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贸易伙伴国家农产品贸易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3-06-21 11:27:39 论文编辑:candace

第一章绪论

1.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1.1.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自由贸易协定的不断涌现,学界为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中国建立FTA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做了很多的分析(刘昌黎,2005;陈柳钦等,2005),但是,对中国与潜在缔结FTA协定的农产品贸易大国(如巴西、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过程中,FTA对中国农业和农产品贸易可能带来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严重不足。如中国商务部和澳大利亚对外贸易事务部2005年3月合作研究了中国和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可行性,但对农产品贸易的研究只是报告中的很小一部分,且只停留在比较宏观的层面,没有展开详细的分析。那些涉及到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农业影响的研究,至少存在两方面的不足,首先,现有文献的研究内容仅停留在双边农产品贸易静态比较优势的测算阶段,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动态、结构、竞争、互补性及其潜力的研究鲜有涉足。即使涉及到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司伟等,2006;吴凌燕等,2006;朱晶等,2006),也由于研究方法讨论的欠缺和数据来源的差异,得出的结果及其解释大相径庭。其次,研究方法单薄,分析不够透彻。多数研究仅仅运用巴拉萨提出的比较优势指数(吕玲丽,2004)和产业内贸易指数(胡铁华,2006)分析双边农产品贸易,研究不够深入。杨军、黄季煩和仇焕广(2005),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农业部发展计划司课题组(2006)运用GTAP模型模拟了中国和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两国生产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MarioQueiroz de Monteiro Jales,Shunli Yao等学者(2006)从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和进丨_ Ll U贸演变的知度探讨了两国农业面临的L会和挑战。
国外擎养的研究,从研究内容■,生要关注两类问题,-?类是研究向由贸易协定的对各国福利的影响(Thomas Hertel等,2004;LahcenACHY,2006)o 一类是研究自由贸易协定即将(或已经)签订双方开展贸易的基础(Micbael Michaely,1996)。从研究方法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用一般均衡模型、弓1力模型等幵展研究(MinKyoungKim,GueDae Cho, Won W. Koo,2001; Lahcen ACHY,2006); —类是使用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各种贸易统计指数探讨(Matthew Gorton andSophia Davidova 1,2001; Mahvash Saeed Qureshi,GuanghuaWan,2006)。这些研究是站在各自国家立场的角度讨论这一问题的(Thomas L. Vollrath, 2001 ;Peter Gallagher ,2004),对于站在中国的角度,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农业资源配置和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不多。

1.1.2研究意义
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RTAs)在当今的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估计,当前一半以上的贸易都是在区域贸易协定下进行的。特别是在WTO多边贸易谈判举步维艰的时候,那些渴望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对区域或双边贸易协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有WTO成员中,除蒙古一个国家没有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外,几乎所有WTO成员都参加了一个或多个自由贸易协定。1995年到现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以平均每年15.1%的速度递增。单就2004年1月到2005年2月,WTO通报了 43个区域贸易协定,这也是有历史记录一来,区域贸易协定增长最快的时期。如果算上计划签署或正在谈判的区域贸易协定,预计到212年底正在执行的区域贸易协定将会达到320多个(Crawford,Fiorentino,2005)。
从iK在执行的区域贸协定类别:山贸从协定足主要的类型,K-数fitiH快速增加。WTO通报的319个TK在执行的区域贸设协定的成员中,293个意欲建立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FT A),约占_iK在执行的地区贸易协定的88%。很多国家选择构建两个国家的双边贸易协定,这种是区域贸易协定的一种较简单的形式。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占WTO通报的正在执行的区域贸易协定的75%,正在磋商的区域贸易协定中,有90%都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今后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会越来越多。
虽然中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起步较晚,但步伐很快。中国在加入WTO之后,正积极构筑东南亚(东盟)、东北亚(日、韩)、中亚(上海合作组织)和南亚(印度)自由贸易格局。在美洲,2005年中国与智利已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亚洲,2006年末,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中国又与新西兰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与澳大利亚的FTA谈判也在进行。中国正积极探索与海合会(GCC)、南部非洲关税同盟(SACU)以及包括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等国在内的南方共同市场FTA协定的谈判。在FTA谈判中,农业问题的谈判是一个至关重要和敏感的领域,农业问题谈判的成功与否关系着FTA谈判的成败。

第二章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签订的依据:............. 23-49
    2.1 引言................... 23-24
    2.2 区域贸易协定.................. 24-29
    2.3 双边贸易的基础——................ 29-31
    2.4 双边贸易的研究方................. 31-47
        2.4.1 显示性比................. 31-36
        2.4.2 产业内贸................... 36-39
        2.4.3 贸易密集............. 39-42
        2.4.4 贸易互..................  42-47
    2.5 研究结论................. 47-49
第三章 中国和澳大利亚............... 49-66
    3.1 引言.................... 49-50
    3.2 中国和澳大利亚农................ 50-60
        3.2.1 贸易农产品的.............  50-51
        3.2.2 农产品贸................. 51-56
        3.2.3 农产品贸.................. 56-58
        3.2.4 农产品产..................... 58-60
    3.3 中国和澳大利亚农产品............... 60-65
        3.3.1 显性比较................ 61-63
        3.3.2 贸易互补.............. 63-65
    3.4 研究........................ 65-66
第四章 中国与印度农..................... 66-87

研究结论

区域贸易协定是当今肚界多边贸易体制下的一个主要和不可逆转的趋势。区域贸易协定被许多WTO成员作为受欢迎的贸易政策工具。国际贸易的经验研究发现,贸易一体化不会产生很大的由于资源配置带来的调整成本,这种平滑调整假说很受政策制定者的欢迎。因此,当多边贸易体制下的贸易自由化越来越困难的时候,双边贸易成为了一个次优选择。随着区域贸易协定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经验研究文献分析双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的前期研究及事后评价。从研究方法上看,大量文献仍然运用Balassa所提出方法基础上的各种经典及改进的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集中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常用的衡量双边贸易模式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尽管这些方法已经被在很多文献讨论,随着世界贸易理论的发展,特别是这些方法用在分析双边农产品贸易模式的时候,仍需要主要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其使用时的陷讲。


参考文献


[1] Ahn Hyungdo,Lee Changjae,Lee Hongshik. Analysis of a China-Japan-Korea free trade area; a sectoral approach. U.S.-Korea AcademicSymposium.www.keia.org/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02Ahn.pdf.04-02-2012.
[2] Ahmadi-Esfahani, F. Z..Constant Market Shares Analysis; Uses,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Resource Economics, Vol.50(4),pp.510-526, 2006.
[3] Anderson and Norheim, 1993, http://www.1daixie.com/sslwdx/  From Imperial to Regional TradePreferences: Its effect on Europe's Intra and Extra-Regional Trade.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129(l):pp.78-102.
[4] Aquino,A.1978, Intra Industry Trade and Inte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sConcurrent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Manufactures,Weltwritschaftliches ^rc/z/v,! 14,275-295.
[5] Balassa, B.,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etal Studies, Vol. 33, pp.99-123, 1965.
[6] Balassa, Bela, 1977,'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evisited: AnAnalysis of Relative Export Shares of the Industrial Countries, 1953-1971,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 45: 327-344.
[7] Balassa, Bela, 1979,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Manufactured Good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61 (May): 259-266.
[8] Balassa, Bela, 1986,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Manufactured Goods: AReapprais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68 (May): 315-319.
[9] Benedicts De Luca and Tamberi Massimo,2001 ,A Note on the BalassaIndex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Working PaperSeries,No 15 8 ,http://dea.univpm. it/quaderni/pdf/15 8 .pdf.
[10] Bhattacharya, Swapan K., and Biswa N. Bhattacharyay, 2007, Gainsand Losses Of India-China Trade Cooperation .A Gravity Model ImpactAnalysis., CESifo Working Paper, No. 1970.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