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 选题背景
提起“核”,人们脑海中往往浮现的是与战争有关的印象。二战末投在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给人类留下了永远的伤痛。后来核技术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但美国三里岛事件与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件,使人们对“核”的恐怖印象有增无减。当今,与核有关的词汇在各类媒体上经常抛头露面,“核”经常出现在“核威胁”、“核恐怖”等词汇中。历史和现实传达的大量有关“核”的信息,似乎在告诉人们,“核”与战争、死亡、危险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管人们是否真正了解“核”,也不管对“核”持有何种观点,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核工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由起初的国防科技为主,逐步向军民结合、以民为主转变。尤其在能源领域,“核”更是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即便在三里岛事件与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后,也只经过了短暂的沉寂,核电站建设又方兴未艾,成为许多国家缓解能源紧缺的手段。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建立的核电站位居前列。世界核电发展仍有广阔前景,呈上升发展趋势。
发展核电是我国的战略选择。2007 年 10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国家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2005-2020 年)》,标志着我国核电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按照规划,到 2020 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 4000 万千瓦。预计到 2012 年,我国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将达到 50 台(即法国、日本现有规模),成为核电大国。到 2020年将达到 100 台(美国现有规模),成为世界核电前两位的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国平均每年将新开工建造 8 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在我国积极发展核电过程中,除了考虑其技术性和经济性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公众接受性,因为公众接受程度直接影响着核电站的选址、立项、建设和运营,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核电发展的决策与部署。山东威海乳山市红石顶山核电站在筹建过程中就曾遭遇强大的民意压力,来自网络的抗议声曾经此起彼伏。[1]2010 年大亚湾核电站一个燃料芯块包壳出现裂纹,导致众多媒体关注和许多民众恐慌。这些事例表明,如果公众缺乏核安全文化方面的知识,没有树立正确的核安全文化观念,没有形成浓厚的核安全文化氛围,对核电站“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缺乏了解,盲目担心核电站的安全,将会严重制约核电站的建设与运营。因此,我国核电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的接受程度,而公众的接受程度又主要取决于核安全文化大众化的情况。
尽管有关部门在核安全文化传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我国还没有构建起立体多元、覆盖面广、运作高效的核安全文化推广体系,人们对核科学技术的了解还很少,长期存在于社会公众中的核神秘感和“恐核”心理仍然没有消除,核电是可靠、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也还没有成为广大公众的共识,核电的公众接受性还不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 2009 年在“面向21 世纪核能部长级国际大会”强调指出,我国核电的公众宣传工作严重滞后,部分公众心存疑虑,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不能满足未来核电大规模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保障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维护核电站周边地区的稳定与社会和谐,帮助公众提高核应急参与能力,提高核电的公众接受性,就必须大力开展核安全文化大众化工作。
项目管理是源于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现已发展成为面向各类大型工程、活动的系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其范围也从工程项目的管理进一步延伸到更为广泛意义的项目管理,如产品开发、大型会议、校园文化建设、合作型学习等社会生活中的几乎所有特定活动的组织。现代项目管理的成熟理论和方法为核安全文化大众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域。项目管理的综合性、普遍性和目的性,可以大大提高核安全文化大众化的系统性、可行性、时效性,有利于推动核安全文化大众化的进程,提升核安全文化大众化的水平。
1.2 研究现状
1.2.1 核安全文化
1986 年,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于 1986 年出版了 No75-INSAG-1《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后审评会议的总结报告》,其中首次使用了“安全文化”一词。在 1991 年出版的报告 No75-INSAG-4《安全文化》小册子中,专门论述了核安全文化概念,给出了第一个安全文化的定义,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并且经常被引用;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对安全文化所下的定义被引用得也较多。
2.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项目管理相关理论
2.1.1 项目管理的内涵
关于项目管理的概念有多种,比较权威的机构对项目管理的定义如下: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实现或超过项目干系人的需要和期望。”英国皇家建造师学会和美国建造师学会:“项目管理是从项目开始到结束,通过对一个项目的整体规划、控制、协调,使得项目满足客户的要求:准时完成、预算费用、符合所有的质量标准。”
3.项目管理在核安全文化大众化中的应用性研究…………… 16
3.1 项目管理应用于核安全文化大众化的可行性分析…… 16
3.2 项目管理应用于核安全文化大众化的必要性分析…… 17
3.3 项目管理和核安全文化大众化结合点研究………………18
4.基于项目管理的我国核安全文化大众化的问题与对策……21
4.1 基于项目管理的我国核安全文化大众化问题分析……21
4.2 基于项目管理的核安全文化大众化对策研究…………23
5. 秦山核电核安全文化大众化案例分析………………28
5.1 主要做法………………28
5.1.1 海盐县政府积极主导………………28
5.1.2 秦山核电公司扎实推动………………29
5.2 效果………… 30
5.3 经验与启示…………31
6.总结与展望
本文以核安全文化大众化为研究对象,将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核安全文化大众化之中,主要完成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l)提出了项目管理应用于核安全文化大众化的观点;
(2)对项目管理在核安全文化大众化中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3)对项目管理与核安全文化大众化如何结合进行了研究;
(4)基于项目管理对当前核安全文化大众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5)基于项目管理对核安全文化大众化的对策进行了探索;
(6)基于项目管理对秦山核电公司核安全文化的推广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论文的研究旨在引起大家对核安全文化普及的重视,通过对项目管理应用于核安全文化大众的理论文化分析,希望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于核安全文化大众化,最终提升核安全文化大众化的广度和深度,为我国核电的安全、顺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由于时间有限,本论文在实践层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论文的选题来源于核安全文化大众化的实际需要,但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尚未明确应用于实践,因此本论文的观点还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文化·安全丛书 No·75-IN-SAG-4 [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2
[2]白思俊主编.现代项目管理(上、中、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9
[3]倪波等编著.信息传播原理[M].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
[4](美)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著,祝建华,武伟译.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5]邹树梁,张峰林.构建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核文化大众化长效机制论析 [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 4 期
[6]贺才琼,邹树梁.我国核文化大众化的现状及对策[J].《国防科技工业》,2010年 3 月
[7]谭德明等.核文化泛众化传播的 SWC 模型构建研究[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0年第 5 期
[8]黄昕,邹树梁.论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核文化的民族化[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 6 期
[9]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节录[N].中国核工业报.2007-11-14.
[10]周涛, 陆道纲, 李悠然.核安全文化与中国核电发展[J].现代电力.2006 年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