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视角下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3-06-18 21:41:35 论文编辑:afen

1导论

1.1选题背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对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经常面临较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天然弱质产业。我国是农业灾害发生频繁且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农业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尽管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提供了很多防灾减损的手段,但由丁?农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农业生产投入円益增加,农业灾害事故的破坏力、"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也越来越大。
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和化解农业风险及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之一,已成为许多国家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保险能有效分散和化解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有利于农业再生产的恢复,有利于维持农民收入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安定。同时,农业保险属于符合WTO农业协议规定的“绿箱”政策,是重要的非价格农业保护工具,政府对农业保险给予补贴免于减让承诺,因此开展农业保险是世界主要农业国灵活运用WTO有关政策、构建农业支持保障体系的重要途径。可见,发展农业保险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之一,农业保险应当在稳定和促进农业生产中有所作为。
我国发展农业保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建国后,农业保险的发展经历了 20世纪50年代的兴起和停办期、80年代的恢复试办期和90年代的萎缩萧条期。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重新重视发挥农业保险机制的功能作用,加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力度。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2004年幵始,连续七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农业保险发展提出要求,中央财政及各级地方财政不断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保险进行保费补贴。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开展设施农业保费补贴试点,扩大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扶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地方开展优势农产品的生产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建立中央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跨入新世纪后的10年,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2011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73亿元,是2000年的30多倍;农业保险为1.4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000多亿元,中央财政补贴的品种达到16种,农业保险开办区域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区。
不过,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也应3看到,总体而言,我国农业保险的试点时间还较短,仍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我国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有待拓宽,保障能力还比较弱;其次,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较低,农户投保主^^性不高,我国农业生产“大农业、小农户”的特殊国情使得幵展农业保险的成本高、难度大;再次,现行农业保险制度设计中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间的责权利关系界定仍不清晰,我国农业农村组织化程度较低导致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再加上法律法规缺位,农业保险经营实践中存在操作不规范、不合规甚至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等。我国农业保险实践中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仍不完善,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不相适应,制约了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继续实施强农惠农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也应及时跟进。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制度功能作用的关键。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目的是从农业保险产品属性、农业保险公共性理论分析入手,结合国内外农业保险经营的实践,探索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国情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进一步健全我国农业保险框架体系,确保我国农业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对于支持三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功能作用。


2 农业保险相关理论.........................................................  30-76
    2.1 农业保险的基本概念及...................................................  30-48
        2.1.1 农业保险的........................................................  30-32
        2.1.2 农业保险的................................................  32-35
        2.1.3 农业保险的...................................................  35-45
        2.1.4 我国加快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  45-48
    2.2 农业保险的公共性...........................  48-59
        2.2.1 公共产品..............................  49-51
        2.2.2 农业保险的................................... 51-57
        2.2.3 结论:农业保险属于................................  57-59
    2.3 农业保险供给............................... 59-76
        2.3.1 公共产品供给.................................  59-63
        2.3.2 农业保险主要经.........................................  63-67
        2.3.3 政府支持型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下财政...........................................  67-76
3 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实证分析...........................................  76-104
    3.1 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  76-88
        3.1.1 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发............................................ 76-84
        3.1.2 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发展.............................................  84-88
    3.2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业务发展、财政补贴现状及..................................  88-104
        3.2.1 我国农业保险业务...................................................  88-91
        3.2.2 我国农业保险财政...............................................................  91-93
        3.2.3 我国农业保险主要.............................................................  93-104
4 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实证分析...................................................................... 104-140


结语


农业保险是分散和化解农业风险及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也是符合WTO农业协议规定的“绿箱”政策,农业保险已成为世界上主要农业国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是农业灾害较为严重的农业大国之一,目前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超过2000多亿元;同时,我国也是人口大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关系到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具有十分特殊的政治意义。此外,我国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这些因素使得我国的农业保险能够在稳定和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入稳定方面更加有所作为。
建国后我国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经历了初期试办、停办、改革幵放后的恢复、发展、萎缩、再启动等多个阶段。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之后2004年开始连续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业保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2007年中央财政启动补贴农业保险的试点,从此农业保险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时期,保费收入从2006年的8亿元跃增到2011年的174亿元,短短5年时间,增长了近20倍,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农业保险在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仍然存在覆盖面比较窄、保障程度不高,经营稳定性差、缺乏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并由此可能产生经营不规范等问题。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我感觉到问题的产生既有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巨灾准备金体系缺位的因素,也有我国分散性农业生产引起的农业保险服务成本高的因素,既有政府间权责不清晰、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因素,还有农民的保险以及权益意识薄弱等因素,但归结起来就是农业保险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也就是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不完善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闻民,政府职能论,人民出版社,2008。
[2]陈共-主编,财政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程国强,中国农业补贴制度设计与政策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4]迟福林、殷仲义,中国农村改革新起点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一体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5]冯登艳、张安忠、马文平,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保险问题,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6]冯文丽,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7]冯文丽,农业保险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8]冯文丽,农业保险补贴制度供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9]郭树华、蒋冠、王旭,中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选择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
[10]贾康,财政本质与财政调控,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