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框架效应
1.1 框架效应的含义
风险决策中充满了偏离了理性决策的偏见,其中最有影响的偏见是偏好的逆转现象,框架效应就是这样的一种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现象。Kahneman和Tversky(1981)在研究亚洲疾病问题时发现,人们在决策时会受到备择方案描述方式(正性描述和负性描述)的影响,表现出偏好反转的现象。美国正在对付一种罕见的亚洲疾病,预计该种疾病的发作将使得600人死亡。现有两种与疾病作斗争的方案可供选择。假定对各方案产生后果的精确科学估算如下所示:A方案,200人将生还。B方案,有1/3的机会600人将生还,而有2/3的机会无人将生还。这两个方案你喜欢哪一个?正面框架描述好像他们获益,Kahneman和Tversky变化了故事的框架,呈现了一个负面性框架,负面框架的描述他们好像受损。C方案,400人将死去D方案,有1/3的机会无人将死去,而有2/3的机会600人将死去。你喜欢两个方案中的那个方案?事实上这两个版本没有实质的不同,方案600人中200人生还和方案600人中400人死去是完全相同的。但是,选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项呈现的方式不同,人们选择的结果也不同,当备选方案的结果被用获益框架描述为拯救生命时,大部分人(72%)喜欢选择保守方案A;当备选方案的结果被用受损框架描述为丧失生命时,大部分人(78%)则喜欢选择风险方案D, BP:在风险条件下如果问题以积极正面的形式表征,人们更倾向于风险规避;而当问题以消极负面的形式表征时,人们则更倾向于风险寻求。Kahneman和Tversky将这种由于语义的改变而导致对同一问题的备择方案产生的偏好转变的现象称为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Kuhn(l997)将行为决策研究中的"框架"定义为问题表征(representation)的不同变式。在框架实验中,同一问题的描述方式不同(强调获益或者损失),硕士论文发表格式突出了不同的特征,导致不同的决策结果。因此,有时框架效应也称为形式效应(formulation effect)。
1.2 框架效应的分类
研究者从多种角度对框架效应进行了分类。其中影响较大有Wang的单双向1分类、kuhberger的分类、Levin, Schneider,和Gaeth的分类,数字大小框架效应,以及最近提出的"等值框架"和"问题框架"等。
硕士论文提纲格式; 1.2.1 双向框架和单向框架
Wang(1996)在研究框架效应的动力学机制时提出了单双向框架效应的分类。双向框架效应(bidirectional framing effect)是指由于选项结果框架的不同,而从风险规避占主导转为风险寻求占主导的现象。双向框架效应主要在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模糊或者微弱的时候出现,即传统意义的框架效应,涉及到偏好反转,在正性框架下偏好确定选项,在负面框架下偏好风险选项。相反,单向框架效应(unidirectional framing effect)指的是一种偏好转移,在两种框架条件下,大多数被试偏好一种结果(或者确定选项或者风险选项),负面框架只加重了原来已有的冒险倾向,正面框架加重了原来已有的风险规避倾向,但偏好并未反转,选择的百分比都在50%的同一端,只是出现一致性偏差。
1.2.2 Kuhberger的分类
Kuhberger (1997)把目前的框架效应主要分为以下四种:(1)形式模型(Formalmodel)集中在价值和权重上,并且使用不同的价值和权重函数依赖于不同的领域预测判断和选择。他们认为框架本质上是一种与感觉错觉类似的认知错觉,问题的结构而非内容或目的具有最大的相关性。形式模型中的结构相关,并不依赖于表面的问题结构,而是一个深层次的结构。强调一个问题的损失或收益方面带来不同的心理机能去承担呈现的信息。一些有影响力的形式模型包括前景理论,渐进前景理论、投机理论、效应理论等。(2)认知模型(Cognitivemodel )对发生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细节感兴趣。加工系统的结构相关。一些认知模型并不完全是认知的,但经常用认知和形式的概念,因此把它们称为混合形式认知模型更为准确。主要包括模糊痕迹理论、精细加工理论、概率心理模型理论、正一负(积极一消极)不对称理论。(3)动机模型(motive model)把框架效应看成是动机力量如愿望和恐惧的结果。系统的内容是相关的。如,安全一潜在的/抱负理论(Security potential/aspiration theory)认为三个因素决定风险选择:一是安全一潜在的框架就是寻求安全避免最糟的结果,潜在的寻求最好结果,另一个因素是抱负水平,这反应了个体的需要和希望,并受环境的影响。在获益时两个因素都支持风险规避,然而在损失框架下,两个因素方向是不同的。安全因素支持确定选择,但是低于抱负水平,因此并不被接受。除此之外还有自我差异理论(self discrepancy theory)等。(4)框架的隐喻模型则运用不同科学背景的概念。这些隐喻模型可能不在认知心理学的领域里,甚至根本就不在心理学的领域里。
1.2.3 Levin(1998)的分类及Wong和Kwong(2005)的分类
Levin (1998)等人的分类是决策领域应用最广的分类方法。他们的分类是为了组织和解释过去的框架研究,集中在不同类型的关键差异和共性上;把讨论限定在效价视角下的框架效应,目的是为了强调在认知过程中的效价差异的力量,因此剔除了部分研究。他们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各种框架效应及它们之间的差异。(1)什么被框架了 (2)框架大概影响了什么(3)这种现象通常是如何被测量的,三个方面介绍了风险选择框架效应、属性(特征)框架效应、目标选择框架效应风险选择框架效应(risky choice framing effect)中人们面对两种选择,一种是无风险的确定选项,一种是有风险的不确定选项,这两种选项被冠以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框架直接影响人们的风险偏好,即在风险条件下如果问题以积极正面的形式表征,人们更倾向于风险规避;而当问题以消极负面的形式表征时,人们则更倾向于风险寻求。如亚洲疾病问题就是风险选择框架效应,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人们在每次决策时都需要在两个不同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二是每个备选方案都具备或高或低的风险性(见图1)。Levin等人认为特极结果和不执行检查的消极后果研究中,更多的人在呈现消极后果时表示愿意接受乳腺检査。目标框架效应在说服交流领域比较流行。具体而言,在健康、投资、社会两难情景以及消费选择等领域中广泛应用。不同类型的框架效应,不仅仅代表一个有用的分类方案,还反映了信息处理的基本的特性即编码以及对正、负效价信息反应的方式上,存在系统性差异。Levin(1998)认为在风险选择框架中,一个完整的风险水平不同的选项集被框架为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通过比较在每个框架条件下风险选项的频数或概率来比较风险偏好的效果。在特征框架中,一个客体或事件的单一特征被框架为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通过比较在每个框架条件下对客体或事件的吸引力评分,来比较这种项目评估的效果。在目标框架中,用积极或消极方面的词语详细说明特定行为的后果,通过比较在这两个框架条件下行为的采用率,评估替代框架在说服决策者从事(或不从事)这种行为的力量。这不仅反映各类别之间形式上的差异,还反映了信息处理的基本的特性即编码以及对正、负效价信息反应的方式上,存在系统性差异。但研究结果上,三者表现出了相当的一致性。在风险选择框架中,选择转移(但不一定是反转)通常会发生,在正面框架下一般会提高风险规避反应,在负面框架下会表现出风险偏好;在特征框架中,正面框架下特征会被标签为更有利;在目标框架中,与正框架下强调收益相比,一个负面框架信息强调了损失倾向于有更大的说服力。
1.3 框架效应的理论解释 .........................................................18-21
1.3.1 前景理论 .........................................................18-19
1.3.2 模糊痕迹理论 .........................................................19-20
1.3.3 概率心理模型 .........................................................20
1.3.4 脑机制 .........................................................20-21
1.3.5 齐当别模型 .........................................................21
1.4 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 .........................................................21-24
1.4.1 个体差异 .........................................................21-22
1.4.2 决策情景 .........................................................22-24
2 卷入 .........................................................24-31
2.1 卷入的含义 .........................................................24
2.2 卷入理论模型 .........................................................24-29
2.2.1 卷入的四水平说 .........................................................24-25
2.2.2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 .........................................................25
2.2.3 双系统模型 .........................................................25-29
2.2.4 FCB网格模型 .........................................................29
2.4 卷入的操纵 .........................................................29-31
2.4.1 运用指导语诱导.........................................................29-30
2.4.2 卷入度的测量 .........................................................30-31
3 卷入与框架效应研究 .........................................................31-35
3.1 卷入与框架效应 .........................................................31-33
3.2 卷入与框架效应关系 .........................................................33-35
4 结论
本研究从卷入类型和卷入程度两个角度,研究了卷入与特征框架效应的关系,对进一步澄清卷入和框架效应的关系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首先,本研究被试仅限于孕妇,未来12个月计划生孩子或者孩子不足1岁的女性及其配偶,同时男性数量明显少于女性。这限制了研究结论的推广。其次,在直觉信心研究中,本研究没有事先进行标准化研究,导致实验结果与研究预期存在差异。以后研究中可以进行详细的字形和直觉信心关系的研究。最后,框架效应分为三类,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特征框架效应、目标选择框架效应。本研究单纯涉及了特征框架效应,对其它两种类型的研究,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未来研究可以从其它领域、选择不同被试和框架类型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