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 首先从生态女性主义的产生背景来看,它与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幵始,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关于当代环境保护的大范围社会运动,而这场运动离不开那本著名小册子的影响: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正是在这本书的影响下,当时的美国社会展开了如火如荼运动的环境保护运动。②并且在这一过程当中,随着西方当时女性主义运动不断持续的发展,环保运动马上就和女性主义运动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具有新型趋势的社会运动发展方向:生态女性主义运动。与此同时,包括法国的弗朗索瓦德埃奥博尼在内,两位注定要在女性主义运动史上留名的女学者在大西洋的彼岸遥相呼应:在法国随着《女性主义,或者死亡》一书的发行,更加激发了存在于西方社会暗潮涌动中的那股女性主义力量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的崛起,妇女在生态运动中的权力意识被大大的激发了。一种旨在为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运动拉开了,由此进一步带来了为争取男性与女性的和谐关系而斗争的运动。于是乎,一场女性主义运动迅速转变为了新形态的社会运动:生态女性主义运动。
1.1 生态女性主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生态女性主义研究日渐繁荣,不仅表现为各地开始注重倡导保护女性的权利,更是把保护女性的权利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相结合,世界各地的女性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了生态活动当中来,由此生态女性主义运动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发展迅速。自从生态女性主义诞生后,其固有的实践性越来越明显,它超越了所有的学术研究范围,形成了一种包括所有政治运动在内,并带有强烈文化思潮的社会运动和社会思潮。与此同时,具有不同思想理论背景的学者展开了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大讨论,并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派别。同时,随着这种文化思潮不断深入的发展,生态女性主义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又进一步给文学评论家们提供了一种誤新的文学硕士论文发表格式批评视角,而正是这样的一种连锁式的反应中,造成了文学批评新视角的出现: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1.2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幵始,在生态女性主义发硕士论文提纲格式展壮大的过程中,同时也形成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化思潮,并逐渐向文学领域传播。但这还远远还不够,这种文化思潮的传播和影响只是给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诞生作了前提的铺垫和准备,只有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带有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学活动不断的成熟和壮大,一方面给予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更加清晰的思路,另一方面促进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文学领域地位的最终确立。随着《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发行,国外学者都将这部作品视为生态女性主义的奠基之作,中国也不例外,在当时国内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虽然翻译这本书的只不过是为了给不了解环境保护知识的基层干部及工农兵提供参考和借鉴,但此书所包含的环保意识以及受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思潮的不断传播的影响,最终奠定了这部作品在生态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的历史地位。中国最早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作品是于一九九八年由张敏生和范代忠翻译、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自然女性》。在当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思潮还未形成气候的情况下,这是一本难能可贵的作品,同时也由于这样的原因,影响了译者对“生态女性主义”的重视,并未形成自己独特的身份和历史使命。关春玲于一九九六年发表的《西方生态女权主义研究综述》一文中最早提及了 “生态女性主义”这一完整术语。该文在国内是第一次从综合角度对生态女性主义进行论述的论文,作者首先介绍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定义,紧接着在对理论梳理过程中将生态女性主义根据不同派别进行了整合和介绍。随后,关于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论述和探讨不时出现在各个刊物上,比如卻继红对米斯和席瓦为代表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制造的四个神话进行了批判,并编撰了《英国学者杰克逊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书。
1.2.1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文化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接受包括了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晌。一方面,从外在因素上来说,这种文学批评本身就具有着一种国际化发展的外在大背景的影响;另一方面,从内在因素上来说,中国社会本身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民族土壤,在这种背景下,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思潮很容易促发中国式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和壮大。前面曾指出,由于生态女性主义本身是多种含有多种学科背景的结合体。因此,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接受也呈现出复杂的局面,各家各派视角不同,论述侧重点自然不同,因而在文化领域形成了全面的接受场面。首先它是一种彻底的非二元生态哲学。?作为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之一的生态女性主义是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其中对二元对立的父权制理性主义批判最为集中。生态女性主义体现了最为彻底的非二元论的生态哲学精神。生态女性主义通过对西方宣扬的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类中心主义”给予了深刻而彻底的批判,进而解构了二元对立、二元分割的思维模式。它的深刻性和彻底性表现在,一方面对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类中心主义”,即二元分割、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另一方面充分对结合了其他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批判:将男性与女性对立起来,将白人与其他有色人种对立起来,将西方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对立起来等。其次它是一种绿色化的女性主义。②生态女性主义将以往女性主义的关注点增加到了两个:自然和女性,生态女性主义的两种表述方法:生态学的女性主义(thefeminismof ecology)和女性主义的生态学(the ecology of feminism )充分反映了其与“绿色”的渊源。生态女性主义是在生态运动与女权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其特色在于“绿色化” 了女性主义理论。实际上,中国学者也是从此视角开始接受生态女性主义的,这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艾晓明和李银河。罗斯玛莉童的《女性主义思潮导论》一书,是由中国学者艾晓明等人共同翻译完成的,在书中作者主要介绍了包括生态女性主义在内,以及马克思女性主义和及自由女性主义的区别,并对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做了详细的评述。在《女性权力的陋起》③一书中,李银河概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四个主要信念,重点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概念进行了深入论述。最后它体现了对伦理与宗教的关爱。①宗教研究者对生态女性主义的所具有的终极关怀和乌托邦色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生态女性主义者身上体现着一种极为虔诚的宗教博爱精神。而且由于生态女性主义认为这种关爱伦理学与宗教的终极关怀非常接近,因次我们可以说生态女性主义者的宗教博爱与伦理关爱是一样的,都是把爱放在了最突出的地位。中国当代伦理学家肖魏在《女性主义伦理学》②第八章“女性主义生态伦理观”中指出,生态女性主义的伦理文化是妇女和自然解救之道的出路。从宗教层面而言,生态女性主义救赎的对象包括了一系列弱势群体:诸如女性、自然等。
1.2.2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13-14
第2章 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下的.......................................................................14-24
2.1 中国古代生态女性文艺...................................................................................14-22
2.1.1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的.............................................................14-19
2.1.2 中国民族文化土壤中的 .............................................................19-22
2.2 中国历史文化土壤对生态..........................................22-24
第3章 生态女性主义的出路 ....................................24-32
3.1 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和......................................................24-30
3.1.1 中国古代文艺思想......................................24-28
3.1.2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28-30
3.2 中国化路径的 .................................................30-32
总结
通过以上大篇幅的分析和讨论,我们不难看出,在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在生态女性主义与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民族土壤的接收和相互吸收中,在当代中国包括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出路上,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无疑给予了我们一种崭新的思路和启示,也正是在女性、环境、发展这样一系列问题的关联当中,我们寻找到了一条适合当下中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化路径:即女性、环境、发展的整体性、关联性道路。近些年来,对“妇女与环境”的研究开始出现,并且展开了相关专题的研究,但基本没有形成较大范围内的社会影响。这些研究当中的绝大部分仍旧是以诸如通过天然的性别和环境工作之间的关系牵强得出的结果:不但将妇女问题与环境问题进行了非历史化处理,更是将女性与自然的关系纯粹做了简单的自然化处理,未曾充分考虑两者产生的社会根源。同时,还存在着技术化的倾向,好像只要加强了环保宣传的力度,并且只要能够保证所有妇女受到的环保教育,中国社会的妇女环境运动就会大规模的开展,妇女问题和环境问题也就能够自然顺利地得到解决。虽然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特别是生态女性主义及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大家也都意识到了在对妇女、环境与发展的考量时要把性别意识纳入其中,并且提高性别敏感度,但是具体到与我国当下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却都没有了下文。也就是说,很难脱离生理性别的案臼,更逞论能够去建构适合国情需要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了:即达到不仅具有解释女性问题与环境问题的理论穿透力,又能够具有辐射社会现象的理论张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去探讨国外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将对我国女性解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在理论上,我们一定要考虑到一下几个层面,一个是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历史大背景问题,一个是要对中国历史民族文化土壤有一个清晰的梳理和深刻的认识,在一个是对当代中国包括全球范围内急需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最后还要对当代女性主义以及生态主义最前沿的新动态有一个整体把握,这有在这几个层面上有做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我们才能够确保所建立起来的理论资源能够具有现实性,能够经受得住现实的考验,特别是在中西方理论资源对接的可能性探讨上,笔者仅仅是根据中国历代以来,包括从人类母系社会开始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一直梳理到了现当代,然而这里面具体而甚微的理论论文还没有做到严密的充分论证,只是为这种外来资源的融入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可能,因此只是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接下来还有待后人对其不断展开深入的论证和探讨,以便寻找到更为合适的路径。另一方面,在实践基础上,一定要明确理论的指导作用,用统筹和联系的思维将女性问题、生态问题、发展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和系统去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所论证的路径选择实现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还是用男权文化下那种二元分离、二元割裂的思维方式面对这种路径选择,还是用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观点上的态度面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下的中国化路径选择,显然只能是南辕北辙,回到原点。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这种系统性、整体性的思维模式,打破男权社会中的二元论,走向一种母系文化所具有的和谐、融合、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