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问题提出背景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近年来,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公共安全等各类灾害爆发的频率、规模都明显大于以往,突发公共事件对我国社会整体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巨大冲击。1998年的洪水、2003年的SARS危机及2008年以来,南方雪灾、汉川大地震、中部水灾等严重自然灾害接踵而来,这时,一个应对各种灾害以及突发事件引发危机的重大命题—“应急物流”迅速地摆到了中国政府、企业和社会面前。突发事件的爆发会产生大量的救援物资需求,所以负责救援物资供应的应急物流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行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物流能否及时保障救援物资需要,将直接影响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行动的成效。面对灾难和突发事件,需要对物资,人员、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而由此展开的是一种特殊物流活动,由于长期以来应急物流体系与管理的“短缺”,危难时刻凸现的矛盾与瓶颈,不仅成为灾后痛定思痛、理性反思的一个教训,同时再次提醒中国政府和企业,必须破解与跨越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这道坎。1.2选题的意义我国地质、地理条件复杂,生态环境基础脆弱,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这一自然条件与人口众多的现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安全的一大因素。众多自然灾害以及各类安全卫生事故等突发性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和设备,以解决或处理灾民安置、伤者救助、死者安葬、卫生防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恢复秩序等事项。否则受灾面积、人员、损失将会扩大,灾害有可能会演化为灾难。某些自然灾害可以预报它发生的地域、强度及季节或时间等,如洪水、台风等,但更多的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地震、火山爆发、山洪、泥石流、大面积食物中毒、矿井安全事故、突发性传染病等都难于预测或预报,有些灾害即使可以预报,但因预报时间和发生时间相隔太短,救灾的应急物资难以实现其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即难以实现其物流过程。以去年的“5.12"汉川大地震为例,地震发生后。中央马上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国家和社会紧急动员,全民行动。
各种救援物资与设备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涌向灾区.在短短的1个月内。便己将价值数百亿元的抗震救灾物资设备等运抵灾区,解决了灾区的各类需求.避免了灾情的进一步扩大。极大地满足了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的需要。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己初步具备一定的陆水空综合应急物流能力。这与我国近些年来国力逐步增强,科技发达,经济发展,交通物流业得到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有关公共危机中应急物流的研究》足进步和不断重视提高重大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密不可分。但是,此次汉川大地震中的应急物流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如由于道路损毁严重,抗震救灾物资设备等根本无法及时运抵所有灾区,而且这些来自于不同渠道、不同类型的物流,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调度,在流向、流程、流量等方面,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杂乱无序的现象,一些捐助的物资由于缺乏统一的调运渠道,存在各自为战的问题。加之震区各个收容点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很难做到供销的匹配。因此,构建一套健全的突发应急条件下的物流系统既是我国高效率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YanniPapadakis应用事件分析方法研究了台湾大地震对DE妹,GATEWAY,COMPAQ,IBM四家公司的影响;PaulD.Berger尝试用决策树方法研究了应急供应商的数量决策问题;Neufville提出通过实物期权方法应对突发事件等等。在国内基于应急物流的总体思路,高东椰等发表了“浅论应急物流”;基于应急物流的成本,何明坷提出了“应急物流的成本损失无处不在”;基于应急物流的信息技术平台,王文亮提出了“应急物流中的信息系统建设”;基于应急物资的运输与配送,刘春林等提出了“应急系统调度问题的模糊规划方法”等等。危机理论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传统课题,最初主要分析政治危机,包括政权与政府的变更、政治冲突和战争等。其目的在于探索政治危机的根源,寻求处理和应对政治危机、维护政治稳定的方法。危机管理研究起源于企业管理理论。国际上公共危机管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著作主要有(美)罗森塔尔的《危机管理:应对灾害、暴乱与恐怖主义》、(美)劳伦斯·巴顿所著的《组织危机管理》、(澳)罗伯特·希斯所著的《危机管理》及(美)威廉·L.沃的《应对危机四伏的生活:突发事件管理导论》等。美国“9"11事件”后,公共危机管理在国际范围内引起极大关注,国际上对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反恐怖主义的国家安全领域。SARS危机以来,公共卫生危机又迅速成为新的研究焦点。从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是以政府危机管理为核心,以城市危机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初期,在研究范围上学者的笔墨主要集中在政府和城市,近两年来才开始向农村拓展,少数学者还注意到了广大民族地区危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以及该地区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开始逐步关注各种危机事件给弱势群体带来的巨大危害,因而研究领域与范围呈不断拓宽趋势。
问题提出背景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近年来,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公共安全等各类灾害爆发的频率、规模都明显大于以往,突发公共事件对我国社会整体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巨大冲击。1998年的洪水、2003年的SARS危机及2008年以来,南方雪灾、汉川大地震、中部水灾等严重自然灾害接踵而来,这时,一个应对各种灾害以及突发事件引发危机的重大命题—“应急物流”迅速地摆到了中国政府、企业和社会面前。突发事件的爆发会产生大量的救援物资需求,所以负责救援物资供应的应急物流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行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物流能否及时保障救援物资需要,将直接影响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行动的成效。面对灾难和突发事件,需要对物资,人员、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而由此展开的是一种特殊物流活动,由于长期以来应急物流体系与管理的“短缺”,危难时刻凸现的矛盾与瓶颈,不仅成为灾后痛定思痛、理性反思的一个教训,同时再次提醒中国政府和企业,必须破解与跨越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这道坎。1.2选题的意义我国地质、地理条件复杂,生态环境基础脆弱,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这一自然条件与人口众多的现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安全的一大因素。众多自然灾害以及各类安全卫生事故等突发性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和设备,以解决或处理灾民安置、伤者救助、死者安葬、卫生防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恢复秩序等事项。否则受灾面积、人员、损失将会扩大,灾害有可能会演化为灾难。某些自然灾害可以预报它发生的地域、强度及季节或时间等,如洪水、台风等,但更多的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地震、火山爆发、山洪、泥石流、大面积食物中毒、矿井安全事故、突发性传染病等都难于预测或预报,有些灾害即使可以预报,但因预报时间和发生时间相隔太短,救灾的应急物资难以实现其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即难以实现其物流过程。以去年的“5.12"汉川大地震为例,地震发生后。中央马上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国家和社会紧急动员,全民行动。
各种救援物资与设备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涌向灾区.在短短的1个月内。便己将价值数百亿元的抗震救灾物资设备等运抵灾区,解决了灾区的各类需求.避免了灾情的进一步扩大。极大地满足了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的需要。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己初步具备一定的陆水空综合应急物流能力。这与我国近些年来国力逐步增强,科技发达,经济发展,交通物流业得到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有关公共危机中应急物流的研究》足进步和不断重视提高重大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密不可分。但是,此次汉川大地震中的应急物流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如由于道路损毁严重,抗震救灾物资设备等根本无法及时运抵所有灾区,而且这些来自于不同渠道、不同类型的物流,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调度,在流向、流程、流量等方面,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杂乱无序的现象,一些捐助的物资由于缺乏统一的调运渠道,存在各自为战的问题。加之震区各个收容点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很难做到供销的匹配。因此,构建一套健全的突发应急条件下的物流系统既是我国高效率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YanniPapadakis应用事件分析方法研究了台湾大地震对DE妹,GATEWAY,COMPAQ,IBM四家公司的影响;PaulD.Berger尝试用决策树方法研究了应急供应商的数量决策问题;Neufville提出通过实物期权方法应对突发事件等等。在国内基于应急物流的总体思路,高东椰等发表了“浅论应急物流”;基于应急物流的成本,何明坷提出了“应急物流的成本损失无处不在”;基于应急物流的信息技术平台,王文亮提出了“应急物流中的信息系统建设”;基于应急物资的运输与配送,刘春林等提出了“应急系统调度问题的模糊规划方法”等等。危机理论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传统课题,最初主要分析政治危机,包括政权与政府的变更、政治冲突和战争等。其目的在于探索政治危机的根源,寻求处理和应对政治危机、维护政治稳定的方法。危机管理研究起源于企业管理理论。国际上公共危机管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著作主要有(美)罗森塔尔的《危机管理:应对灾害、暴乱与恐怖主义》、(美)劳伦斯·巴顿所著的《组织危机管理》、(澳)罗伯特·希斯所著的《危机管理》及(美)威廉·L.沃的《应对危机四伏的生活:突发事件管理导论》等。美国“9"11事件”后,公共危机管理在国际范围内引起极大关注,国际上对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反恐怖主义的国家安全领域。SARS危机以来,公共卫生危机又迅速成为新的研究焦点。从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是以政府危机管理为核心,以城市危机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初期,在研究范围上学者的笔墨主要集中在政府和城市,近两年来才开始向农村拓展,少数学者还注意到了广大民族地区危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以及该地区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开始逐步关注各种危机事件给弱势群体带来的巨大危害,因而研究领域与范围呈不断拓宽趋势。
参考文献
[1]James C. Johnson } Donald F. Wood, Daniel L. Wardlow etal::Contemporary Logistics[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美)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Proceedings of The助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Analyhttp://www.1daixie.com/lunwengeshi/ tic HierarchyProcess,ISAHP'99,Kobe JAPAN
[4]Thomas L Saaty. Decision Making with Dependence and Feedback:The AnalyticNetwork Process}MJ.RWS Publication, Pittsburgh,PA(USA),2006.
[5]John Current, Mark Daskin and David Schilling. Discrete Network Location Models何.CurrentDaskin and Schilling, 2001,7.
[6] Thomas L Saaty. Fundamentals of Decision Making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 RWS Publication,1994
摘要 4-5
Abstract 5
目录 6-8
1 引言 8-12
1.1 问题提出背景 8
1.2 选题的意义 8-9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2
1.3.1 国外研究现状 9-10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0-12
2 公共危机及管理 12-23
2.1 危机 12-14
2.1.1 危机的概念 12
2.1.2 危机的特征 12
2.1.3 危机的类型 12-13
2.1.4 公共危机 13
2.1.5 公共危机发生的诱因 13-14
2.2 公共危机管理 14-16
2.2.1 危机管理的概念 14
2.2.2 公共危机管理 14-16
2.2.3 危机管理的三个阶段 16
2.2.4 公共危机管理的目的 16
2.3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16-18
2.4 中国危机管理体制与原则 18-21
2.4.1 平时危机管理体制 18-19
2.4.2 平战转换体制 19-20
2.4.3 政府危机管理的原则 20-21
2.5 中西方危机管理比较 21-23
3 物流与应急物流 23-32
3.1 物流概念的形成及发展 23
3.2 物流与供应链 23-27
3.2.1 供应链 23-24
3.2.2 物流在供应链中的层次 24
3.2.3 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24
3.2.4 物流的要素 24-25
3.2.5 物流的分类 25
3.2.6 现代物流 25-26
3.2.7 现代物流的特征 26-27
3.2.8 物流中心 27
3.3 应急物流 27-29
3.3.1 应急物流 27
3.3.2 应急物流的特点 27-29
3.4 应急物流体系的功能 29-30
3.4.1 快速保障功能 29
3.4.2 动态适应功能 29-30
3.4.3 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功能 30
3.4.4 负反馈功能 30
3.5 应急物流体系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匹配性 30-32
4 汶川地震应急物流中资源配送优化问题的研究 32-40
4.1 5.12汶川地震 32-34
4.1.1 震后物流响应 32
4.1.2 突发事件中的资源调度 32-33
4.1.3 汶川地震中的资源配送问题 33-34
4.2 模型建立 34-40
4.2.1 模型假设 34-35
4.2.2 建立模型 35-38
4.2.3 模型说明 38-39
4.2.4 本章小结 39-40
5 抗震救灾给应急物流建设的启示 40-43
5.1 宝贵启示 40-42
5.1.1 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预案 40-41
5.1.2 加强非常规物流通道建设 41
5.1.3 加强应急物流基础性配套工作 41
5.1.4 加快军地物流一体化建设的步伐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