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物流论文,本文在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城乡物流一体化等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远安县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定量分析了远安县城乡物流一体化影响因素,为远安县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SD模型构建打下基础;其次,通过系统分析划分了城乡经济、物流需求、物流供给能力和物流一体化四个子系统,确定各参数变量的系统动力学方程;最后,根据Vensim软件进行仿真,调整参数值进行仿真优化分析,根据优化结果针对性地提出远安县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对策建议。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物流产业规模不断增加,2020年仍实现逆势回升和平稳增长,实现社会物流总额300.1万亿元。物流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县乡村三级城乡物流网络节点的进一步建设和城乡双向物流渠道的进一步打通,农村物流服务密度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中工业品物流占89.94%,农产品物流仅占1.53%,长期以来城市与农村物流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农村物流被忽略,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仍然存在很多客观差距。比如我国农村物流在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相对薄弱,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不完善,造成农村物流成本较高,城乡物流衔接不畅,城乡资源难以共享互通;城乡物流障碍使得农村居民生产流通缓慢、生活不便,扩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难以改善。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问题,以促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引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划。早在2005年“万村千乡”工程就提出重点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发展“城乡一体化”。2020年“十四五”规划报告提出强化县城、乡镇作为乡村的区域中心并提供包括物流的综合服务。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也多次强调要加强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衔接,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推进农村电商、“快递下乡”工程。国家最高级别的政策方针多次提及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问题,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同时这些政策的发布也为各级政府推动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和行动思路。
1.2相关研究综述
1.2.1城乡一体化研究综述
国内外对城乡关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学者们从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城乡一体化展开研究,为城乡一体化乃至城乡物流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1]首先提出“城乡融合”的观点,他们认为城市和农村在较高生产力水平及一定的时间过程下可以由对立发展逐步走向平衡和协调。此外,城乡一体化的典型理论包括基于城乡布局规划角度的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和基于城乡二元结构角度的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二元结构”理论。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城乡一体化的研究一方面是在传统二元结构理论、二元经济理论研究基础上采取新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比如杨晓凯[2]在1994年指出二元经济结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由专业化分工不断演化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突破传统“二元结构”分析局限,重点关注政策制度对城乡关系的影响并提出一定对策,比如利普顿[3]在1977年指出政府采取不公平的“城市偏向”的政策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均衡。
冯雷[4](1999)指出城乡一体化包括城乡经济与社会的统一规划、全方面融合、一体化建设和互相促进四个方面。陈雯[5](2003)认为城乡一体化体现在城乡体制的一体、经济的衔接、社会的趋同和空间的融合。石忆邵(2003)[6]、陆学艺(2011)[7]等研究表明城乡一体化的实现需要进行土地、户籍制度和财政政策的改革。罗莎莎[8](2016)、张浩等[9](2015)从经济、社会、空间、生活和生态五个维度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评价分析。钟莉君[10](2017)指出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承认城乡差异化,通过统筹规划、综合研究,实现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杨发萍[11](2019)研究发现中国城乡关系经历了了四个阶段,在人口、土地、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和生活形态这七项要素下形成了六种结构性失调,其中非均衡性体现在城乡基础设施中交通、信息技术、物流网三个方面。
第2章远安县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
2.1城乡物流一体化概述
2.1.1城乡一体化
1)城乡一体化内涵
我国城乡经济长期存在“二元”结构,随着传统观念和政策措施的转变,城乡一体化的概念逐渐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是我国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指将城乡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看作统一的整体进行统筹规划,主要任务是促进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核心目标是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由相对发达的城市工业经济来推动相对落后的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转变、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的合理配置、生产力的合理分工及分布,逐渐缩小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差距,实现城市和农村融合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根据主体功能的差异从总体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规划等方面来规划设计城乡空间。
二是统筹协调城乡发展,积极发挥城市和农村在社会、产业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促进资源要素、公共服务、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合理配置和有机融合。
三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资源与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例,保障城乡在交通、电信、邮政等基础功能上的有效对接,推进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合理配置。
2.2远安县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现状
远安县2015年被列为湖北省37个省级贫困县之一,是湖北省唯一整体不对外开放县,且远安县不沿江、目前尚未通铁路,交通不便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17年以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对远安县进行精准脱贫定点帮扶,大幅度改善了县域交通物流条件,2018年远安县荣获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同年在全省首批脱贫摘帽。自2015年远安县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首批试点,一直坚持“城乡统筹、资源共享、路运并举、客货兼顾、运邮结合”的发展原则,目前已基本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城乡交通运输体系,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
2.2.1城乡经济发展
远安县,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全县县城国土面积1752平方公里,辖鸣凤、洋坪、嫘祖、旧县、花林寺、茅坪场、河口乡6镇1乡、102个行政村、15个居民委员会、494个村民小组,人口1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6万人。
1)城乡经济
远安县城乡经济发展良好,根据《远安年鉴》资料显示,远安县2019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8亿元,同比增长9.1%;近年来远安县GDP增速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2017年宜昌沿江一公里化工企业的关闭,导致GDP增长变缓,相关数据出现了较大波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远安县也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2019年远安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92.65亿元,增长9.4%,是同年地区生产总值的1.06倍。2019年城乡物流业务量也达到了354.3万吨。
远安县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促进了城乡居民对工业品、农产品、消费品的需求,推动了城乡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根据《远安年鉴》资料显示,2019年远安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630元、20612元,分别增长10.3%和9.9%;收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比也由2008年的2.07下降到2019年的1.78,可见远安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此外,远安县201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增长8.8%和8.9%,达到21906元和15414元;与此同时,城乡之间的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等物流需求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第3章远安县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分析.............................18
3.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8
3.1.1指标选取原则.................................18
3.1.2影响因素分析..............................18
第4章远安县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SD模型构建..............................30
4.1系统动力学概述..................................30
4.2系统建模目的及系统边界的确定.............................32
4.2.1建模目的及假设..........................32
4.2.2系统边界...............................32
第5章远安县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系统仿真分析及对策建议......................49
5.1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49
5.1.1模型检验..............................49
5.1.2仿真结果分析...............................50
第5章远安县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系统仿真分析及对策建议
5.1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5.1.1模型检验
1)单位一致性检验
在Vensim软件进行SD仿真之前要对系统进行模型检验。首先需要进行单位一致性检验来确保模型参数方程、参数量纲设置的合理性,本文所构建的模型在Vensim软件中通过了单位一致性检验,见图5-1。
远安县城乡物流需求、供给能力、投资及供需比仿真结果见表5-2、图5-3。从整体来看,城乡物流投资、城乡物流需求持续稳定上升,城乡物流需求整体增长趋势与城乡物流投资、经济增长趋势一致。城乡物流供给能力在2008-2013年快速增长,在2013-2017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2018年以后随后随着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工程、“四好农村路”、“脱贫攻坚”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推进,城乡物流供给能力快速提升。从2008-2025年城乡物流供需比仿真结果来看,整体趋势经历了2008-2010年城乡物流供应能力稍有不足;到2011-2013年通过采取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措施带来的城乡物流供应能力加速提升,这一阶段物流供给能力稍大于物流需求;但随着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2014-2017年物流供给能力又稍显不足,2016年后远安县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城乡物流供给能力加速提升,2018年城乡物流供需比仿真值为1.04,表明城乡物流供给与需求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2019-2025年这一阶段城乡物流供需比略大于1,表明城乡物流需求得到完全满足,城乡物流一体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本文在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城乡物流一体化等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远安县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定量分析了远安县城乡物流一体化影响因素,为远安县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SD模型构建打下基础;其次,通过系统分析划分了城乡经济、物流需求、物流供给能力和物流一体化四个子系统,确定各参数变量的系统动力学方程;最后,根据Vensim软件进行仿真,调整参数值进行仿真优化分析,根据优化结果针对性地提出远安县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对策建议。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查找相关统计年鉴资料和实地调研,了解到现阶段远安县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概况。近年来远安县在城乡物流一体化政策大力支持下,加快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县镇乡三级城乡物流网络不断完善,物流主体规模日益壮大;同时分析总结出现阶段远安县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中存在城乡物流需求差异较大、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不协调、城乡物流配套体系薄弱和城乡物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主成分分析法对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为评价对象,考察城乡物流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城乡物流发展政策环境、城乡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城乡物流信息化水平和城乡物流组织规模这五类影响因素共计22个指标对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选用2008-2019年远安县城乡物流相关统计数据,计算时间序列下远安县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得分,结合主成分和综合得分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
3)以城乡物流供给需求达到相对平衡、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提升作为系统目标,构建了远安县城乡物流一体化SD模型。深入分析城乡GDP、城乡物流需求量、城乡物流供给量、城乡物流成本、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城乡物流信息化等主要变量间的因果反馈关系,并通过多元回归、灰色预测模型、熵值法等方法确定参数值,同时构建了各变量的系统动力学方程。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