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语言和文化楚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决定了代写硕士论文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背景下,汉语文化教材既能作为语言教学的材料,又能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媒介,在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1.1选题意义
1.1.1理论意义
张占一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双文化的交叉交际”,因而对外汉语文化教材也承担着教授语言和传播文化的双重责任但目前,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材的考察多局限于教材研究内部,缺乏理论的系统性,显得较为零散。
汉语文化教材是跨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本文用跨文化传播理论对汉语文化教材进行考察和分析,即是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来看待文化教材的编写,这是对己有教材理论研究的一种补充。
1. 1.2实践意义
对教材的评价和考察是促进教材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研究汉语文化教材,考察教材的编码和解码过程,评价其作为媒介的中介作用,从而指出教材编写的长处和缺点,可以为文化教材的修改和编写提供积极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以辅助汉语教学,帮助汉语学习者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1.2相关研究综述
1. 2. 1跨文化传播研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跨文化传播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研究范围涉及了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传播中的语体学等问题,为汉语文化教材研究拓宽了思路。周小兵(1996)提出,在文化教学中,“应以交际文化教学为主,知识文化教学为辅”。孟子敏(1997)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依附现象加以研究,提出教材要以汉语文化为主线,同时在不损害汉语文化利益的前提下适当地介绍异文化。毕继万(1998)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第二语言教学教授两种规则: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周健(2004)提出,汉语教师应当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具备“双文化的意识和自觉”,对汉语文化和学生母语文化均深刻了解,对两种文化的异同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非常敏感,能自觉将文化比较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董明(2007)指出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对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课堂上教师指导的跨文化交际性练习更集中、更规范、更具强度,应得到充分重视。同时,跨文化交际理念应落实到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语言测试等各个环节上,“全方位实现教学过程的跨文化的交际化”。..................
..............................
第二章文化教材编写与跨文化传播理论
2. 1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看待教材的编写与阅读接受
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传播,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活动。“传播” 一词来源于英语的“communication”,而“communication”除了 “传播”以外,还包含“交流”、“交际”等意义。“交流”是指“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传播”则是指“广泛散布”。“交流”与“交际”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传播”的主要含义为“精神内容的传布”气本文所要分析的是汉语文化教材对中国文化一主要是精神文化的传布,故而选用“传播”这一概念。
传播包含“传”与“受”两个方面,是指信息的传送与接受》跨文化传播则是将传播置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是来自不同文化的信息发送矜和信息接受者之间所进行的信息编码、传递、解码以及反馈的动态多变的倍息传播交换活动。
2. 1. 1跨文化传播过程概述:编码与解码
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包括九个要素:传送者、编码、信息、通道、接受者、解码、反馈、环境以及噪音气其中,编码和解码是最重要的两个环节。编码是指传送者对符号进行加工处理,将其转化为信息的过程。解码是指接受者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在编码过程与解码过程之间架起桥梁的则是媒介,媒介是传递信息的通道,信息必须要有媒介的运载,才能在传送者与接受者之间进行运输。传播过程必然发生在某种环境之中,环境中存在着各种阻碍传播顺利进行的噪音。如果信息的传送者和接受者分别来自不同的民族或文化,那么这一过程则是一个跨文化的传播过程,环境中最大的噪音则有可能是文化上的差异。
汉语文化教材编写和阅读接受正体现了这样一个跨文化的传播过程。教材的编写者即信息的传递者,对汉语语言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进行编码,将其转化为一种书面的媒介,即文化教材。学习者即信息的接受者,他们对文化教材的阅读和接受过程则是一个解码的过程。由于教材的编写者和学习者来自各个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很有可能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基础,对教材进行编码和解码,从而出现编码和解码不一致的情况,造成跨文化传播的障碍。................
............................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
第一章引言............................................................................. 1
1.1选题意义............................................................................1
1.1.1理论意义..........................................................................1
1.1.2实践意义............................................................................1
1.2相关研究综述.......................................................................1
1.2.1跨文化传播研究................................................................1
1.2.2文化教材研究................................................................... 2
1.3研究内容与方法...................................................................2
1.3.1研究内容..........................................................................2
1.3.2研究方法........................................................................ 2
第二章文化教材编写与跨文化传播理论..................................4
2.1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看待教材的编写与阅读接受............. 4
2.1.1跨文化传播过程概述:编码与解码..................................4
2.1.2跨文化传播的目标—有效传播........................................4
2.1.3汉语文化教材是跨文化传播的媒介................................ 5
2.2编码:汉语文化教材的编写.............................................. 5
2.2.1编码失败:导致跨文化传播障碍的因素...........................5
2.2.2有效编码的策略.......................................................... 6
2.3解码:对文化教材的阅读和接受..................................... 7
2.3.1学习者需求分析....................................................... 7
2.3.2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考察.................................. 7
2.3.3预测和规避学习者可能出现的误解和冲突,...........7
第三章对三套汉语文化教材的具体考察....................... 8
3.1基本情况介绍.........................................................8
3.1.1适用对象和编写目标........................................... 8
3.1.2教材结构........................................................... 8
3.2文化内容的选择....................................................9
3.2.1文化项目的分类................................................9
3.2.2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10
3.2.3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11
3.3文化内容编码的障碍...........................................12
3.3.1对文化差异的呈现...........................................12
3.3.2刻板印象.........................................................14
3.3.3民族中心主义.................................................15
第四章学习者对三套教材的阅读接受情况调查.........18
4.1学习者的需求和态度分析...................................18
4.2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分析......................................19
第五章结论:对教材编写的建议..............................21
参考文献..............................................................22
结论:
我们从跨文化传播理论视角出发,对汉语文化教材的编码和解码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对汉语文化教材编写的考察和对学习者阅读接受情况的调查,我们找出了当下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零散的建议,希望能够对教材编写有所帮助。
首先,汉语文化教材的服务对象是汉语学习者,因此编写教材的首要条件即是r解学习者的需求。选取文化项目时注意选择学习者最有兴趣、最需要学习的文化内容,选择实用性强、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遇到的话题,帮助他们提高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选材时注意以当代文化和交际文化为主体,以传统文化和知识文化为辅助。扩大当代文化和交际文化的比重,并适当的补充以必要的传统文化和知识文化。传统文化应选择那些至今仍有深远影响的部分,避免使用那些生僻、冷门的古代文化内容;知识文化应选择那些能辅助交际文化学习的部分,避免空洞、乏味,脱离交际实践。
其次,由于学习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学习者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来自不同国家或民族的学习者相互之间在文化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成为文化传播的障碍。因此编写教材时需要注重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对比,指出那些会影响学习者理解和运用的差异,加强跨文化交际训练。...............
最后,采取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避免民族中心主义。人们总是具有一定的民族中心主义倾向,希望其他文化中的成员能够认可和接受自己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编写者也希望通过文化教材,使学习者能够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中的精华,以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但是在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宣传中国文化成就的同时,也不应讳言中国文化中的缺点和不足,既要介绍中国文化中的积极方面,也可适当地介绍一些负面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让学习者能够客观、全面地理解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
[2]毕继万,张占一.跨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J].天津师大学报,1991(5)
[3]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4]陈瑜敏.对外汉语文化教材话语态度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6).
[5]董明.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琐谈[J].语言文字应用,2007,10.
[6]韩明.汉语文化辅助教材的编写理念探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7]何清强.文化差异中的对外汉语教学[J].语文学刊.2004(5).
[8]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4).
[9]胡明扬.何谓中华文化,且由学生自己品评——推荐一?部对外文化系列教材[J].世界汉语教学,2004(1).
[10]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 CORTAZZI M,JIN L. http://www.1daixie.com/sslwdx/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e ESL Classroom[A],Hinkel E.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C],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05.
[2] GUDYKUNST W B, KIM Y Y. Communicating with Strangers: An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Press, 2007.
[3]MORAN, P. R.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9.
[4] VAN ELTEREN M. Learning Lessons from Teaching American Culture inGlobal Flux[J],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Culture. 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