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仪典化叙事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2-10-18 16:28:56 论文编辑:twt1601

1 形成仪典化叙事的原因


    1.1 童年经验
    一九五六年,莫言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的三份子村,在莫言刚有点认识能力的时候,五八年“大跃进”乱糟糟的场面开始了。随之而来的是“文化大革命”,由于莫言家庭出身是富裕中农,属于可以教育和团结的对象,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划到敌人那边去,全家人始终在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胆战心惊中过日子。他的父亲还在大队当着干部,在外面看尽别人的脸色,受了很多窝囊气,一回到家里就拿孩子撒气。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莫言确实没有感到人间有什么爱,也遭受到了种种歧视。莫言六岁进了村里的小学校,受到了启蒙教育。到了五年级,由于组织的“蒺藜造反小队”失败,不得不辍学回家。莫言不情愿地变成了一个放牛娃,每当他去田里放牛路过联合中学的时候,听着教室里面朗朗的读书声心里充满了苦涩。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莫言童年经历的许多事情储存在他的内心里发酵,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间开启。莫言说:“故乡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留给我的印象,是我小说的灵魂,故乡的土地与河流、庄稼与树木、飞禽与走兽、神话与传说、妖魔与鬼怪、恩人与仇人,都是我小说的内容。”①童年的回忆成为莫言创作的基础,对他日后的写作有着重要的作用。高密的民间传说和志怪故事是莫言接受文学和文化熏陶的来源。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并且都会变成讲述故事的人。作家与普通人的区别是用文字把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写出来赚取稿费。往硕士论文发表格式往越是贫穷落后、消息闭塞的地方关于妖魔鬼怪、奇人怪事的故事越多。莫言的出生地高密西行数百里,便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先生的故乡淄川。在莫言生活的广大农村口头流传着许多的鬼狐故事,毫不逊色于《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听老人们讲述鬼狐故事是莫言获得写作虚幻想象世界的灵感,不自觉的会将某些生活中的现实情境和鬼怪故事相联系,这样既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也找到了他的小说中出现的“请神”、“送神”、“狐仙附身”的故事魔幻故事的源头。有的评论家说莫言写的一些魔幻故事是受到了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其实马尔克斯对莫言是有影响的,但是影响并不一定全部来自于马尔克斯,从小硕士论文提纲格式耳濡目染的《聊斋》故事也对莫言写出魔幻故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莫言对于志怪故事和《聊斋志异》的学习也可以被看作是认祖归宗,“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想写些神神怪怪的小说,心情改变了,也许会改变样式,但是老祖宗的方法,永远是暗夜中引导我前进的一盏灯笼……道路两旁是埋藏着尸骨的坟墓。在老祖宗的故事里,这灯笼总是由那些善良的、助人为乐的得道狐仙高擎着。”①《聊斋志异》还是莫言汲取文学的源泉,激发了莫言小说创作的灵感,在莫言的心目中蒲松龄的语言和故事都具有独创性。莫言的家乡山东,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诸子百家时代里表现最优异并最先崛起的文化中心,涌现了一大批至今仍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影响的文化巨子,如:墨子、管子、孙子、曾子、孟子、孔子等,这些名人的思想理论奠定中华文化的基脉,特别是孔孟之乡以封建伦理道德为中心,儒家思想源远流长,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这种礼仪文化的熏陶下,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套完整的仪式。例如“婚殡”在莫言的故乡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仪式。莫言回忆童年当有人家结婚,他跑去抢喜糖、枣还有栗子吃;当有人家要出殡,他也要跑去看人家是否真哭。儒家学说不仅重礼仪而且法制统治严密,“和上古时期就开发繁荣起来的北半个中国多数地方一样,这里法制统治严密,血缘伦理的家族关系与皇权至上的政治伦理高度统一的封建伦常关系深入民众的心理,礼教的长期影响,形成世代因袭,有如遗传密码一样的自律性心理机制。”②由于封建伦理关系深入百姓,使他们在生活中自觉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并以舆论的方式对别人的行为进行道德评判。压迫与反抗总是同时存在的,压迫的力量有多大反抗的力量就有多大,在封建专制的压迫下,苦难的下层民众力量弱小,无法反抗压迫,总在试图寻找一种渲泄的方式。莫言从小生活在这片既重礼仪又重法制统治的土地上,对于和他一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群众的感受再了解不过了,村里的人群、乡村的环境和记忆中的人与事又经常在他的脑海里闪现,他需要用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将民众暗藏的反抗精神和传统的礼仪文化表达出来。


    1.2 中外文化的滋养
   莫言这样回顾他的读书和自修,“我十二岁辍学,在家天天翻看一本《新华字典》,看来看去,也觉的味道无穷。后来偶然间发现家中一破箱子里面装着大哥读书时的全套教科书,犹如获得宝贝一般,天天抽出时间读书。特别是三本文学书,上面有很多经典名篇,像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曹禺的话剧《日出》,鲁迅的小说《铸剑》,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③莫言的班主任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收藏了不少的书。在老师的帮助下,莫言又读了《三家巷》、《青春之歌》、《红日》等“红色经典”作品及《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西游记》等文学名著。各类文学作品为莫言提供了渊博的知识,使他开阔了眼界,也构成了他文学写作的基础。像《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名著里有很多鬼怪故事,里面的主角本领非凡并且会行侠仗义为民除害,当然小说中也经常会出现“求雨”、“请神”等仪式,这些培养了莫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仪典化叙事的写作提供了典范。在将中国的魔幻拉美化的过程中,莫言选中的是蒲松龄,在蒲松龄那里,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的力量,往往可以帮助弱小的“正义”达到一种美好的理想境界,就是平常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到了莫言这里,美丑善恶难以分辨,所谓的“报”更是谈不上了。美好的结局,即所谓的理想境界,更是无稽之谈。莫言融合蒲松龄的鬼魅魔影和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演起了自己的戏。八十年代开放以后,外国文学铺天盖地的涌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阅读使莫言汲取了文学的知识,后来外国文学的阅读使他的视野拓宽了,创作的灵感也被激活了。而且使莫言懂得对于文学批评的价值标准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也使他开始了关于文学写作技巧方面的探索。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川端康成的《雪国》、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都对莫言日后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里,莫言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是完全虚构的,我的高密东北乡则是实有其地。


   1.3 “文化寻根”思潮的有力推动
    世纪八十年代可谓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走出伤痛的中国社会,思想开始逐步解放,城市步入了改革的进程,经济逐渐好转,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随着诸多西方现代文艺思想先后被引入中国,特别是拉美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极大地刺激和启示了中国作家,如何在自身文化传统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文化成为当时文化领域的时尚和热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则成为这一问题的核心。在对于西方现代文学历史和作家的状况有了较多了解之后,迫切要求文学“走向世界”的作家意识到拉美魔幻作家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开阔的视野,另一方面是他们坚定立足于民族文化。只有“把学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所有的成就和对文学的认识,建立在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深刻认识上,而且发扬本民族文化传统.


2 莫言仪典化叙事的基本形态 ............................................18-35
    2.1 狂欢仪典 ..........................................19-22
        2.1.1 狂欢节 ....................................................19-20
        2.1.2 加冕与脱冕 ...........................................................20-22
    2.2 祭祀仪典 ........................................22-24
    2.3 神秘仪典 .................................................24-28
        2.3.1 咒语 .......................................25-26
        2.3.2 神谕 ...................................26-28
    2.4 民俗仪典 ................................28-30
    2.5 刑罚仪典 .......................................30-32
    2.6 日常仪典 ...........................................32-35
3 仪典化叙事的话语方式 ................................................35-39
    3.1 铺排、夸张 ......................................35-36
    3.2 反讽 ...................................................36-39
 

4 结语


   莫言是当代文坛重要的作家之一,创作出了很多风格独特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莫言的小说存在大量对于节日、仪式、典礼的描述,形成仪典化叙事的基本形态,除了对于真正“仪典”的描写外,他还将日常生活加以程式化,形成日常生活化的仪典。本文依托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文化人类学、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莫言小说的仪典化叙事,对莫言小说中的仪典化叙事做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整体性的研究。莫言小说的仪典化叙事并非是无源之水,莫言成长经历中的民间传说、志怪故事的熏陶,中外文化的滋养,以及“文化寻根”思潮的有力推动,这三个方面构成莫言小说仪典化叙事的源泉和基本动力。在文体研究方面,本文将着重从狂欢仪典、祭祀仪典、神秘仪典、民俗仪典、刑罚仪典、日常仪典等六个方面,阐释莫言小说仪典化叙事的基本形态。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文本仪典化叙事的突出话语方式、进而对莫言仪典化叙事从文化意义上加以诠释。从一定意义而言,对莫言小说仪典化叙事的研究与解析,是对莫言文本的文学化的一个拓展,对仪典化叙事的学理性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莫言小说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当然,客观地说,莫言小说的仪典化叙事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莫言在仪典化叙事的过程中叙事过度铺排、渲染,语言夸张、极度啰嗦,有时甚至将小说的主题与故事人物湮没了。其次,莫言对感官化的过分倚重造成小说两个致命缺陷:一是造成小说“意识流”般的无节制的语言叙述;二是丧失了理性在文本中应有的地位,比如《檀香刑》中对刽子手的沉醉模仿。最后,创作题材单一、重复,高密东北乡是莫言创作的灵感来源,但是地域视野的局限性,必定造成他创作资源的贫乏,题材重复,在所难免。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不可否认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中最富有创作天赋的作家之一。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硕士毕业论文格式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