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历史演义中的细作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2-10-12 10:04:40 论文编辑:twt1601

引言
  细作广泛地存在于明代历史演义中,是作者着力塑造的精彩人物,与声名显赫的帝王、儒将一起被读者牢记。遗憾的是代写硕士论文,细作形象尚未进入现当代历史演义研究者的视野,仅有少部分论著在阐述历史演义某些方面问题时,涉及到书中的细作形象,如:熊笃的《<三国演义>》的兵家权谋(《明清小说研究》,2002 年第 3 期),作者在探讨《三国演义》的智谋使用时说明了蒋干等一些人在书中的作用。类似的论文还有徐硕如的《略谈张良》(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0 年 04 期),张强的《论<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叙事节奏》(南京师大学报,2006 年第 5 期)、熊宪光的《苏秦、张仪纵横说辞探研》(西南大学学报,2006 年第 4 期)等等。这些论文谈论历史演义中的某些战事、人物,间接的提及了诸多细作人物,并对这他们的行为给予了初步的分析。硕士论文有《<三国演义>智谋描写初探》(山东大学,田静)、《论<代写硕士毕业论文;三国演义>中的军事谋略描写》(曲阜师范大学,武志国)等等。以上几篇论文,并非从细作研究角度切入,揣摩人物心理,分析细作与小说,乃至与明代社会环境的联系,这恰是此文的写作必要。虽然在文学研究领域乏人问津,但细作在军事研究者手中却是炙手可热的话题。早在《孙子兵法》中即有《用间》一篇,清代朱逢甲写作的《间书》堪称中国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古代用间书籍。近代学者对细作的研究亦有涉猎,大量带有通史性质的细作史问世,如褚良才《中国古代间谍史话》、于彦周《间谍与战争:中国古代军事间谍简史》,二书均是以时间为轴线,在分析历史上著名的间谍案例时,点出不同时期细作活动的特点及作用。还有黄富成的《中国古代间谍史》,在细作研究的问题上较为完备、详尽。相关论文亦不乏佳作,中国知网在“间谍”条目下的论文,在“军事”范围内,共有 633 篇,如王中兴的《论赤壁之战与曹操的战略指导》(军事历史研究,1996 年第 2 期)、硕士论文如代写硕士论文多少钱:《宋朝间谍问题研究》(广西师范大学,李琛)、《宋朝的俘虏政策研究》(河南大学,杨计国)、《宋代间谍情报活动初探》(厦门大学,张丽娜)等,博士论文如:《辽宋关系研究》(内蒙古大学,陶玉坤),以上文章对中国古代的间谍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而今,我们要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重新审视细作的内涵,从文学研究着眼,研究细作在小说中的价值.

1 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 

    1.1 研究范围
  自《三国志通俗演义》刊刻起,明代崛起了全新的文学体裁——历史演义小说,它以全新的样式、丰富的题材,盘踞文人案头。灿如繁代写硕士论文价格星的历史演义体小说是明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他以尊重史实为核心,小说创造中既可以依据正史,也可从野史平话中撷取素材,一般不会缪于历史事实太过,正如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三中谈到的:“演义者,本有其事,而添设敷衍,非无中生有者比也。”①以“历史演义”命名小说题材,着重强调了这些章回小说与中国历史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新小说报社提出:“历史小说者,专以历史上事实为材料,而用演义体叙述之。”②这个认识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人提出,如《唐书演义序》:“往自前后汉、魏、蜀、吴、唐、宋咸有正史,其事文载之不啻详矣,后世则有演义。演义以通俗为义也者,故今流俗节目不挂司马、班、陈一字,然皆能道赤帝,诧铜马,悲伏龙,凭曹瞒者,则演义为之耳。演义固喻俗书哉,义意远矣!”③中国历史的记载不能满足后代读者的要求,如《新刻续编三国志序》谈到的“顾其古调奇辞,员机奥理,可以赏知音,不可以入俚耳。于是,好事者往往敷衍其义,显浅其词,形容妆点,俾闾巷颛蒙皆得窥古人一斑。”④明代从 1368 年明太祖朱元璋建都于应天府(今南京)开始,至 1644 年明思宗朱由检自缢,国祚 276 年,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创作的高峰期,在这期间产生了大量的作品。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详细介绍了明清二代讲史类小说书目 163 部,包括部分佚书。此外,大塚秀高在《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著录现存讲史小说 101 部。纪德君在其书《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中,列出明清代历史演义书籍 70 余部,其中包括《杨家府演义》和《说岳全传》等作品。各代学者在划分历史演义时,依照了不同的标准,因而使得存世作品的数目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如孙楷第先生在其书前言中所写,他考虑到讲史一派小说“流品至杂”,主要有一下两种:“演一代史事而近于断代为史者;以一人一家事为主而近于外传别传及家人传者”⑤,《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为代表性作品;而纪德君则认为“历史演义就是用浅近通俗的语言来敷衍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揭示其中所蕴含的义理的小说”①,以此为标准的划分中,包括《三国志通俗演义》等讲述历史的小说,也有《杨家府通俗演义》、《岳武穆王精忠传》等记述英雄故事的作品。此外,还有其他研究者提出判定历史演义的不同观点作为参考,如郑振铎先生在专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单列《讲史与英雄传奇》一章,说明历史演义的特点,具体阐述为如下几点:历史演义重在演绎历史事件,记述朝代的兴亡;主要事件和人物多有史实的依据,“据史而作,不容凭了作者的现象而驰骋着;其时代也受着历史的牵制”②;多采用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结合的写法.笔者以为,对历史演义的认识应该从这种题材的自身特点出发,正如金圣叹讲到“作演义者,以文章之奇,而传其事之奇,而且无所事于穿凿,第贯穿其事实,错综其始末,而已无之不奇,此又人事之未经见者也。”③说明了历史演义和历史的关系,郑振铎先生的观点恰好与这段文字不谋而合。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敷衍而成的历史演义,以事件为中心,类似于正史中的纪事本末体写作方式。顾名思义,它与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方式写作的小说大有不同。以此为标准,可以恰当的挑选出明代作品中的历史演义小说。依此可知,目前,有据可查的在明代创作的演义体小说有 34 部,包括:《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列国志传》、《列国前编十二朝传》、《全汉志传》、《南北宋志传》、《征播奏捷传》、《两汉开国中兴传志》、《三国志后传》、《西汉通俗演义》、《东西两晋演义》、《于少保萃忠全传》、《东汉通俗演义》、《大唐秦王词话》、《警世阴阳梦》、《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皇明中兴圣烈传》、《魏监磨忠记》、《辽海丹忠录》、《镇海春秋》、《近报丛谭平虏传》、《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开辟衍绎通俗志传》、《隋炀帝艳史》、《隋史遗文》、《新列国志》、《孙庞斗智演义》、《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剿闯通俗小说》。
    1.2 细作的界定 .............................10-13

2 细作形象类型和性格........................................ 13-35
 
    2.1 细作的类型 .......................13-24
    2.2 细作的性格 ...........................24-35

3 细作形象的塑造手段 ........................35-53
    3.1 写作手法 ..............................35-50
    3.2 时代局限.................................. 50-53

4 细作形象的文化内涵 .........................53-67

    4.1 历史渊源............................. 53-58
    4.2 当代影响 ...........................58-61
    4.3 英雄崇拜............................ 61-67

结语
   纵观明代历史演义作品,细作人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多样、性格突出,同百姓所熟知的明君、贤相一起上演悲欢离合的故事。在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对这些人物有了深入的了解。他们同现代间谍一样,执行各自不同的任务,扮演不同的角色。尽管细作经历的事情各不相同,却是被作者塑造的性格突出。文中这些色彩斑斓的细作呈现在读者面前,与作者精心的刻画是分不开的。当明代的这些小说家以主角写配角,全方位调动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手法时,才见到了有血有肉的人物。把细作放在事件发展的关键时刻行动,在主角身边为全文的中心人物增光添彩,这样的人物才是活灵活现的。但是,以现代的理论衡量,人物身上也是存有局限的。作家们少有刻画人物外貌、神态等,而又过分的关注了思想内涵,致使一批批远离人间烟火的特务存在于书中。此外,从细作的语言、行动中,我们看出了那一时期所特有的忠义思想;如此大批量的人物描摹恰好印证了明代人乃至中国人心中所存有英雄崇拜情节,这才能说是细作生存在书中的根本原因。文章几部分的论述中,宏观上把握了细作的总体特征,微观上关注了不同作品中身份、形态的差异。从分析人物外在表现至人物存在的美学价值、文化内涵,由表及里,深入浅出中挖掘细作的价值。写作中虽注重多角度的研读,尽可能的理解人物特点,有限于时间、精力以及个人的水平,仍有诸多不足存在,如:未能把历史演义中的细作与其他角色进行比较分析,没有将明、清二朝同类作品中的细作展开论述,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不断的探讨与努力。此篇论文仅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目光关注明代历史演义小说,正视细作存在的意义。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