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以欧菲光2018-2020年度业绩预告两次“变脸”事件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该事件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负面影响,并分析了造成这一事件的深层原因。
1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日益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资本市场作为重要的资源配置平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上市企业来说,动态的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决定了它们必须积极通过资本市场筹措流动资金,以满足再生产的需求。为了维护股价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我国监管部门推行了业绩预告披露制度,以防止企业报告期内利润变化引起的股价波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关注企业的财务运营情况,通过研究企业的业绩预告信息来制定投资计划。
我国最初在1998年中《关于做好上市公司1998年年度报告有关问题的通知》采取强制披露的方式推行业绩预告披露制度,首次规定亏损的上市企业及时披露业绩。在2002年,业绩预告制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由最初仅包括预亏公司,发展为包括预亏、预增和预减的企业业绩预告制度。随后,2006深圳证券交易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股票上市规则》将扭亏为盈的上市公司也纳入了强制性业绩预告范围。之后,自2006年起,证券交易所每年都会对披露事件作出补充规定。例如,2007年证监会规定,如果上市公司预测报告期业绩会出现亏损或会产生大幅变动,则需要及时提供业绩预报。201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信息披露业务手册》,对公司的经营成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说明。再到了2020,深交所在其业务办理指引的有关规定中,对其进行优化。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21年度出台新的上市公司披露方法,展现了政府对公司信息公开的重视,也显示出政府对公司信息公开的重视。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综述
1998年我国推出采用强制性的业绩预告披露制度,相对于西方资本市场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仍存有一定的差距。相比于国外采用自愿的业绩预告披露制度,我国基于自身国情推出强制性业绩预告披露制度。上市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考量发布与真实业绩不同的业绩预告,其间往往会采用盈余管理手段对业绩进行修正。国内学者主要以业绩预告的质量和影响展开研究。
(1)业绩预告披露的质量
业绩预告能提前释放业绩信息,市场中各投资主客体的预期都受到重要影响。企业发布的高质量业绩预告对于稳定企业价值、融资融券和吸引外部投资者投资起着积极作用。国内学者们就业绩预告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当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时,企业会发布更为精准的业绩报告(陈胜蓝和王可心,2017),企业高管们为规避系统性风险也更积极主动地发布业绩预告。同样,为了减少监管部门问询函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企业高管们会选择提高业绩预告披露的质量(李晓溪等,2019)。高质量的业绩预告更加准确地反映着企业真实业绩,满足了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和资本市场的监管需要。而财务部门管理人员的学历、资历和履历背景越高,发布的业绩预告信息质量越高(杨世鉴和于礼,2015)。张敦力等(2015)也发现企业内部管理者水平越高,其发布的业绩预告信息越准确。但是企业业绩预告容易受到操控,作为信息披露者的管理层为满足股东抬高股价、粉饰业绩的目的选择发布与真实业绩不匹配的业绩预告,对维持资本市场稳定,外部投资者利益造成破坏(王性玉和邢韵,2020)。控股股东拥有公司的决策权,可以通过操纵业绩预告进行内幕交易等行为,严重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为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应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约束公司披露业绩预告的不当行为。这将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企业治理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增强市场信心(周冬华等,2021)。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调节财务报表中的收入和费用、资产和负债等信息,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表现,实现某种经营目标或满足特定利益群体的需求。盈余管理的本质是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方法和估计参数,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呈现出特定的形象,从而达到影响市场预期和投资者行为的目的。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分类、动机和手段两个方面进行概述。
(1)盈余管理分类
盈余管理分为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种形式。真实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的真实盈余进行的管理行为,包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增加营收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真实盈余水平。应计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利用会计核算规则的灵活性,在合法的范围内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和估计参数改变财务报表的呈现形式,从而实现虚增或者虚减盈余的目的。
(2)盈余管理动机
当企业面临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和竞争压力时,它们可能会出于多种动机进行盈余管理。首先,企业可能希望维护股东利益,因为股东往往更关注企业的短期财务表现,而不是长期价值创造。其次,企业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来提高其财务报告的稳定性,以满足投资者和分析师的预期,从而维护企业形象和信誉。此外,企业可能也会考虑通过盈余管理来实现税收和合规性方面的优势,减少税务负担和遵守监管要求,以保证其业务运营的可持续性。最后,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也可能出于内部激励机制的考虑,如激励员工和管理层的绩效奖励,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这些动机相互交织,企业可能出于一个或多个方面的考虑来进行盈余管理。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委托代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奠定了契约经济学的基础,并逐渐得到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公司所有者无法面面俱到地管理所有业务,公司高层会聘请专业人才来代替其行使管理职能,并支付相应的薪资或股息分红作为管理费用。这使得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被分别掌握在不同的人手中。随着企业的发展,委托代理成为管理公司的一种有效手段。
该理论认为,企业内部存在着代理问题,即股东(委托人)和管理层(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代理人在行使其职责时,可能会考虑个人利益而不是公司股东的利益,从而导致代理成本的产生。这些代理成本包括监管成本、合同成本、咨询成本等。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代理成本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代理成本是构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代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让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一致化,使代理人不会因为个人利益而偏离公司利益。这些激励机制包括:股票期权、薪酬奖励、利润分享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规范代理人的行为,例如监管、审计、内部控制等手段来降低代理成本。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推动了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为制定有效的公司治理制度和政策提供了指导意义。
3 欧菲光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 20
3.1 欧菲光基本情况介绍 ............................ 20
3.1.1 公司简介 ....................................... 20
3.1.2 欧菲光财务状况 .................................... 20
4 欧菲光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 26
4.1 欧菲光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 26
4.1.1 夸大亏损动机 .......................... 26
4.1.2 市场动机 ........................ 26
5 强化企业盈余管理治理的建议 .............................. 37
5.1 提高企业盈余管理治理有效性 ...................................... 37
5.1.1 设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 37
5.1.2 推行透明的内部财务报告制度 ........................... 38
5强化企业盈余管理治理的建议
5.1提高企业盈余管理治理有效性
5.1.1设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盈余管理治理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公司整体内部控制水平的良好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风险管理、合规等多个方面。在财务方面,上市公司需要制定财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风险管理方面,上市公司需要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等,以识别和管理各种风险。在合规方面,上市公司需要建立法律合规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内部投诉制度等,以确保公司合法合规运营。
除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还需要充分发挥关键岗位的监管职责,确保资产减值规范化。具体来说,关键岗位包括财务总监、内部审计主管、风险管理主管等。他们需要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下,定期检查、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以确保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健康性。
在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时,需要考虑公司的业务范围和特定条件,并不断完善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加强公司各方面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可靠性,防止财务数据被操纵。此外,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竞争力。
6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在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本文以欧菲光2018-2020年度业绩预告两次“变脸”事件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该事件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负面影响,并分析了造成这一事件的深层原因。本文着重强调了盈余管理对业绩变脸的重要影响。
第一,业绩“变脸”事件对公司和投资者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变脸”事件会破坏公司的信誉和形象,导致投资者的信任度降低,进而影响公司的股价和市值。投资者往往会通过股价的下跌、交易量的减少等指标来评估公司的表现。而一旦出现业绩“变脸”事件,这些指标就会大幅下滑,从而影响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
第二,公司外部环境是导致业绩“变脸”的重要因素。外部环境包括行业竞争、经济周期、政策环境等方面。行业竞争激烈、经济周期波动或政策环境变化都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某些行业的价格战会导致公司业绩下滑,经济不景气会降低企业销售收入,政策变化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方向。因此,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和业务方向,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第三,公司股权制约失衡和内部控制失效是造成业绩“变脸”发生的内在因素。企业的股权结构不平衡、股东利益的分歧等问题,可能导致公司内部发生冲突和不和谐,从而影响业绩。此外,企业内部的控制机制也需要完善。如果内部控制不严格,往往会导致企业财务数据的失真和管理效率的下降,从而影响业绩。
综上所述,中国欧菲光的2018-2020年度业绩变动事件是一个有力的例证,它表明业绩“变脸”事件对公司和投资者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同时也揭示了外部环境和内在制度因素对业绩变动的重要影响。在未来,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环境变化,加强内部控制,避免业绩变动对企业及投资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