发展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的研究,超越了传统的情境性理论研究的二元论思想,提出“意义和身份都是在互动中建构的,而这些意义和身份的建构受到其所依存的更广泛的情境的极大影响”的观点,把个人和环境看作是相互建构的学习生态系统中的要素。从实践领域来看,这一理论在拓展其研究视野的同时促进了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变革,使人们在不断关注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基于功能性情境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创新的同时,还以人类学理论为依据,立足学校进行了各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各种“实践共同体”的开发研究。
  各类实践共同体的创建,旨在消解传统意义上有关情境认知与学习研究中的“二元论”思想,将实践共同体的创建整合到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建立一个良性的学习生态系统。研究表明,这些探索与努力己经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1. B.乔伊斯等著,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版。
4.陈侠著:《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5.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奥]茨达齐尔著,李其龙译:《教育人类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崔允螂著:《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8.董远赛著:《中国教学论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冯增俊著:《教育人类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二、英文部分
1.Charles M. http://www.1daixie.com/sslwdx/ Reigeluth& Kurt Squire (1998).Emerging work on the new paradigm of  instructional theori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July-August 1998.
2. CTGV(1993).Anchored  Instruction  and  Situated  Cognition   Revisited.Educational Technology, March 1993.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