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范例代写:泽达易盛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4-09-22 22:41:24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笔者认为财务造假是危害资本市场的恶性毒瘤,治疗这种病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造假者付出惨重的代价,对造假行为“零容忍”,起到“不愿造假”“不敢造假”的震慑效应。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证券市场成立三十多年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为了应对市场多样性的需求,强化市场功能,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资本的深度融合,2019年科创板正式开板。科创板缩短了风险投资循环周期,促进了风险资本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包容性强,上市条件限制小,吸引了大量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科创板率先实行注册制,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现有的监管机制不够全面,无法满足科创板的需求。而且,科创板为了便于科创企业的融资,降低了准入门槛,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而且这些企业往往还存在重研发轻治理、内控制度不完善以及经营风险难以预测等问题。因此,一些企业为了快速上市,促进发展扩大规模,往往会选择通过粉饰财务信息包装自己,进行欺诈发行。而且一些因欺诈发行被查处的公司在上市前后不仅业绩“大变脸”,更有能使企业业绩“扭亏为盈”的高级伎俩,这些举动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损害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在这种情况下,怎样透过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提前掌握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趋向,强化监管,及时防范财务造假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有关财务造假动因的研究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动机,财务造假也是一样的。动因是财务造假的源头,遏制住动因就遏制住了万恶的开始。因此,国内外很多学者也很重视都财务造假动因的研究。

Bologna和Lindquist(1993)形象地将造假动因描述为一座飘荡在海平面上的冰山,隐藏在冰面下部的因素是最危险的,是造成危害的根本原因。Bologna(1993)等人进一步将造假因子细化为贪婪、机会、需要、暴露四方面,相互作用,彼此平等共同决定企业造假风险的程度。Albrecht(1995)认为企业之所以进行造假,是由于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三要素共同作用的。Rezaee(2005)通过对安然、世通等造假事件的分析,提出了由造假者、秘诀、激励、监管和最终结果构成的五因素理论即CRIME理论。在公司自身需求方面,Wright和Smith(2008)研究企业组织对财务造假动因的影响后指出,经营状况不良的公司相较于实际运营良好的公司在出现需要大量外部融资支持其发展时,管理层进行财务舞弊行为的动机更大。Miriam(2008)提出外部监管不力是导致财务造假的根本因素。Johnson(2009)认为管理者进行欺诈是为了不受限制的持股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Beneish(2015)指出,股价异常波动、经营状况不佳、资产情况堪忧等因素都会诱发企业进行造假。Edy Anan(2021)利用假设检验模型得出权利感受和对权力/自我的一种渴望是管理者实施欺诈行为最常见的驱动因素。

第二章财务造假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财务造假的概念、特征、手段

一、财务造假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虽然对财务造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财务造假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为财务造假是公司为了获得利益,挪用资产或者有意地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认为财务造假是一种故意的或轻率的行为,无论是虚报还是漏列,其结果是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我国经过对国外相关理论的不断学习并结合国内的市场情况,于2006年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具体准则第1141号》指出“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财务造假的定义不尽相同,都强调故意误导他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也就是说,财务造假是企业内部的各级人员为了自身利益,隐瞒企业的各种财务缺陷和隐患,使利益相关者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扰乱市场秩序,侵占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二、财务造假的特征

(一)造假行为精心设计多方合谋

财务造假的主体有可能出现在公司的各个层面,但是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员工层面的造假行为进行事前预防和事后核查。所以,财务人员一般是财务造假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但是他们受内部控制或者外部监管的制约若没有管理人员的授意或者许可无法独立进行。因此,公司财务造假的核心一般为管理层,他们在公司内部处于核心地位,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可以利用职务之便不受制约的实施造假行为。此外,与上市公司有密切关系的第三方往往会因为共同的利益配合企业进行财务造假。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不同个体在同一市场经济活动中,对于有关信息的获取和控制是有差异的。获得的信息越丰富,掌握得越充分,就越有主动性,他们在进行交易时就能处于有利地位,获得利益的机会也就越大。在现代经济系统中,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被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之中,对信息的优先占有将会带来一定的财富,但随之可能会产生道德问题。由于在资本主义市场中信息是不对称的,企业在对外进行信息披露时,会利用这种不对称性,对财务信息进行造假,误导外部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从而牟取不当利益。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但是仅靠市场的自发调节是不行的,政府应当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协调作用才能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危害。

二、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针对解决所有者兼具经营者问题的,提出所有权和经营权应当分离,该理论是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分工更加的细化,企业所有者由于自身知识量储备不足、能力和精力问题等不能再事无巨细的对企业进行管理;而且由于专业化的分工产生了一大批专业代理人,他们拥有胜任岗位的知识,在所有者的授权范围内有精力、有能力管理好企业。

第三章 泽达易盛财务造假案例回顾 ........................... 15

第一节 泽达易盛概况 .................................. 15

一、公司简介 .................................... 15

二、股权结构 ....................................... 15

第四章 基于GONE理论的泽达易盛财务造假动因分析 ................... 23

第一节 贪婪因子分析 ........................ 23

第二节 机会因子分析 ................................... 23

第五章 财务造假的防范对策 ............................. 30

第一节 遏制造假贪婪心理................................. 30

一、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 30

二、加强道德建设 ............................... 30

第五章财务造假的防范对策

第一节遏制造假贪婪心理

一、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能够推动企业的源源不断的发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追求的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然而公司很容易受眼前利益的诱惑,忽视自身的长远的发展,通过某种不良手段谋求眼前的利益。这种不良短期利益的实现最终都会暴露在阳光下,让企业及公司股东、高管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企业首先要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利益观,从追求短期利益转向追求长期利益,从追求企业自身的利润转为追求消费者、投资者、员工、环境等的利益。其次,要扩大自我格局,培养发展的眼光,拒绝为了市值泡沫而逾越法律的准绳。最后,要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通过倡导诚信守法经营原则,并将其渗透到日常经营活动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公司中的每一个人,使员工获得归属感,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增强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进而有效净化企业内部氛围,提升员工自我约束意识,从而避免出现违反法律法规或道德底线行为,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持久的发展。

财务管理论文怎么写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研究结论

科创板重视企业的科技创新,允许未盈利的企业进行上市,包容性强,促进了资本市场结构和生态的深刻变化,也有力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但在注册制下,中介机构是资本市场的看门人,上交所负责企业的上市审核,监管部门只起到监督、备案、注册的作用,不再对上市企业进行实质性判断。科创板宽松的上市规则,使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违规的风险,并且为企业欺诈发行以及财务造假增加了机会。

泽达易盛作为科创板首批强制退市公司之一,其财务造假行为具有代表性,同时该事件的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在司法实践中首次明确将发行市场投资者纳入保护范围。因此对泽达易盛的财务造假行为进行研究,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不仅可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减少欺诈发行以及舞弊的产生;而且,中介机构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加的勤勉尽责;投资者也可以在今后的投资决策中更加的审慎,提高投资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对泽达易盛财务造假案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贪婪因素方面,巨额利益的驱使是企业财务造假产生的根源,因此企业不仅要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注重高管的职业胜任能力,还要加强管理层的道德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造假贪婪心理。机会因素方面,主要是因为内外部监管的失职,为企业财务造假创造了机会,因此完善企业的内部监督体系,中介机构勤勉尽责,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有效减少财务造假的机会。需求因素方面,主要是为了谋求上市、避免退市,因此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有效降低财务造假的需求。暴露因素方面,暴露概率低、成本小,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多方合作监督企业的违规行为,从严从重处罚,对财务造假行为零容忍,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的企业起到震慑作用。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