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电子商务论文,笔者认为我国的农业企业自建电商平台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时间较晚,目前仍处于初步摸索阶段,虽然已有部分农业核心企业开始借助内部电商平台开展供应链融资服务,在收集整理商业数据的同时推动农业供应链融资的互联网化升级,但在整个供应链融资运行过程中,仍需要多方主体及政府的协同优化,保证电商供应链融资业务顺利推进,实现电商供应链融资服务效益最大化,助推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乡村振兴”需资金助力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推动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助推器。我国农业持续不断地集约化、现代化发展,使得涉农主体对扩大经营和融资有着迫切的需求。但是,农业中小企业及农户由于自身规模小且分散等特点,长期以来面临着“融资少、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制约了其经营的扩张。可见,实现农业持续不断发展必须有农业融资服务的助力。但根据社科院在2018年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显示,自2014年以来,我国农业领域的融资问题十分严峻,未满足的融资需求已超过3万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农村地区得到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政策倾斜,融资问题也仍然是制约农村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传统农业供应链融资未能解决资金问题
在传统农业的发展由于融资问题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供应链融资的出现缓解了农业中小企业及农户融资难的问题。起初,传统供应链融资模式以农业供应链为基础,由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主导,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同时,农业龙头企业凭借自身行业地位所产生的信用为供应链上的融资方提供信用担保,传统金融机构凭借该信用担保为有融资需求的主体提供贷款。这种传统的供应链融资模式能够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及农户抵押担保不足、信贷成本较高等难题。但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融资需求较强,现有的供应链融资市场无法完全覆盖融资需求,很多农业中小企业及农户仍然无法从银行得到供应链融资服务,传统供应链融资模式仍然存在资金缺口。并且,随着传统供应链融资的发展,逐渐凸显出了信息不对称等弊端。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关于供应链融资的研究
供应链融资在西方被首先提出,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时间不长,20世纪50年代,随着不同市场部门的企业数量急剧增长,业务也相应扩大,许多企业不能再通过内部融资满足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但是却发现越来越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这催生了供应链融资这一新的融资模式。在国际上,Timme等(2000)最早提出供应链融资的概念,认为供应链融资是为了解决供应链中资金融通问题,促使供应链上的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而产生的新业务,其目的在于使供应链整体效益得到上升[1]。在这之后,陆续又有学者总结出了供应链融资的含义,Hofmann E(2005)认为供应链融资是供应链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通过规划资金的运转、流通,控制资金在供应链内部流通,从而为参与主体创造价值的方式[2]。总的来说,早期学者认为供应链融资是一种融资方案,目的是解决以供应链主体交易为背景的短期融资问题。
在供应链融资的演变方面,Hartley-Urquhart(2000)经过研究与推理,提出了预付账款模式,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审查融资方的贸易订单来提供贷款,融资方用其营业收入来偿还贷款[3]。随后,Klapper L(2006)提出了存货质押模式,认为这种方式能够减少供应链参与主体的融资成本,为中小企业提供运营所需资金[4]。Peter E(2001)、Wadhwa(2006)也认为可以通过抵押库存、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等闲置资产来降低库存成本和交货时间,从而有效提高运营效率[5]-[6]。在供应链融资产生的效果方面,Wuttke等人(2013)认为供应链融资提供的融资服务在提升供应链上下游主体价值的同时,也会增加企业发展的机会[7]。Phillip等人(2013)认为企业借助供应链融资,能够取得持续稳定长期发展的效果,更能够加强供应链主体之间的合作,保证货源的稳定供应,加快货款的周转速度[8]。可见,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供应链融资是一种能够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方式,对于资金紧张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认为供应链融资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对供应链融资模式做出了正面积极的评价。
2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基本概念
2.1.1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融资①不同于传统借贷,而是建立在供应链条上的一种整体性融资方式。供应链上各个主体之间存在的交易关系,以及各个行业的不同特点使得供应链融资有其差异化特性,不同行业的融资方案会适用于不同行业供应链条上的企业。相同的是,供应链融资不同于银企之间的信用贷款,而是将供应链的上下游主体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各主体之间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互相补充,以核心企业的信用资质作为融资方的信用担保,以交易款项作为还款的资金来源,从而保障各行业供应链条上的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等能够在封闭的系统内流动。2021年,央行等八部门对供应链融资进行了新的定义,认为供应链融资是运用信息技术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进行整合,提供一套以供应链主体之间的真实交易为背景,且同时具备融资服务和风险评估的金融解决方案,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供应链的整体价值。在央行等八部门的定义中,强调了供应链融资从一开始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到核心企业与其他参与主体各司其职,提供结算、融资等综合服务,这样所建立起来的模式适用于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并且有利于对现金流的控制,保证供应链参与者在封闭的系统内进行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运作。
2.1.2电商供应链融资
目前,理论上对电商供应链融资的概念没有确切的界定,故本文结合电商供应链融资的特点[41]对其定义。电商供应链融资是指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到原有供应链融资体系的创新型供应链融资模式,该种模式利用电商平台的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收集和分析平台积累的数据信息,作为评价融资方信用等级的依据,能够分散融资和供应链运行风险,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电商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参与主体是指有融资需求的主体以及融资过程中涉及到的不同主体,通常情况下电商供应链融资的参与主体包括以下五类。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供应链管理理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开始对其自身优劣势进行剖析,并对自身的优势进行一定的着重发展,将自身不擅长的业务部分交于外部企业,将自身的资源投入于其优势业务部分,使其优势得到充分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由此产生,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主体进行不断协调配合,将原材料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式输出为产成品,并流通在供应链条上。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主体协调配合,才能使得供应链条上的所有主体实现互利共赢,最终实现核心企业竞争力及行业地位的提升。供应链融资的出现使得供应链上的资金流得到了合理的分配,核心企业凭借自身的信用优势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优良属性,通过供应链管理能够加强资金的流动性,降低融资的成本和繁琐性,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和供应链整体效能。
2.2.2信息不对称理论
一般情况下,交易市场中的博弈双方对市场信息及对方信息的掌握量不同,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在博弈过程中有着一定优势,相反,掌握较少信息的一方则会缺乏一定的信息敏感度和抉择准确性,这就是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传统的银企借贷关系中,在借贷行为发生之前,金融机构需要对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了解,但银企双方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境地,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唯一了解渠道是通过企业披露的信息,这就很难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度,所以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授信和贷款。较少披露自身信息的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需要为获得贷款付出更多的成本,所以往往处于融资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也因此,信贷市场的资源无法得到高效地配置。可以说,信息不对称是供应链主体存在融资问题的根本原因。而电商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案,可以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供应链主体间能够通过链条之间的联系获得共享信息、共同发展的机遇,因此给融资弱势方提供了真正的融资机会。
3我国农业电商供应链融资概述..................................14
3.1我国农业电商供应链融资发展背景............................14
3.1.1农业供应链主体融资困境................................14
3.1.2电子商务交易的发展现状..................................16
4 Z企业电商供应链融资案例介绍...............................22
4.1 Z企业简介........................................22
4.1.1 Z企业基本情况介绍......................................22
4.1.2 Z企业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介绍.......................23
5 Z企业电商供应链融资模式分析及效果评价....................................31
5.1 Z企业电商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分析...................................31
5.1.1农金圈供应链融资模式...................................31
5.1.2农泰金融供应链融资模式..................................36
6完善Z企业电商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建议
6.1调整与发展战略相适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Z企业在电商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初建阶段,需要对电商平台等进行长期建设实施,但是Z企业对电商平台的投入过于冒进,忽视了电商平台在农村地区的接受度,也忽视了其电商供应链融资业务在投入与回报上不成正比的特点,导致了一系列财务问题的发生。因此,Z企业应需把握资金、人才的投入节奏,根据农村互联网覆盖情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业务发展程度进行合理投入。同时,还应注重经营质量,抓“应收存货双降”,即降低应收账款和存货,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从而加速资金的周转速度。此外,Z企业与经销商深度合作,需要考虑控股经销商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影响,因此,Z企业也应引导控股经销商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减少应收款项和库存数量,提高资金周转速率和存货周转率,同时,减少短期借款,稳定现金流,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提升经营质量,从而优化Z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供应链融资整体的运作效率,增强推动区域样板迭代前行的动力。
7研究结论与启示
7.1研究结论
7.1.1 Z企业电商供应链融资有效提升企业与供应链的整体价值
Z企业自身规模较大,在行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客户忠诚度高,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难度相对较小,在其电商供应链融资模式中,Z企业充当中介角色,依托田田圈农业综合电商服务平台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通过供应链融资将供应链条上的各个节点串联起来,将上下游的渠道和信息整合,并将收集整合的资源提供给相应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时性,并针对融资主体信息的不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融资方案和风险控制方案,从中取得中介费和管理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交易闭环。在田田圈融资服务系统中,交易平台、融资服务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实现系统对接,让原本分散化的价值链汇聚起来,使其系统化、集合化并通过传输通道进行流动,促使资金流的配置更加优化,通过产业整合资源,实现金融创新和价值链增值,创造了闭环新价值。但该模式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未对经销商制定准入机制、风险控制不充分、未能提高农民的整体接受度等。总体而言,Z企业提供的农业供应链融资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下沉客户的渠道,生产企业、经销商、农户、物流企业等也都能在彼此的互动中创造附加价值,同时为Z企业自身主营业务的反哺提供了可行性,提高Z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稳固了其行业地位,实现了企业与供应链条的协同发展和价值提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