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上升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全方位综合国力的竞争。对一个国家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而言,文化是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对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也引起各国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更使不同国家在更深层次上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冲突凸现。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增强国际吸引力,日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把文化传播和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加以推广,使国家间文化的竞争公开化。胡锦涛在讲话中就提出:“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估计竞争中掌握主动权。”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和资本进入文化领域,促使文化的经济化、产业化趋势日益明显,也使各国间文化的竞争转化为文化产业的竞争,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标志和反映。文化产业的强弱,不仅影响一国文化产业的地位和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关乎世界文化格局的战略重组,决定着该国在国际经济、贸易、政治中的地位和在国际产业结构中的位置。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领先的优势,利用其文化产业的强势地位,在全球推动文化渗透和传播。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文化产业起步较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晚,文化体制的改革更是显得滞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
第2章 文化产业发展理论概述
硕士论文发表格式 2.1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根本观点,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建设思想。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理论和实践提供精神基础和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在各种文化现象中寻找它们物质、经济的根源,同时又承认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产物,文化又为经济和政治服务,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①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是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核心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这一核心理论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紧扣时代特点,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经历了四代领导集体创新性发展,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社会主义文化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和谐文化观,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硕士论文提纲格式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把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紧密结合,体现了传承和创新、民族和世界的统一。它结合时代特点,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有利于调动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力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确保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2.2 文化产业的定义
文化产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学术界对其基本概念和理论研究尚未取得一致认识。在 20 世纪 30 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首先提出“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并展开了相应研究。在国内,“文化产业”的概念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确立才逐步出现的,一些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文化产业进行定义。胡惠林(2001)提出“文化产业”是一个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系统①。李江帆(2003)则认为,“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生产具有文化特性的服务产品和实物产品的单位集合体②。艾斐(2004)指出,“文化产业”是按经济法则和价值规律,采取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以赚取利润和发展经济为目的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活动③。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国家统计局 2004 年《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分类》中的定义: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①。根据这种分类方法,文化产业可分为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动漫、网络、会展、演艺、游乐、广告等,这构成了文化产业的横向体系,反映了文化产业各行业的结构和关系,有利于产业的发展规划和行业的总体管理及政策指导。本文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为市场进行创造、生产、流通、传播、销售具有文化含量的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文化产业是文化的经济化形态,是以文化为主体和内容的产业;文化通过文化产业来展现自身的内涵,并为文化产业提供内容;文化产业又通过产业化的运作来提升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进而促进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更有助于传播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长期以来,国内业界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混淆,忽略了二者在功能和目标上的差异性。文化事业应由政府所主导,是公益性的,是为全社会提供基础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文化产业应由市场主导,是经营性的,是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推动文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和壮大,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文化建设领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②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多次强调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央政府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引导和规范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进入文化产业,开始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各种外来优秀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促进民族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增强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之路。
2.3 文化产业与价值观导向
与传统产业生产的商品相比较,文化产业的商品除了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之外,还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倾向性。这种价值倾向是同文化产业自身的特殊性紧密相连的。首先是作为文化本身的价值观倾向性,另外是作为以追求利润为最终目标的文化产业。这就自然形成文化产业价值选择的多样性,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方面,文化产业往往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民族的文化自然差异巨大。文化产业的民族性是由文化所具有的民族性所决定,通常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特性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情趣等本质特征。另一方面,文化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总是通过各种形式,体现出对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维护。作为文化的产业化形式,文化产业也必然带有意识形态性,反映了其所属文化的特性。作为一种产业形态,文化产业发展的直接目标和根本动力是追求利润。在社会结构日趋复杂、社会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不同的利益主体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不同的主体,为了获取利润,在没有明确文化产业发展规则和产业价值导向的情况下,就会采取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必然导致文化产业价值选择的多样化,使不同的文化产品反映着不同的价值观念。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生产出真正体现和代表时代精神的优秀的产品。要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出发点,激发文化创作人员的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文化,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同时又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坚持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充分发挥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自觉抵制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导向的文化产品,倡导民主、自由、公平、进取等价值观念,引导社会价值观潮流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4 文化产业和生产力..............................................................15-17
第3章 美日韩文化产业发展..............................................................17-33
3.1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及 ..............................................................17-21
3.1.1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 ..............................................................17-18
3.1.2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 ..............................................................18-21
3.2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与 ..............................................................21-26
3.2.1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 ..............................................................21-23
3.2.2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 ..............................................................23-26
3.3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 ..............................................................26-30
3.3.1 韩国文化行业的 ..............................................................26-28
3.3.2 韩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28-30
3.4 美日韩三国文化产业 ..............................................................30-33
3.4.1 科技等综合优势 ..............................................................30
3.4.2 注重产业融合 ..............................................................30-31
3.4.3 发扬民族文化特色 ..............................................................31-33
第4章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33-38
4.1 中国文化产业的 ..............................................................33-35
4.2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 ..............................................................35-38
结论
从日韩等国发展的经验来看,政府行政主导,制定细致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对于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具有积极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显示的内容,目前我国政府只在大宏观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各级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地位和发展的认识不尽相同。文化产业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还有待于中央政府对文化产业进行准确定位,寻找发展的重点和突破点,并制定出更加明细的发展步骤。根据日本、韩国的发展经验,我国政府应该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年、十年规划,并明确在各个阶段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任务以及发展方向。首先在组织机构、法律法规、人才培养、资金等方面制定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其次充分挖掘国内的广阔市场,大力发展适应广大群众需要的产品;再次,要建立文化产业园区,使文化产品的生产规模化、集群化,以产生协同效应。
当前,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加大执行力度,确保振兴规划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并取得预期效果。从产业规划与制度建设的关系角度来看,比较成熟的产业规划,大多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严格规范企业行为、政策执行机构的工作程序、政策目标与措施等,以保障预定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仅有《著作权法》等为数不多的几部法律,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亟待健全完善。加强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力度,加快文化产业特别法的审议和立法。对不适合当前形势的法律法规加快进行修改,使其不断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在加快文化产业立法的同时,更要重视相关执行机构的构建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出台,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以便形成发展合力,树立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