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森林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旅游业自19世纪诞生以来,凭借其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至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千方百计地发展旅游业。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旅游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发展来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世界旅游组织的一项统计显示,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旅游业就己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全球旅游总收入甚至超过了石油工业和军火工业。’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现代化、工业化带来人类生存空间的拥挤、生存环境的恶化、生活压力巨大,人们产生了放松、休闲、回归自然的欲望和需求;另一方面,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的提高,不仅具有经济基础而且也有一定用于满足这种游乐需求的闲暇时间,这些条件与森林旅游资源自身独特的景观、良好的环境、以及各种保健功能和娱乐氛围结合,自然促成了森林旅游的风行。’森林旅游一跃而成为森林资源利用的主流形式,同时也是旅游发展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冠以生态旅游、时尚消费、绿色产业等盛名,不仅为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也赢得了游客的青睐,日益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
1.1.2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得到重视
目前在国内外旅游目的地规划中最受关注的是有关旅游目的地营销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因为对于一个旅游区域来说,如果可以将该区域作为一个大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不但可以增加目的地的知名度,带动旅游者的访问量,增强目的地旅游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同时还有利于刺激该区域内的其他部门经济的发展。而在旅游目的地营销的过程中,能否塑造好旅游地形象,决定着目的地能否提升其竞争实力,也是使这一区域获得竞争优势地森林公园旅游形象建设的研究位的关键。由于独特旅游地形象已经成为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的重要依据,独特而鲜明的旅游形象有助于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竞争力,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旅游形象的竞争,正是基于此原因世界各旅游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设计,力求树立一个清晰美好的形象。因此,旅游形象的研究在国内外的理论界得到了广泛的关。.......................
.........................
第2章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形象系统构建
2.1旅游形象对森林自然保护区旅游的重要性
2.1.1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和保护自然、人文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的特殊形式。生态旅游作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己经成为最具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旅游形式。世界旅游组织曾预测“21世纪将是生态旅游的世纪”。
森林生态旅游是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而出现并得到广泛开展的新兴事物,目前森林旅游作为一项绿色产业,在国民经济、旅游业和林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现在我国凭借着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数量众多的森林自然保护区使得我国的森林旅游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主旋律。环境、林业等有关部门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旅游呈现出强劲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中国己成为世界上森林公园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此后中国的生态旅游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森林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以门票收入为主的直接旅游收入到2003年达到了50多亿元。再加上狩猎场、森林类型的风景区、旅游区等,中国森林旅游的年游客量己达3亿多人次。
2.1.2生态旅游形象对森林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生态旅游形象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作用不同于旅游形象对其它形式目的地的作用,它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作用更为重要。
目前人们对森林旅游的认识还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森林旅游的内涵。同时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经营者对森林公园的形象塑造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森林自然保护区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处于初级水平,没有得到深层次的开发,这对森林自然保护区来说不利于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更不利于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现状一方面来自经营者,另一方面来自广大的旅游消费者,他们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认识不足,也就是说他们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形象不明确,甚至是完全没有形成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形象认知。因此,森林自然保护区要在旅游市场中得到更大的发展,就要在它的目标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一种独特的、能代表其真实特性的形象,这样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
第3章森林自然保护区旅游基础性研究...........................12
3.1森林自然保护区旅游基础性研究分析..........................12
3.Ll旅游资源分析........................................................12
3.LZ旅游受众分析.........................................................12
3.L3旅游竞争者分析 ...................................................12
3.2松山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分析,.................13
3.2.1自然地理分析...........................................................13
3.2.2资源要素分析..........................................................14
3.3松山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受众分析 .........................15
3.4松山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竞争者分析......................18
3.4.1北京区域内森林旅游竞争分析......................................18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
3.4.2延庆县旅游业竞争分析.................................................20
3.5松山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核心竞争力分析.............20
3.5.1京郊最完整的原生态自然生态系统.........................20
3.5.2北京市最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
3.5.3北京市科研单位.........................................................20
与高校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场所......................................20
3.5.4毗邻北京市区交通十分便利........................................20
第4章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形象定位与设计研究............21
.........................................
结论
生态旅游形象系统的构建对森林自然保护区经营方面、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现有的旅游形象系统进行总结归纳,提出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形象系统模型,生态旅游形象的基础 (Localresearching)—旅游地基础性研究,生态旅游形象的定位( magepos1t1oning)—客观的生态旅游资源形象化,生态旅游形象的设计 (Imageportraying)—生态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生态旅游形象的推广(工 magepromoting)—多种传播渠道相结合,生态旅游形象的保障 (Imagepreserving)—政府、管理、企业、居民四位一体保障系统,并结合松山旅游资源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理论结合实践,从实际中进一步印证理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参考性。
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形象系统研究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虽然目前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与基本结论,但又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有许多问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第一,本文在旅游地基础研究中的受众分析仍不够科学与详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视与加强受众分析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以获得更加可靠正确的旅游地基础资料,有利于更好的指导旅游形象系统的建立;第二,本文虽然在旅游地基础研究时考虑了形象竞争者分析,但做的工作仍然太少,详尽的进行替代者分析,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最后,本文虽然为松山森林自然保护区研究设计了详细的生态旅游形象识别系统,但还缺少有效旅游形象的测量和评价,这也是笔者以后要继续深入下去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陈传康.神仙世界与泰山文化旅游城的形象策划[J].旅游学刊,1996,(1):78-80.
[2]李巍.张树夫.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与构建[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6):49-52.
[3]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J].地理科学,2000,(12):56-68.
[4]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J].旅游学刊,1998,(1):50-53.
[5]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口号的公众征集误区与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8):34-37.
[6]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87一89.
[7]刘峰.区域理念形象设计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经济地理,1999,(31):61-63.
[8]黄震方.李想.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与推广模式[J].旅游学刊,2002,(17):65-70.
[9]方世敏.怀化旅游形象要素设计与形象整合传播方案的思考[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52-55.
[10]石培基,李先锋.旅游形象传播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8):35-43.
[11]Lue.C.C.J.L. http://www.1daixie.com/sslwdx/ CromptonandD.R.Fesenmaier.ConeeptualizationofMulti-DestinationPleasureTrips[J〕.AnnalsTourismReseareh,1993,(21):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