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研究以战略性新兴企业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将政府创新补助、企业技术生态位宽度、企业创新绩效放在同一框架进行研究。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技术创新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有助于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永不止步,技术创新也永无止境,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从未放松过警惕。官方数据表明,近些年我国整体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我国创新指数在2020年达到新的高度,位居世界第14位。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日前发表文章称,2020年全球深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发展不如往日,但我国科技创新仍频繁发力,重大科技突破迎来制高点。以“十三五”提出的“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为基础,十四五规划《建议》着重强调当下更要将重点放在科技创新和突破企业瓶颈上,并表示为了应对全球范围内的挑战、构建全新发展局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强有力的武器和策略。
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壮大和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走向质的飞跃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企业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自我国首次提出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内容已经过去了12年,在此期间针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发展规划我国多次召开会议并提出了方针政策,战略性新兴企业总体为我国经济带来了显著的增长,据国家统计科学研究所测算,2015年至2019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从124.8增长到332.0。
与传统企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企业具有技术资源和资金资源投入大、技术研发风险大、创新活动周期长以及创新成果转化时间久等特点,因此很难通过银行提供给企业融资的条件:资金周转率高、信用高、项目风险低。而且由于技术创新成果的公共物品属性,导致企业带来的社会收益大于其本身获得的私人收益,投资者不能拥有该创新技术产生的全部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最终导致社会技术创新产出效率低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借助政府的外部力量对其技术创新活动给予支持,政府创新补助政策不仅解决了企业研发资源成本高、创新活动风险大的问题,还能重新点燃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动力,加大研发人员和技术资源的投入,以及同其他企业形成联盟共同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协同发展,提高社会整体的创新效率。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在这个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时代,为了顺应全球科技热潮、应对新一轮竞争、在国际竞争中创造优势、掌握国际话语权,我国积极推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企业。该企业的发展不仅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手段,也是在全球变革中掌握话语权的重大战略布局。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结构重塑、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带动企业投资的驱动力,因此技术创新能力是战略性新兴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政府为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也制定了相关政策,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创新资助,虽然与之前相比,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创新绩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实际上战略性新兴企业对政府创新政策的落实情况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与政府掌握的信息存在偏差、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私自动用补助资金等。因此本研究将政府创新补助与企业创新绩效纳入一个包含企业技术生态位宽度的第三个作用因素的框架中,基于战略性新兴企业中上市企业的数据,通过假设与实证检验深入解析政府创新补助是如何直接或间接通过企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对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从而为企业合理利用政府创新补助从而提高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绩效提供建设性意见。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变量现状及关系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战略性新兴企业
战略性新兴企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是将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和科学技术应用到传统企业而形成的新兴企业,改进了传统企业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率低、商业化市场范围单一、加工排放有毒物质等缺点。战略性新兴企业是未来市场发展的趋势,也是推动我国技术创新和经济高效发展的驱动力量,代表了我国知识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目前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仍需要不同企业之间的技术资源互补和政府的政策做支撑。2009年《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到,战略性新兴企业是我国为解决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减少、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经济持续衰退的困境而提出的,通过其具备的发展空间巨大、可探索的市场大、对传统企业的带动能力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丰富的效益等优势,用先进的生产方式,重新构建并强化我国内部大循环的内需体系。
战略性新兴企业的三个明显特征:一是战略先导性,对前沿科学技术成果的先行先试有助于战略性新兴企业积累技术经验和创新知识,并以此为优势,为以后的技术现代化奠定基础;二是未来主导性,战略性新兴企业一方面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另一方面以技术升级换代和创新作为推动力,加速提升人们消费需求,是未来的主导企业;三是生态适配性,战略性新兴企业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率先做出适应生态环境而不是改变生态环境的示范,加强社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建设。
2.2 政府创新补助与战略性新兴企业及其创新绩效现状分析
2.2.1 政府创新补助现状分析
政府创新补助是解决创新技术正外部性,支持企业持续创新的重要工具之一。自战略性新兴企业的提出,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号召,加大对该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以创造发展空间大、便于进行技术交流的市场环境,同时我国各地政府纷纷响应国家号召,也相继出台了省级新兴企业发展规划。为了推动企业科研成果的研发进程、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和提升我国国际竞争能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包括下拨创新补助给企业的政策,设立国家级的战略性新兴企业发展基金,使得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研发成本减少和技术成果正外部性带来的风险降低,为企业继续深入研究未涉及的技术领域和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提供了牢固的保障,截止2019年末,大多数科创板的上市企业都属于战略性新兴企业。
对于战略性新兴企业这种需要不断试错、不断改进的企业来说,不仅需要大量资金、人力、时间的投入,还会因为技术成果未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或是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等原因承担巨大的风险,以及成果的正外部性造成的技术被其他企业轻易模仿而自身的研发成本难以收回的情形,长此以往市场的创新情绪低落、研发创新成果产出效率降低,社会经济的增长幅度降低,而政府对新兴企业的政策支持可以降低外部性产生的风险。
第3章 政府创新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22
3.1 研究假设 .................................. 22
3.1.1 政府创新补助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 22
3.1.2 政府创新补助与企业技术生态位宽度的关系 .................................. 24
第4章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33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33
4.2 实证分析 ................................ 33
第5章 提升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绩效的对策 ............................... 46
5.1 政府层面 .......................................... 46
5.1.1 加大政府创新补助力度 ............................ 46
5.1.2 完善政府创新补助制度 ............................... 46
第5章 提升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绩效的对策
5.1 政府层面
5.1.1 加大政府创新补助力度
技术创新理论指出创新对企业发展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因而政府应大力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尤其是具有高度发展意义的战略性新兴企业,但外部性理论则向我们揭示了市场会存在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现象,并向我们指出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都不是最佳的资源利用状态,并且由于正外部性,导致社会净产值远远大于私人净产值,高投入的战略性新兴企业无法获得与其投入相匹配的回报,致使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研发热情下降。此外,战略性新兴企业投入超额资源进行科技创新,本身便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而正外部性的存在则进一步加剧了该风险,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下降,创新成果难以产出,整个行业表现出低靡的景象。因此需要政府的调控,通过奖惩、税收、研发补助等形式实现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创新支持,降低企业承担的研发风险,提高企业的研发热情。资源基础理论向我们揭示了资源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表明哪些资源具有更重要的战略价值,生态位理论也同样向我们揭示了企业拥有的资源种类多而丰富,企业所处的生态位越宽,竞争力就越强。战略性新兴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需要巨大的投入,对资金要求比较高,而政府创新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为企业提供了资金这一重要资源,并且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引导其他投资向战略性新兴企业倾斜,进一步有助于拓宽企业的技术生态位宽度,让企业的创新行为得到更好的支持与发展。
结论
本研究以战略性新兴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技术创新理论、外部性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生态位理论对其2015-2019年政府创新补助、企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首先对研究对象目标年限的政府创新补助、企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和企业创新绩效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检验,初步判断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其次,构建本研究的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并对选取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政府创新补助、企业技术生态位宽度、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最后通过替换企业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对上述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证明本研究的实证结果是稳健的。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政府创新补助可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由于战略性新兴企业仍处于试水阶段,其科技研发从市场分析、技术定位到资源投入、启动研发,到技术测评、投入市场,再到获得收益整个阶段往往因为资金不足、研发技术水平不够、周期过长导致市场其他企业先行研发同类技术,或是由于创新技术的正外部性,市场出现以更低的成本研发出来却获得更高收益的模仿技术等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大部分企业丧失对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而政府创新补助作为一种资金资源,不仅可以降低研发过程中的成本,还可以通过弥补技术创新成果正外部性造成的损失对企业开展创新研发活动产生正向激励作用,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2)政府创新补助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U”型关系。由于技术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导致企业前期的资金投入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因此一开始政府创新补助的资金用在弥补前期探索市场、技术资源投入成本等的亏损,使得企业前期研发产出的效率不高。直到政府创新补助达到一定程度,企业将补助资金用于研发创新活动中,这时随着政府创新补助的增多,企业创新绩效也会随之增加。
(3)企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在政府创新补助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政府创新补助的增加一方面促进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另一方面推动企业与市场内其他优势企业协同合作形成战略联盟、资源互补,丰富了企业可支配的技术资源,提高了企业技术生态位宽度,企业对技术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利用能力得到了提升,加大了技术创新的产出,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增加。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