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认为对医药行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时间节点进行适当控制,尽量采取谨慎的态度处理研发支出的资本化。应该制定统一的标准进行处理,以临床Ⅲ期,最早以临床Ⅱ试验结束为研发支出资本化时间节点,对企业的研发支出通过新设的会计科目进行准确划分和核算,将有利于投资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研发投入的真实情况,摒弃研发投入资本化或费用化对企业资产和利润的影响困扰,作出更加科学的投资决策。在不久的将来合规处理研发费用将会是一个趋势。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21年3月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提高制造业研发费用扣除比例等政策,激励企业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但企业研发投入的会计核算和处理一直存在众多不同方式。2006年之前,国内会计准则规定研发支出应当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但是这种会计处理方式很明显违背收入成本配比原则,对于研发支出占比较高的单位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压力。因为无形资产研发前期购置专用设备、研发人员薪酬、调研、立项等过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果研发支出于发生当期全部费用化会使企业利润相比往期产生较大波动,另外研发项目成功后形成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的收益至少要延后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会显现,最终导致企业在无形资产研发前期的利润偏低而投入使用后利润偏高。假如该企业属于上市公司,则会对投资者传递错误的信息,因此完全费用化存在很大弊端。
为解决以上突出问题,2006年国家通过对会计准则的修订,将无形资产研发过程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部分,并且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费用化和资本化。现实中医药企业可能会面临很复杂的情况,有的科研项目很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最终宣告研发终止,有的科研项目会因为资金短缺而暂时中止,有的科研项目会在取得一定成果时对外出售,且国内会计准则及科研项目相关准则均未对相关标准做出具体列示,所以导致研究开发两阶段临界点的确认标准因行业和企业自身情况而有所差异。基于以上复杂多样的客观情况,国内众多医药企业秉持“法无禁止即自由”的理念,通过调整无形资产研究开发两阶段临界点的手段实现调整当期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并且对研发支出的披露也不够充分,导致企业相关利益者获取到的财务和经营信息存在较大偏差,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这种行为,尤其是研发支出的过度资本化会受到广大股民和证监会的关注,有的还被要求就研发资本化情况做出合理的解释说明,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由于无形资产的研发具有高风险性,研发失败几率较大,项目前期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项目一旦失败可能会波及到企业的正常经营。所以企业想要成功研发无形资产并且能够为自身带来经济利益,不仅要做好前期的立项和筹划工作,更要考虑自身的财务状况,对研发过程中的费用支出要选择合适且合理的会计政策,做到像目前有规划、项目中有风险防控、项目后有监督。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研发支出资本化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存在大量相关文献。梳理近十年较为典型的,得到业界普遍认同的几个观点,可以概括为四类:
1、研发支出资本化与公司价值
多数学者认为研发支出资本化与企业价值或上市公司股价存在关联性,NekhiliHussainey (2012)通过研究法国上市公司2000-2004年数据发现,市场价值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主动披露企业目前正在进行的研发项目信息,而且研发强度越高、资本化程度越高的企业披露的研发项目信息越全面;许罡(2011)以部分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后得出结论,企业倾向于用研发支出的高资本化率向市场传递出本企业前景利好的信号,且研发投入与营收收入比值越大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高资本化率;赵武阳、陈超(2011)对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后发现,各上市公司对本单位研发项目相关信息的披露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市值较大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详细地披露自身研发项目的详细信息,以此获得投资者更高的市场认同度;徐全华(2011)抽取相当规模的国内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并将样本划分为有研发项目类和无研发项目类,通过比对两个样本的企业规模、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状况及股权结构等各项数据后发现,上述各项数据均与企业研发强度存在高度相关性,而无研发项目类样本中并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且研发强度越高的企业,其股票的回报率也明显高于同等规模的无研发项目类企业;Mustafa Ciftci (2016)认为高科技的上市公司股票和其公司发布的无形资产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联系,对于研发实力强的上市公司,通过展示无形资产的相关数据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其股票价格,而对于研发实力弱的公司如果过多披露无形资产,极可能会因被剽窃而削弱公司竞争力进而导致公司股价下跌;Ester Chen, IlanitGavious (2017)等对一家以色列的研发强度较大的制药类公司运用数学模型对其近10年内的财务数据和股价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研发支出资本化提高了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而导致公司股价上涨。
第2章研发支出相关的理论基础
2.1研发支出相关概念
2.1.1研发支出的概念
研发支出是指一个企业或者一支科研团队在新产品研究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资产发生的折旧费用,在研究开发过程中所耗费的原材料及辅助产品的费用及其价值,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参与研发活动的工作人员的薪酬福利费用以及研发活动所租用的场地、机械设备所发生的租金支出,还有研发投入资金不足时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1]。总的来说就是与企业研究活动和产品开发活动有关的各项支出的总和。研究开发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算作是企业或科研机构的一种投资行为,但是这种投资行为是特殊的,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如果最终成功研发出了预期的产品或服务,就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果最终研发的产品或服务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者中途终止研发行为,则该项研发活动宣告失败,就无法获得既定的经济效益,这表明研发项目存在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2]。基于此,研发费用的支出在会计确认和计量上就需要考虑多重因素,也就有了不同的计量方法。
2.2资本化时点的认定
财政部2006年第33号令2中把研发活动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研究阶段,一部分是开发阶段[8]。研究阶段的方向具有不确定性,此阶段主要工作是收集信息、调查需求、确定研究方向,整个过程是探索性的,为下阶段做好准备和铺垫工作。开发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预期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标准,比如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设计新产品,使新产品具有特定功能,大幅度改善产品或设备性能,或者用于材料或半成品的制造,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用于商业生产或使用,然后产生特定的经济利益[9]。两个阶段各自的特点可归纳如下表:
无形资产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项目前期的研究和后期的开发两个阶段[10]。依照会计准则中对费用和资产的界定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在研究阶段,会将所有的费用都计入期间费用,全部在利润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列示3。如果企业没有对此进行很好地区分,根本无法判断出这两个阶段的具体界限。那么正常情况下,为了谨慎考虑,企业会将全部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这样可以确保不高估企业的资产[11]。研究阶段支出资本化还需满足一定条件,才能确认为资产。条件依次是:技术方面的条件都符合要求,且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能提供这方面的相关证明资料;企业的管理者明确此项目的具体目的是出售还是自身持有;如果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企业自身持有,那么应该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此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以出售为目的则应当证明其存在市场价值;企业自身有人、财、物和技术等条件完全可以保证该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效益,无论是自身持有还是出售;一般从事该研发项目的人员工资、材料费及其他支出可以与非研发项目以及其他研发项目严格区分开,实现单独核算[12]。
第3章案例介绍 ............................... 16
3.1医药行业研发支出的总体情况 .................................... 16
3.1.1规模大、增速快 .......................................... 16
3.1.2存在较大风险 ............................................ 17
第4章 D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过度导致的后果及原因分析 ................. 37
4.1 D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过度导致的后果 ........................... 37
4.1.1公司的总资产虚增,无形资产减值风险增大 .................. 37
4.1.2公司的经营利润虚高 ...................................... 38
第5章 规范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对策及相关建议 .......................... 47
5.1有明确的资本化区分标准 ........................................ 47
5.1.1细化完善会计准则 ........................................ 47
5.1.2慎重将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 ............................ 47
第5章规范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对策及相关建议
5.1有明确的资本化区分标准
5.1.1细化完善会计准则
建议国家层面由会计主管部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进行修订完善,重点就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适用条件进行再明确、再细化,对第二章确认中的第七条关于研究和开发的划分进行进一步完善,使得条款内容更全面,使得企业在划分研究和开发阶段时更容易掌握标准[42]。对第二章第九条的五款内容进行精细化陈述,必要情况下提出量化标准,使得这五款内容更易被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执行,避免出现不同财务人员理解的条款内容不一致。对第六章披露中的第二十四条第五款进行再细化,除了披露研发支出金额,还应当披露研发支出的详细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进展、已投入资金、预计后续投入资金、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依据、费用化的金额和资本化的金额、研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等内容,让投资者通过财务信息披露更直观了解企业的研发支出情况,自行判断对会计利润和企业资产的影响[43]。让企业在进行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处理时,依据更加明确,操作更加规范。
5.1.2慎重将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
医药行业协会也应当对医药企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作出明确规定,倡导企业采取统一标准或相似标准对研发支出进行会计处理。结合当前医药行业的普遍做法和投资者对医药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意见建议,医药行业应当慎重对待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处理,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符合条件的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不符合条件的进行费用化处理,对于研发过程中风险较高的可暂不进行资本化,等风险可控,实现预期效益的研发活动进行资本化处理[44]。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资金大、时间跨度长、风险高,因此在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时,应当持谨慎态度,国内部分医药上市企业都全部采用了研发支出费用化处理,不论是在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一律进行费用化,就是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比较谨慎[45]。
第6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医药行业作为国内研发投入规模较大,研发投入增速较快的行业,近年来在研发支出会计核算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中比较突出的就是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的问题。本文以研发支出资本化为题目,在详细介绍研发支出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就医药行业的研发支出整体情况、基本特征进行了简要阐述,以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特征较为显著的D公司为例,就该公司的研发支出总体情况、研发支出资本化情况进行了介绍,并以同样存在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的F公司作为对比,就两家企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问题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对D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时间节点的不合理性和研发支出资本化过度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作了客观分析,认为D公司不应当采用激进的研发支出会计核算政策。在对D公司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的成因分析中,提出了造成D公司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的几个最可能的原因及其造成的直接后果。最后结合实际,从国家层面、行业自律层面和企业层面三个角度提出了强化医药企业研发支出,有效防范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的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分别是设立相应的标准对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加强企业内部分管理水平、增强管控企业的盈余能力、监管和披露相关费用、设置符合要求的会计科目,这些建议的有力实施将有助于医药企业正确认识研发投入的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前提下,适度进行研发支出资本化。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