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财务管理论文模板: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涉农企业绩效思考

发布时间:2023-11-12 10:16:31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对东盟直接投资对涉农企业绩效发挥的促进作用的持续性,更为细致地从东道国异质性和企业异质性角度分析了涉农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后绩效的差异,以及对涉农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能否促进对企业创新绩效进行实证检验。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一)研究背景

财务管理论文怎么写

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兴起一股“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佟家栋等,2017)[1]。同时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投资萎靡,世界经济面临空前下行压力。面对这一严峻事实,许多国家和地区正积极行动,齐心协力寻求合作并重启经济。其中,构建高质量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谋求更紧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众多经济体冲破国际经贸“零和思维”的重要手段。在该经济背景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在2020年11月正式签署1,中国与东盟的投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深。

中国与东盟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建立对话关系,随后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旨在鼓励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政策措施,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体系。在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陆续推进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在东盟开展国际投资活动。2007年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流量为265.1亿美元,到2020年已迅速增长至1537.1亿美元。截至2020年末,中国共在东盟设立投资企业超过6000家,雇用外方员工超过55万人2。根据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农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也增速明显,尤其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业“走出去”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我国对东盟的农业投资有了质的飞跃。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涉农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仍面临诸多问题,如缺乏海外经营经验、融资渠道有限、跨文化整合能力较弱等,这导致涉农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不断遭受挫折。因此,应理性看待涉农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行为,合理评估对东盟投资活动的企业成效。

基于此,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我国涉农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微观绩效进行分析,重点考察对东盟直接投资对我国涉农企业绩效是否有积极作用这一命题。探讨该问题不仅有助于积极推动我国农业“走出去”、提高利用国外农业资源、创新对外投资方式,而且对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RCEP协定的执行、充分发挥东盟的枢纽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对外直接投资经济后果的研究

早期对企业参与海外经营的经济后果研究主要聚焦于宏观层面。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产业升级、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Yamashita和Fukao,2010;李磊等,2016;李逢春,2012;冯彩和蔡则祥,2012)[2][3][4][5]。例如,李逢春(2012)[4]通过中国省际面板的数据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升级问题,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产业升级,且对不同地区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对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冯春晓(2009)[6]、李东坤和邓敏(2016)[7]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正相关关系。此外,也有研究表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了母公司就业的人数,对国内的就业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李磊等,2016)[3]。

随着微观数据可获得性的提高,部分学者将关注焦点置于对外直接投资能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上。在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方面,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学习和吸纳东道国的先进技术,通过技术转移、贸易合作等方式转移给母国公司,这种效应被称为“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该结论在国内外许多文献中均得到验证(Driffield和Love,2003;毛其淋和许家云,2016;叶娇和赵云鹏,2016)[8][9][10]。例如,毛其淋和许家云(2014)[11]围绕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讨论,认为OFDI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类似地,冼国明和明秀南(2018)[12]利用PSM和DID方法考察了跨国并购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进一步地,部分学者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企业创新的传导机制,除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之外,企业还通过竞争效应、学习效应和利润回流效应等路径推动了企业创新(潘雄锋等,2016;Feenstra等,2014)[13][14]。李梅和余天骄(2016)[15]在研究海外研发投资与母公司创新绩效关系的基础上,还讨论了企业资源和国际化经验的调节作用。综上所述,以上文献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即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但OFDI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存在异质性(叶娇和赵云鹏,2016;罗军,2017)[10][16]。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涉农企业

涉农企业(Agriculture-related Enterprises)是指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研发、服务等活动和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生产、销售、研发、服务活动的企业。涉农企业通常包括四种类型:一是为农产品生产提供生产资料和服务的农资企业,二是农产品生产企业,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四是农产品流通企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的实证部分,选取的样本范围是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行业代码为A门类、C13、C14、C15、C16的企业5。

(二)对外直接投资(OFDI)

根据2004年我国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我国国内投资者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设立、购买国(境)外企业,并以控制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

(三)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是指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可以由各项财务指标衡量,例如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经营者业绩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相对于国际贸易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展较晚,起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早期有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例如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国际折衷理论等,都是基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所形成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增长,由此也涌现了针对发展中国家OFDI的适用性理论,主要包括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1.小规模技术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Wells提出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是首个解释发展中国家OFDI问题的理论,开创了从技术角度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先河。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虽然起步较晚,在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有着明显的差距,但对于特定市场的供给,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有着自己的比较优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低收入国家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小规模技术供给具有优势,这是因为低收入国家的制成品市场需求量有限,往往无法满足发达国家跨国企业规模经济性的要求,而且在产业层次上,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往往属于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也不符合低收入国家的优势,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不存在上述问题,因此能够在低收入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第二,在民族产品的海外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具有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往往是针对同一种族社区的需要而进行的,并且这种拥有民族文化的产品,对其他种族的跨国企业而言,具有较强的排他性,从而令它具备了某种程度上的垄断优势。第三,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一般都实行物美价廉的产品营销策略。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低价格的方式来销售产品,它们大多从压缩广告费用,节省建厂成本和充分利用东道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着手,尽量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在产品价格竞争中获得优势。该理论摒弃了只能依赖垄断技术打入国际市场的传统观点,把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产生,与这些国家自身的市场特征结合起来。该理论对于分析经济落后国家的企业,怎样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颇有启发。然而该理论也具有一定局限性,Wells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技术,主要是西方国家早已成熟或者说过时了的降级技术。并且,该理论无法解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也没有办法解释当今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日趋增长的现象。

第三章 典型化事实………………...17

一、涉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 17

(一)发展历程 ..................... 17

(二)国家政策 .................................. 17

第四章 研究设计………………...35

一、研究假设 .................................. 35

二、数据来源 ........................................... 37

三、模型构建 .......................... 38

第五章 实证检验与分析…………………...43

一、样本匹配与效果检验 ............................ 43

二、基准回归结果 ....................................... 44

三、稳健性检验 ............................ 45

第五章 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样本匹配与效果检验

在前文分析中表明,涉农企业在对东盟直接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自选择效应”。所以针对本文的关键问题,本文使用的是倾向得分匹配法。在实证检验假设前,首先要对样本进行匹配前后的平衡性检验,以证明经过匹配后的样本在可观测特征上排除了“自选择效应”的影响。

进行倾向得分匹配的目的是为了从对照组中找到与实验组企业最相近的样本。表5-1汇报了匹配前后的平衡性检验,从表中可以发现,匹配前的p值为0.000,意味着拒绝两组样本均值相同的原假设。经过匹配后,两组均值差异显著减小,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可观测特征上高度接近。因此可以认为,两组样本除了在对东盟直接投资上,匹配后其他特征是高度相同的。

表5-2汇报了各个变量倾向得分匹配的平衡性检验结果,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匹配后T检验p值的相伴概率均大于10%,表明处理组与对照组企业匹配后,匹配变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匹配后变量的标准偏差(%)的绝对值大部分小于10,说明本文选取的匹配变量和匹配方法是合理的,确保了本文估计的可靠性。此外,图5-1是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涉农企业与没有对外直接投资的涉农企业在匹配前后的核密度函数。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匹配前二者PS值得概率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在完成匹配后,两组样本PS值的概率分布非常接近,表明二者的各方面特征已非常接近。综上所述,本文对匹配变量的选取是恰当的。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一、主要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

(1)对东盟直接投资能够提高涉农企业的当期绩效,具体为提升母国母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实证结果表明对东盟直接投资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为1.3%—1.9%。该结论在更换变量衡量方式、更换匹配变量、逐年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

(2)总体来看,对东盟直接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系数在长期中是逐渐变大的,说明涉农企业进行东盟投资活动获得的长期经营绩效具有持续性。

(3)按照东道国经济水平分类后,本文研究发现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涉农企业通过OFDI对绩效的提升作用越大。

(4)按照企业OFDI方式分类后,本文研究发现当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方式为跨国并购时,涉农企业的绩效表现更好。

(5)对东盟直接投资能够提高涉农企业的创新绩效,具体为提升母国母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产出。

参考文献(略)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