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恩泽小说的创作历程
吴恩泽的小说创作,始于上个世纪 80 年代。他的作品按照篇幅长短和选取的题材类型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为 80 年代到 90 年代,这段时期吴恩泽主要创作中短篇小说,以短篇《热乡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热土》、中篇《花家院》等为代表,着力表现改革开放初期乡村农民的新生活、新面貌以及新旧思想的冲突。后期为 90 年代以后,这时作者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以《伤寒》、《平民世纪》为代表,开始从独特的角度关注风云变幻的历史。
1.1 中短篇小说创作:“乡土小说”的尝试 吴恩泽于 1980 年代开始登上文坛,并选择了中短篇小说作为他的主要创作形式。创作之初,他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比较熟悉的农村生活,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他自己的人生体验,为他创作此种类型的作品提供了许许多多素材。这时期的作品大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是发表在本地杂志《山花》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杂志《民族文学》。通过中短篇小说这种迅速灵便的方式,吴恩泽反映了新时期农民生活和精神上的变化。最早发表的短篇《热乡热土》(《山花》1981 年 12 月号)是贵州小说中比较早表现农村因为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农民生活开始富裕起来、农民腰干挺起来的小说之一。朝甫大爷在粮食喜获丰收之后前往粮站卖菜籽,心中回荡着“一种复杂的甜蜜和心酸的劲儿”,“他陶醉了”[12]。眼中的坝子上的外观已有了明显的变化:过去,“枫香溪乡场上刻板幽静得犹如街后面那一口难侧的深井。现在呢,不知道从哪个深水凼头浮出了那么多的人来!”“古老苍朴的小街,一时间变得那么热闹,那么混杂,而又别有风味!”“变喽!”[13]正如朝甫大爷的这声发自肺腑的感叹,作者何尝又不是发自内硕士论文发表格式心的感慨呢?吴恩泽在他初期的作品中比较多地反映了这种变化。他将处女作命名为《热乡热土》,表明他对乡土的感情是基于内心深处最炙热的热爱。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朝甫大爷与他之后发表的《庄稼汉元顺的政治经济学》(《山花》1982 年第 2 期)中的庄稼汉元顺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因为时代的改革而开始从旧的生产关系中解脱出来,终于挺起腰杆做人,“人们突然都变得“硕士论文提纲格式洒脱、开朗、自信,而且还充满了朦胧的希望了”[14]。这种对于乡土及乡下人生活的真诚热爱,是吴恩泽此后小说的一贯主题。与其他乡土小说作家不同的是,在描写处于变革中的种种风俗民情时,吴恩泽敏锐地捕捉到了隐藏在这种善良古朴民风下的愚昧和无知。在绘声绘色地描绘梵净山区蛮荒雄伟的自然风光,表现山民们善良、淳朴的民风民俗的同时,作家更以稍显沉重的心情去描述那些因为环境的闭塞和生活条件的贫穷而造成的认识的局限和精神生活的贫乏和缺失,“这种来自真实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使得吴恩泽的作品不像当时时尚的某些‘寻根’小说,一厢情愿地在原始蛮荒之处表现‘真善美’,而是从自己厚实的生活积累中有所发现并有所表现,从而使小说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和现实批判力度”[15]。此外还有诸如《赶场》、《花家院》、《夕照》等一系列作品都无一例外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受当时的形势和创作氛围影响,吴恩泽这些初期作品里的乡风民情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而在其后的《荒谷情魔》、《山女传奇》、《鬼谷中的搏斗》等篇章中,比较强烈的山区地域文化的气息和苗族特有的巫鬼文化气息的传奇神秘的色彩让他的作品呈现出另一种异域的特点。《荒谷情魔》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梵净山区的爱情悲剧:野花跟着杀了人的父亲逃到远离尘世的深山老林,投奔在龙老苟的门下希望其收留,没想到对方提出的条件是等野花长大后嫁给自己丑陋的残废儿子,为其传宗接代。父亲不得已答应了。
1.2 长篇小说创作:“史诗”小说的呈现
长篇小说《伤寒》的一问世便获得了第六届少数民族文学奖“骏马奖”。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也可以说是吴恩泽创作道路上的一次转型。沉寂三年,吴恩泽用心完成了这一部可以称为史诗的长篇小说。他将目光从狭隘的乡土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历史场面,气势上更为宏大,各色人物在作者的笔下活跃着。“使用诡谲的表现手法,让‘化外川’地域的历史与神话在时空中交替穿越,表现了‘化外川’苍凉悲壮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人生命运及民族精神。”[16]这部长篇小说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故事发生在一个天不管、地不管、人也不管的“三不管”的名叫“化外川”的贵州小镇,围绕鸟、万、武、胡四大家族一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变迁以及相关人物命运的起起伏伏而展开,时间从北伐战争一直跨越到解放后。作者之所以将这部小说定名为《伤寒》,在于他觉得苗族的历史就像染上了伤寒病一样,冷一阵,热一阵,顽症难以根除,充满艰辛。这部小说既是“化外川”的历史也是四大家族的家族史,讲述了四大家族借历史变幻契机相互复仇的故事,展示了四大家族走向衰败的全过程。鸟氏家族的黑堡是“化外川”的总势力的象征,其他三个家族都依附于鸟氏,但是随着外力的侵入,一举摧毁了黑堡,先是万氏取代了鸟氏,接着鸟氏家族又借助其他的力量重新夺回政权……他们之间的势力是此消彼长,“你方唱罢我登场”。因为彼此之间的恩恩怨怨与爱恨情仇,你争我斗,到最后,也不过是统统不可逆转地走向了灭亡。一切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宿命一般,无人能抗拒,众多人物的命运,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梵净山人血腥的和苦难的历史画面。正如作者自己的感叹那样:“这种复仇并没有带来安宁,而是更加猛烈的回击;这就是苗族的历史。”[17]贵州作家何光渝在他的著作《20 世纪贵州小说史》中这样评价:《伤寒》“基本上摆脱了用文学来演绎通常的历史结论的惯性,而从个人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出发,着重表达了作家个人的历史见解,让读者感受到活生生的历史形态和人的发展历史”。而何士光在也有极高的评价:“如果我们不是过于苛刻,不把史诗认定得过于神秘,那末就毋宁说,这正是史诗一般的。”[18]这之后,吴恩泽又发表了另外一篇同样也很有分量的长篇《平民世纪》,作者耗费了五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同样得到了外界的好评。这部作品可以称为《伤寒》的姊妹篇,因为不仅故事在时间上有着前后的承接,而且同样是宏大历史叙事。《平民世纪》描写了发生在化外之地的无为县、乌司镇、黑堡场等地五十多年间那一场接一场的整人的政治运动诸如土地改革、大跃进、人民公社、“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一直写到改革开放后的八九十年代。对这段历史有过亲身经历并遭遇不幸命运的作者以一个平民的眼光冷静地看待这段历史,讲述那个时代平民的心里真实感受,没有言辞激烈的声讨,没有声泪俱下的哭诉,他只是用自己的笔客观地去表现那些刻骨铭心的真切体验。作为远离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化外之地,在动乱的年代,这里并没有成为远离苦难的“世外桃源”;相反,地域的闭塞让这场运动演变得更为残酷与野蛮。作者用细节去描写那些革命运动在这个地方是怎么样一步步被某些人策划并开展起来的。从作者的揭露中,读者可以看到那些阴暗的灵魂,但更多的还是那些纯净美好的心灵,那些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生活并且还尽心帮助别人的善良的人们。他们都是一些在历史发生频繁的动荡中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平民老百姓,人性的复杂真实地展现出来,无法简单地评判美与丑、善与恶,因为在那个年代,做人难,做好人更难,生存才是第一。《平民世纪》围绕着文必汉的成长展开。在轰轰烈烈的政治斗争中,有的人顺应时代潮流,当起了红极一时的政治英雄;有的人为了生存,做起了“投机倒把”的生意;有的人竭尽所能打抱不平,唱起了“反调”;还有的人默默无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渐渐成长。这部小说受作者自身命运和生活体验影响特别大,文中主人公文必汉的身世命运和他的经历跟吴恩泽自己有很高的相似度。
2 吴恩泽小说的民族..........................................................20-35
2.1 苗族聚居地自然.............................................................20-23
2.2 苗族风俗习惯的 .........................................................23-26
2.3 苗族民族个性 ......................................................26-29
2.4 苗族歌谣的 .............................................................29-35
3 吴恩泽小说的艺术特色 .......................................................35-46
3.1 具有英雄品格...................................35-38
3.2 悲剧意识...............................................................38-41
3.3 富有乡土..................................................................................................41-43
3.4 魔幻现实主义......................................43-46
4 结论
和其他少数民族作家一样,吴恩泽的创作也位于主流文学的边缘,身处地域与文化的双重边缘,给作者带来了许多的困惑,也让他的作品充满了异域的风情和独特的味道。作为苗族先民的后裔,他深深地为本民族曾经的苦难痛心,这些苦难给苗族人民带来的不只是沉重的打击,也磨砺了他们的性格;同样,这种性格也深深植根于吴恩泽的心中,对他的创作影响颇大。无独有偶,吴恩泽生活的那个年代同样动荡不安,由于家庭的原因,他被迫卷进了轰轰烈烈的政治洪流中,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这样的生活经历对吴恩泽的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正是经历如此多的不幸,才使得他对新生活的来临充满了喜悦,这种喜悦就体现在他早期的作品当中。虽然经历磨难,但依旧热爱故土的他便用文字写出了一系列反映农村新生活以及农民新面貌的作品。随着年纪的增长,性格的愈加成熟,经历的丰富和个人素养的提高,他开始关注这片土地的过去,不论是前人的还是自己有着亲身经历的过去,都引起了他深刻地思考,于是便开始用长篇来反映这些厚重的历史。无论是描写新农村新变化,还是表现历史,在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时,他总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思考的,所以这种冷静理智和不偏不倚的态度让他的作品摆脱了那种一味地唱赞歌歌功颂德的程式化的模式,也多了一丝严肃的意味,具有深度和厚度,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他的小说充满了鲜明的苗族特色,这主要体现在他对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信仰禁忌等方面的描写上,这些熟悉的场景为不仅为作品提供了故事发生的必要环境,更为故事中人物、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同时,他在艺术方面的成就也比较突出,他用活泼生动朴质干练的充满乡土特色的语言、传统叙事方法与大胆借鉴先进的文学创作模式和写作手法相结合的方式,创作了有着自身特色的作品。他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更刻画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形象。在审美角度上,他的作品总是渗透着或多或少的悲剧意味,这种悲剧透着对宿命的无奈,对命运的反抗,隐约地藏着对未来的希望。总之,吴恩泽是一位有着责任感的作家,字里行间透着故土的依恋以及对农民的怜悯,他关注历史也关注现实,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