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的两难境地

发布时间:2012-10-12 18:12:40 论文编辑:twt1601

第一章 女人:爱的抉择是一种困惑


   “绝大多数的女人是在爱情中寻找自我,最后又在爱情中迷失自我……女性文学本身涉足最多和最深的也是爱的主题,这一主题至今仍然陷入困惑之中,它没能找到一个终级的完满答案&rdqu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o;,皮皮以女性自我能动性为契机,自觉地观照女性意识的内在世界,在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磨合中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皮皮所塑造的女性角色,虽然在事业和感情中都存有一份独立的意识和自律的坚持,但是作为情感神经最为敏感的生物,女性在自我还原的过程中,面对婚姻和情感的不确定性,困惑与痛苦还是压抑扭曲了自我还原复活的状态。对爱的姿态抉择,最为明显地体现出女性对自身的内部审视和认同的两难状态,精神个性与价值实现的角色定位的复杂性也表现出女性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化意味的现实状态,女性焦灼的细腻感觉伴随着意识的流动,强劲的心理冲突将女性置于两难的境地。


    一、 当爱情撞上深情
      对于爱情,皮皮始终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多次表示,爱情是永恒却短命的,“它永恒的生命是靠无数短命的爱情贯穿的,它之所以永恒,是人永远追求它,无论付出什么,无论年轻年老”,而对于那些能长久持续的伴侣之间的情感,皮皮则称之为“比爱情更宝贵的深情,爱情不过是它的引子”,换句话说,如果爱情使两个人走在一起,那么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力量则是深情,这是一种由时间生成的情感,然而深情一旦撞上新鲜的爱情,就一定会产生不能回避的问题——当然,这种深情一定要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必须建立在正统的道德意义和价值判断之上,因为深情硕士论文发表格式比爱情更需要理性、责任和担当——因此,如何在深情与爱情中作出抉择,对于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因为知识女性的道德判断和思维方式更贴近正统),是一个两难的抉择。或许一厢情愿的想法是,既做一个好妻子,也做一个好情人。但是,女性作家们敏感地发现,女性在妻子与情人的纠结中是无法实现真正的自我的,于是为了捍卫女性的爱情和所谓的“彻底的自我”,就只好宣布爱情已经死亡,而皮皮解决爱情与婚姻的矛盾和冲突的方式,就是赋予“深情”以特殊的意义解释。皮皮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群硕士论文提纲格式体(中年男女)以特殊的情感方式(多为婚外恋)去诠释她对两性关系中深情与爱情两难的价值体认。这种选择使皮皮小说的女性角色不同于90年代后期其他女作家所创造的女性角色。她们不热衷于商晓燕(张欣《仅有情爱是不能结婚的》)那种后现代情感消费,她们也不能做到不谈爱情,只讲极乐时的“两情相悦”(池莉《绿水长流》),她们不会偏执到黛二小姐(陈染《无处告别》)那样在绝对女性情境中孤芳自赏,她们也不会做到水虹(张抗抗《情爱画廊》)那样出色地抗拒时俗,吟一曲爱情绝唱。婚姻可以说是一种法定的两性关系,以一种合法的方式证明感情的合理存在并以此来保护感情不受侵犯,然而事实上,“婚姻的目的是男女在经济上的性欲上的结合,以为社会的利益服务,不保证个人的快乐”,男人视婚姻为“围城”为“牢笼”,而女人在努力追求这种安稳后,也绝望地发现婚姻并不能阻止两性关系的失衡,更无法解决她们自身所存在的矛盾:“她们把自己紧闭在自己的天地里,而这个天地却被另一个天地所包围,她们无处可安顿自己。她们的温柔时常遭到拒绝,而她们的拒绝却时常被接受。”婚外恋(为了叙述更加明晰,在这一节里我将“婚外恋”限定为特指丈夫出轨的婚外恋)中的女性角色,自然地分为两大阵营——妻子和第三者。同为女人,两者在爱情与深情之间所作出的抉择却不尽相同。作为已婚的女人,她要面对婚姻以及婚姻所附带的一切,所以当爱情发生变动时,她所要承受的就不仅仅是失去爱情。皮皮在接受访问时说:“中年人爱情就是先恋爱,恋爱之后进入婚姻,这时候开始才面对爱情,因为婚姻很快就会出问题,爱情需要代价…..这时候对人的考验就大了。”王一(《渴望激情》)在表妹那里知道尹初石的婚外情时,“心里异常地平静,一件不清晰的事情终于从雾里清楚地显现出来,这让人痛苦。”[4]这个敏感的女人早就察觉到丈夫的蹊跷,但当真相挑开她那不愿睁开的双眼时,她还是选择了沉默着疼痛。尹初石与小乔的“爱情”使王一和尹初石的深情打开了一个缺口,王一的爱情便从这个缺口冒出头儿来。然而与尹初石不同的是,虽然她知道她和康迅间的感情“即使没有另一个女人的事情,今天的事也将发生”,但她还是“认定自己身体里有个魔鬼,她怎么想魔鬼不怎么做”,因为在爱情撼动婚姻根基之前,王一始终“感到萦绕在她周围的那股拒绝丈夫以外的男人的力量不在她心里,而是在她上空,她想也许这是老天不许的事”。李银河在关于婚外恋的调查中曾经发现,“中国人对自己的行为极其缺乏负罪感。与西方人重视内心的约束的心态相比,中国人更重视外部约束。”然而王一所产生的正是罪感而非耻感,这也许和她的职业(外语教师)有关,受西方思想影响,她更在乎内心的自律。即便是以爱为名,即便她和康迅间的爱情健康且神圣,但是王一依然认为这是一桩罪行,“她必须先搞清楚该自己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尽管她还不知道这‘责任’意味着什么”——这种源自内部的感觉纠葛比外部的约束更能给人以精神的撼动和共鸣。


    二、 同一地平线的错裂:自我与爱的二律背反 .........................................................15-19
    三、 母性精神对背离者的宽宥 ................................................19-24
第二章 男人:得失的情感困顿 ....................................24-35
    一、 用善良的情感称义引致的绝望 ..................................................24-28
    二、 父权体系下的疲惫者 ...................................28-31
    三、 出于孤独灵魂的角色反串 .....................................31-35
第三章 儿童:成年情绪的渗透 ......................................35-42
    一、 谁毁了我的童年 .................................35-38
    二、 童年的回忆和中年的情怀 ...........................................38-42
第四章 在先锋的雾霭中过滤温润的情感 .........................................42-48
    一、 先锋形式背后的诗性情感 ..........................................42-44
    二、 对死亡的思考 ...............................................44-48


结语


         从《全世界都 8 岁》的先锋与温润,到爱情三部曲对爱的两难抉择,再到《不想长大》的天真和绮念,构筑起一个完整的皮皮世界,一个安静而忧伤的女人世界,带着“一种令人敬重的缄默力量…她始终在做上升运动”。90 年代,随着女性主义思潮进入并渗透中国文学领域,女性写作在 90 年代多元化的文化时空中不断涌现,形成一股真实而坚韧的力量,“相当部分的文学作品,通过个体身心体验在生存境遇中的发展、变化和积淀,展现了长期隐匿在男性书写和男性价值判断之下的女性‘个人历史’,从一个边缘的地带向主流文学形式和评判标准发出坚韧的回诘和有力的挑战”。王安忆、铁凝、方方、徐坤、陈染、林白等等女性作家不断地创作叫座的作品,用颠覆的方式,瓦解男权文本、摧毁男性形象,关爱女性本体,并在此同时表现出冷静且尖锐的自我反省意识,对两性关系背后的人性本质做出深刻的追问。这是 90 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写作大军的整体行军路线,当然,当我们把镜头聚焦到个人身上时会发现,每个作家又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女性作家的逻辑风格。皮皮就是在这样一支队伍中既不显眼又不会被湮没的独立个体,可以说,她既不在队伍中,又不在队伍外。皮皮曾经在接受《收获》杂志副主编程永新的访问时,这样总结西藏生活带给她的影响:“它的好处是让我有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我既不能从里面看,因为我不是里面的;也不能在外面看,因为我在里面。”这种独特的体验方式确实带给皮皮独特的价值体认,并切实地表现在她的创作意识中。一方面,皮皮自觉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识,对这个世界的情感格局下男女两性关系的不确定性表现出极大限度的怀疑,对女性个体成长的艰辛表现出自觉的痛惜——皮皮处在女性的内部世界,体悟到女性在父权中心之下的情感世界所遭受的磨难,深切体悟到女性在不可捉摸的两性关系中的痛苦甚至是绝望;而另一方面,皮皮站在浩荡的女性队伍之外,客观地对两性关系中的另一半——男性做出审慎且宽容的剖析,她冷静而温柔地发现,在爱情、婚姻之中,在父权体制之下,男性并不是永远呼风唤雨的宙斯,在两性关系中男性并不缺乏对外在、内在真实的敏感。因此,皮皮在自己的创作中,一直纠缠的,不是执着于表达女性的单薄和沉痛的体验,而是对两性关系中不确定性的深切怀疑。她由始至终都不是一个尖锐的女性主义者,而是在通过两性关系中的“人”的生命体验与困境,来表达她对世界最真实的价值体认,这也是皮皮对孩童的书写所表现出既不属于孩子又不属于成人的复杂情绪的原因——她对于人生所经历的每个阶段,都表现出对成长经验的呼喊和悲鸣。这种既不在“里面”也不在“外面”的辩证思维模式,是皮皮最异于他人的独特逻辑风格。先锋精神带给皮皮冷静的思考,而内质的温润带给她感性的辨析和宽容的理解,所以,在皮皮的文本中,我们找不到尖锐的批判、赤裸裸的抗拒或极端的视角,也找不到绝对的是非曲直,她更在意的,是得与失的两难境地所带给人的执着和动摇,以及这两难的背后的深刻的人文情怀。因此,在一些女性作家还在津津乐道于踩踏男性形象、攻击男性个体时,皮皮已经意识到女性获得自由和勇气的力量应该来自两性关系的协调和均衡,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打压甚至是取代;在一些写作者还在将童年经验当做无菌的纯真圣地时,皮皮已经意识到现世人生对人类童年经验的渗透、取舍和过滤,我们对童年和孩童经验意趣的体悟早已不是童年的本质属性和原初意义。当然,自我审视和确认,以及对个体生存和经验的辨析,并不能使人获得明确且唯一的正确答案,尽管我们需要一个答案。而且,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推翻已然的过程,对同一命题的研讨在已然的历史观念积淀下,是由特定时期的价值观来圈定的,因此,对于皮皮价值体认的研究,在不同的时期会生成不尽相同的视角。但是,我们仍然希望,皮皮轻柔而冷静的价值体认、宽容而复杂的情绪可以创作出不可替代的具有独特价值的文本,同时,我们更期待拥有理性心智且充满感情的鉴赏者能够同皮皮一起,在探索和开拓的文本空间中相遇相知,在永远两难的人生境遇中,用客观而又充满疑问的眼神率性地寻找世界永恒的秘密。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硕士毕业论文格式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