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参考代写:产业政策对我国文化产业盈余管理影响思考

发布时间:2024-02-17 17:14:25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对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结合严谨的理论分析和科学的实证检验,得出了验证结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在分析师关注以及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调节作用下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1导论

1.1研究背景

产业政策通常是指政府为产生、发展和规划相应产业而出台的各种指导性、干预性政策的总和,其执行过程中常常是通过银行信贷、政府补贴或税收优惠的方式来缓解公司融资约束、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在重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时向来采用产业政策作为实现方法,通过不断优化宏观调控从而弥补市场不足(胡本源等,2017)[1]。由此可以看出,研究分析产业政策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具体影响很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在外部市场监管和内部企业特征的作用下,以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为主要动机的盈余管理活动已成为公司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以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盈余管理是公司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的重要行为,也是管理者调整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工具,所以对我国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是尤为重要且十分必要的。产业政策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受到学术界的诸多关注。但是,目前来看,两者间关系尚未形成一致观点。部分学者认为产业政策会激发投资者情绪而引发企业过度投资,从而使管理人员为迎合投资者情绪和避免惩罚有动机向上调盈余管理(陈玥,2020)[2]。另外,部分学者认为产业政策具有资源引导效应、信息传递效应和引致外部监督效应,可以缓解融资约束、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和聚焦社会媒体关注,进而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抑制作用(韩金红和徐传鑫[3],2021;胡世亮[4],徐高彦等[5],2022)。理论界对于这一问题结论莫衷一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忽略了行业异质性特征。

财务管理论文怎么写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探究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1)补充了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研究。本文尝试把产业政策这一宏观层面和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这个微观行为进行合并分析,进一步补充了我国相关产业政策与公司行为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分析现有文献可以发现,目前主流研究方向主要是从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等宏观角度切入,对产业政策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的研究较少。而在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中主要从公司治理、高管薪酬等角度展开,忽略了外界因素的作用。把宏观环境和公司盈余管理合并分析的研究很少见,更鲜有研究以文化产业为切入点探讨产业政策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本文深入探究了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紧密联系,丰富了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盈余管理关系的相关文献。

(2)本文将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我国有关文化产业的政策规律的理解,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依据和决策参考。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关注产业政策的经济后果及微观层面的公司研究,但是总体来看,较多集中于产业政策作用效果进行定性分析,而有关产业政策作用效果的定量分析见之较少,本文以文化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盈余管理为切入点,对产业政策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分析师关注度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两者关系的异质性作用,探讨产业政策在不同产业特征下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效应差异,以期帮助从不同视角把握产业政策的执行状况,并为深化产业政策的经济效应和作用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2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2.1.1文化产业的界定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对“大众文化”的争议从而引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法兰克福学派的Horkheimer和Adorno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提出“文化工业”这一概念,并从艺术与哲学价值判断的双重视角对文化工业展开否定性的批判[6]。Herbert Marcuse(1979)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理论,认为文化只有以艺术、审美为中介,才能享受幸福[7]。Nicholas Garnham(1983)在区域经济政策规划中添加文化产业这一内容,并指出文化产业是产出并推广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与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相同的社会机构集合[8]。

近年来,我国国内学者也渐渐认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研究。王广振和曹晋彰(2010)通过对“文化产业”词源、观念史与实践史的实证梳理与剖析,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对文化产业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的定义[9]。向志强和向琳丽(2007)探讨了文化产业分类的现状,并将其分为资源型、能力型以及技术型三种类型[10]。韩晗(2023)从“双循环”到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角度,探讨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原则与路径[11]。

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中的论述,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2.2产业政策的经济效应

宏观产业政策可以给微观企业行为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大多聚焦在对公司投融资活动、公司绩效以及创新活动等方面的影响。Chen等(2017)研究发现,IPO中获得产业政策扶持的国企股,越有可能以较高的发行价格获得融资支持[19]。林楠等(2022)指出,产业政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资本市场对于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这样的直接融资行为上,而且也会对信贷市场对于银行信贷融资这样的间接融资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进而对公司融资产生深远的影响[20]。王艳龙(2022)认为产业政策能够有效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更为客观理性,进而降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比例[21]。马雨刚和姜圆(2022)研究成果表明有了产业政策对企业的扶持,相关产业下的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程度得到有效抑制,从而避免了企业从实业走向金融业[22]。陈艳等(2021)认为产业政策的左右有两面性,一方面对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起到了正面促进的效果,一方面对企业的经济绩效提升起了负面抑制的效果[23]。

此外,一些学者还探究了产业政策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以期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有些人主张,实施产业政策可能会加剧公司的盈余管理。陈玥(2020)认为产业政策会激发投资者情绪和引发企业过度投资,从而使管理人员为迎合投资者情绪和避免惩罚有动机地上调盈余管理[2]。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产业政策可以有效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韩金红和徐传鑫(2021)认为产业政策的出台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同时政策的倾斜带来的是媒体的关注以及政府对市场监管力度加大,而这些都会让约束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3]。刘菲(2016)认为,产业政策如果发生了不利的变化,高质量的审计师的监督作用也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起到抑制作用[24]。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13

3.1 理论基础 ....................................... 13

3.1.1 资源配置理论 ........................... 13

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13

4 研究设计 ............................. 19

4.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 19

4.2 变量设定 ...................................... 19

4.3 模型设计 .................................. 21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 22

5.1 变量描述性统计 .............................. 22

5.2 相关性分析 ................................................ 23

5.3 基准回归分析 .......................................... 23 

5实证结果与分析

5.1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5-1为本文中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

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5-1所示:

1)公司盈余管理(DACC)的最小值0,最大值2.441,中位数为0.060,样本均值为0.141,标准差为0.284,可见在样本期间进行盈余管理的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较多,并且不同公司间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2)产业政策(IP)的均值为0.874,中位数为1,这表明在样本区间内,有超过87.4%的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受过产业政策的扶持,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都受到了产业政策调控的影响;

3)分析师关注(Ana)的最小值0,最大值4.007,中位数为1.609,样本均值为1.679,标准差为1.263,说明不同的公司受到分析师关注的程度有较大差别,分析师很可能会有选择的对公司进行集中关注;

4)管理者过度自信(OC)的最小值为0.308,最大值为1,样本均值为0.678,标准差为0.174,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待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在上市公司中,前三位高管的薪酬总和超过了所有高管薪酬总和的一半,这表明高管们普遍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倾向。

6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研究结论

产业政策作为政府为引导经济健康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经济政策,其经济效应研究对于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与优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选取2010-2021年全部A股文化产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与此同时,对国家发布的有关文化产业政策进行了全面搜集和系统整理,通过对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结合严谨的理论分析和科学的实证检验,得出了验证结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在分析师关注以及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调节作用下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根据本文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通过本文得到了检验,我国产业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受分析师关注和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因素的影响,产业政策对不同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也有不同。总的来说,本文较为系统地回答了“产业政策如何影响文化产业盈余管理”这一问题,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产业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文化产业的盈余管理。

一方面,由于文化产业具有市场和意识形态双重属性,使得我国文化产业的产业政策密集并带来社会资源倾斜,受产业政策扶持的公司能够获得较多的政府补助,进而获得较多资金,可以有效地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并降低融资成本,使得公司易于获得融资进而扩大生产规模。然而,为了合理配置资源,政府会设置发放的条件和标准,并基于“助优”心理,对表现优异、盈利状况较好的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给予更多的政府补助,以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提高经济效益。公司管理层于公于私出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有采取盈余管理的动机,营造业绩优异的假象以迎合政府补助的发放条件和标准,从而获取政府扶持。另一方面,产业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整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方法,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如果受到了政策扶持往往意味着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没有受到产业政策扶持的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往往相对受扶持公司不容易获得投资者的乐观情绪。由产业政策传递出的这种利好信息会对公司融资环境产生影响,进一步激活投资者情绪,然而,投资者的过度乐观情绪会让投资者对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未来绩效产生过于理想的预估,低估了公司经营存在的风险,对相关股票需求增加,公司管理层出于契约动机、政治成本和资本市场动机,以实现公司、自身利益和大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