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电子商务论文,本文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新能源消费量占总能源比重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分析、灰色关联理论和相关性理论识别和构建中国新能源消费比重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局势下,世界各国政府都将发展新能源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顺时而动应势而为,将新能源列为现阶段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务之一[1]。自此,中国相继出台了多项规范和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专项文件,如《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新能源场站并网调度协议示范文本》、《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等,内容涉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机制和发展技术路线、专项资金管理、电场建设规范、上网电价机制等,新能源产业进入了超常规增长期。2020年9月22日,中国明确提出“双碳”战略目标①。该目标的达成就要推动以能源结构转型为核心内容的能源革命,需要对现行的能源消费结构提出强烈的变革要求。
我国能源消费位列世界第一,2020年总消费145.46艾焦,占全球的26.1%。但消费需求压力巨大,存在能源缺口,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的煤炭和原油,2020年煤和原油进口量分别为3.03亿吨和5.42亿吨,约占全年消费量的7.7%和41.12%,进口金额高达202.87亿美元和1784.53亿美元,石油费对外依存度高。尽管中国煤炭储量丰富,但自2015年政府推动供给侧改革以来,原煤产量逐渐下降[2],这就容易导致全国煤炭供需不平衡,价格周期性上涨,最终导致经济市场秩序混乱。尽管全球石油储量相当可观,但易于开发的传统油田逐渐枯竭,新油田的勘探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资资金。在过去的10年里,国际石油巨头仅维持生产就筋疲力尽。虽然石油峰值[3-4]尚未到来,但它正在迅速接近。最重要的是,能源生命线——马六甲海峡掌握在他国手中,如果发生战争或政治动荡,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对比这些传统能源,我国新能源资源禀赋丰富,分布较为均匀,对内依存度高,不受国际地缘政治变化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潜力,牢牢把握生命线。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推进“能源革命”是实现经济集约型增长方式和高质量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现实需求。“能源消费革命”是“能源革命”中的一环,新能源消费已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焦点。本文聚焦新能源,对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产业政策、消费现状、应用现状等。
鉴于我国经济正在稳步发展、政策支持引导、新能源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等原因,我国新能源消费量肯定能保持增长,数据显示也亦如此。而能源结构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新能源对常规能源的替代效率,因此本文以新能源消费占比为研究对象,以1990-2020年为研究时间范围,从经济因素、技术水平、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四个层面出发,识别影响我国新能源消费比重增长的特征指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构建我国新能源消费比重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基于ARDL-ECM边界检验方法、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探索各项影响因素与我国新能源消费比重之间的长短期关系和因果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
1.2.2 研究意
我国新能源消费比重逐年上升,能源消费模式逐渐向清洁低碳高效转型。对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发展的规律性和发展机遇,并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新能源消费比重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无疑对促进我国新能源发展、优化升级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制定和实施未来的中长期能源战略意义重大。
第2章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新能源范围界定
能源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前者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水能、地热能、海洋能等[47];后者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聚变能等[55]。而且,根据转换过程,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直接来自大自然,不需要人工处理和转换,如水能、风能、核能和海洋能等。二次能源,是指人类通过处理或转换一次能源获得的能量,例如甲烷,蒸汽,电力,氢气或其他合成燃料[56]。表2.1给出了能源的分类和实例。
新能源是相对于现已大规模利用的常规能源而言的。对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的科技水平,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新能源的“新”,不仅仅区别于工业化时代以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为主的能源利用形态,更重要的是它在新技术和新材料基础上的开发利用方式、新的能源供应系统、新的能源利用理念和产生新的社会效益——清洁、环境友好、可持续[57]。
2.2 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概述
保持能源健康安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一直以来必须应对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建国初期,为了重整国内经济和弥补能源供应不足的缺陷,中国积极研发和普及各种新能源的应用,重点是解决农村用能不足的问题。这一时期新能源发展水平总体不高,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分散,离规模化开发建设甚远,主要集中在小型水电和农村生物质能上,其他新能源(核能、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大都处于研发和初级利用阶段。这一时期并未形成系统的新能源政策体系,相关政策散布于各文件内容中。改革开放后,面对国内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国家立足国情,提出了以“电力为中心”的总方针,财政扶持、税收减免、信贷激励等经济调节手段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小型水电、小型风力发电、光伏电池生产、蔗渣发电、沼气系统等新能源示范和推广项目中。1995年9月,党首次将新能源纳入我国中长期发展蓝图,新能源利用从农村扩展到城镇中。表2.2是我国 “九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政策方向。从“九五”计划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到因地制宜发展,再到大力发展和加快壮大的变化,体现了国家对发展新能源产业坚定不移的决心。
第3章 中国新能源消费比重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 22
3.1 理论分析及特征指标的识别 .............................. 22
3.1.1 经济效益 ................................... 22
3.1.2 技术水平 ...................................... 24
第4章 中国新能源消费比重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36
4.1 模型设定和方法 ......................... 36
4.2 Pearson 检验 ......................................... 37
4.3 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 38
第5章 研究结论和相关建议 ................................. 48
5.1 研究结论 ........................................... 48
5.2 相关建议 .................................... 49
第4章 中国新能源消费比重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4.1 模型设定和方法
(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当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和实证分析时,检查分析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否稳定是必要的,以防止“伪回归”问题的出现。
① 常规单位根检验
两种常用的单位根检验方法——ADF检验[84-85]和P-P检验[86-87],用于检验时间数据的平稳性。本文根据AIC、SC、HQC最小的原则来选择单位根最优检验形式。 H0:序列有一个单位根 H1:序列没有单位根 比较P值和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如果P<α,则拒绝H0接受H1,说明该检验序列无单位根,是平稳的,符合协整检验的基础。
② 结构断点单位根检验
由于金融危机、石油危机等大型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序列数据可能含有结构断点,存在总体非平稳但每一段时期内趋势平稳的情形。常用的单位根检验(ADF和PP)容易忽略结构断点,导致平稳性检验结果误判。因此,本文借助Z-A结构断点的单位根检验方法验证序列的平稳性[88]。
第5章 研究结论和相关建议
5.1 研究结论
为准确把握政策要求和市场行情,本文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新能源消费量占总能源比重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分析、灰色关联理论和相关性理论识别和构建中国新能源消费比重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ARDL-ECM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来实证研究各影响因素与我国新能源消费比重的长短期关系和因果关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对我国相关政策法规和相关文献分析的理解,界定新能源内涵以及本文新能源涉及数据包括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并对当下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深度挖掘现阶段新能源发展的机遇。主要有以下发现:①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新能源政策体系从无到有,逐渐调整和完善。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一直秉持规范和支持态度,密集出台与新能源相关的政策建议,重点关注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能、海洋能发电这类应用范围相对较广且可分布式新能源。②我国是2020年能源总消费量增加的少数国家之一,新冠疫情并未对我国经济和能源市场造成重大冲击,我国能源转型正在稳步前进。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消费占比达15.66%,超过了设立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目标,但仍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③总体来看,我国新能源产业已基本形成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差异化发展的局面,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明显,主要聚集在长三角、环渤海和西部地区。各新能源产业开发区根据政策导向,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海洋能等。除水力发电量较2020年略有下降外,我国水电、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核电、生物质发电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在稳中增长。
(2)构建了新能源消费比重的影响因素特征指标体系
本文基于对消费行为分析理论、供求理论、价格理论等理论的研究,从经济、技术、社会效益、资源环境四个层面,遵从指标全面性和数据可得性的原则,预选出居民消费水平、实时价差合约下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内部能源相对价格指数、新能源发明专利、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新能源生产总量等在内的21个量化指标,初步构建出新能源消费比重影响因素特征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