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课题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汽车行业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从2009年开始,在国家汽车消费税减免的刺激下,汽车销量不断创造记录,十月份,第一千万辆汽车在长春一汽正式下线,中国继美国、日本后正式跨入千万汽车俱乐部的行列,到2009年终中国汽车产销超过1350万辆,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在接下来的2010年持续保持增长,到年终汽车产销超过1820万辆,超过了美国历史上最高1700万辆左右的销量纪录,创全球历史新高。这两项数字不仅蝉联世界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美国的差距拉到了600多万辆。产业界原本预计中国的增长在20巧年左右才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结果提前5年就达到了目标,并且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中国本土汽车产量将达到2000万辆左右,其中两成产品将进入国际市场,这是一个从来没有任何国家做到的汽车产量。由此,中国作为一个主要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即将站上世界的舞台,纵横全球汽车产业,引领一代风骚。
作为成长中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国的汽车产业同仁们必须考虑将以何内容来支撑这种产量的增长。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依靠持续的投资和成熟技术的大量引进,中国的汽车产业达到了目前的高度,然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产能的过度放大已经证明是产业的潜在危机,目前欧美汽车产业管理人士正在反思,这是不是一种正确的成长道路。与此同时,另一种成长方式正在悄然兴起,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成长,知识及其精华—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经统计已由二十世纪初的5%左右上升到二十世纪末的70%到80%。知识创新,科学进步已成为一个国家富强的源泉,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对知识进行管理,以知识作为提高生产率的工具,已经成为产业界的共识,在汽车行业,部分领先车企已经依靠它在实践中取得竞争优势。
中国的汽车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相应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提高得非常迅速,可是必须得承认,并没有到达世界领先的水平,我们的生产率并不是在一个高水平为增长中的汽车产量服务;作为现实的目标,国内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或相关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必须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或者赶上相应的欧美日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北美及欧洲有着长期的汽车相关生产制造历史,作为中国技术开发人员的任务是要尽快将本地的开发及管理水平提高到北美和欧洲的程度,现实的需要要求我们研究如何对技术及创新能力进行建设及管理并争取实现在某些局部达到领先世界的水平。现代的汽车工业开发新车型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减少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并持续创新,过去开发一辆新车型也许要5到7年的时间,现在一辆新车型从概念到量产市场上往往只能允许一半或更少时间。这就要求汽车制造者以及相应的下游供应商做出更大的努力,汽车业的工程人员不得不在设计,工装模具的开发,产品验证方面做得更好更快。实现这个要求,开发过程中的知识管理非常重要。
1.1.2国际现状分析
20世纪09年代中期以后,知识管理首先在美国,随后在西方其他各国企业中得到推广,知识管理的兴起有四点原因。(l)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工业发达国家发展迅猛,这为人们进行知识传递与知识交流提供了更加迅捷、方便的手段。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了不景气。为此,美国企业采取了业务流程再造、结构重组等手段,进行了包括中间管理层在内的大规模人员解雇。中间管理层的大量解雇,造成了严重的知识外流,对企业内部的沟通产生了负面作用。此外,专业人才的跳槽日益频繁,也加重了知识外流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企业开始普遍意识到保护知识、遏制知识流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知识资产的重视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3)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化投资开始显现出明显的效果。信息技术不仅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手段,而且还作为创造价值的手段,开始发挥重要作用。(4)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从业者提供了新的交流手段,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信息泛滥的问题。很多企业建立了知识共享的平台,但太多的知识使人们不知道有价值的知识在哪里、如何找到有价值的知识,当然更谈不上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这就有了对知识加以分类、整理和更新的必要。
第2章基于知识管理的汽车塑料模具开发平台构建
2.1知识管理综述
知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关于世界的最本质认识,既是人类实践经验的归纳结晶,又能指导新的实践。组织中,知识不止嵌入在各种文件资料中,更多的还是存在于日常活动,流程和规范中。知识大多以人们察觉不到的形式存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样的经历,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知识。通过各种方式知识可以在个人或组织间共享,由个人知识转化为集体知识,再由集体知识转化为社会知识。知识虽然具有非损耗性,可以反复使用,价值不会减小,但它存在过时和更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在知识的使用过程中丰富和发展知识。由于知识是一个复杂、抽象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加以定义,所以至今对知识的定义还没有达成一致。Leonard和Sensiper认为:“知识是相关的,可行动化的信息,它至少部分基于经验:知识是信息的一个子集,它是主观的,和有意识的行为有关,拥有经验中的隐性成分。”Nonaka认为:“知识是一种被确认的信念,通过知识持有者和接受者的信念模式和约束来创造、组织和传递,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传递着一整套文化系统和相关的背景系统。”Long和Fahey认为:“知识是人们的思考和精神的一种产品,它是一种根植于某个人或某个集体,或嵌入在某个过程中的资源,它是情景化的,知识嵌入在语言、故事、概念、规则和工具之中。”从以上对知识的定义可以看出,各个学者对知识的共同认识就是:知识来源于人并为人所利用,它是经验的固化,能够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可以给个人或组织创造价值。
第3章 汽车塑料模具开发中结构性..................... 28-40
3.1 汽车塑料模具开发的知识库分析..................... 28-31
3.1.1 知识库的概念..................... 28-29
3.1.2 汽车塑料模具报价知识库.....................29-31
3.2 汽车塑料模具开发管理过程中.....................31-37
3.2.1 知识表达的形式..................... 31-33
3.2.2 汽车塑料模具报价知识库中..................... 33-37
3.3 汽车塑料模具报价知识的获取..................... 37-40
3.3.1 模具报价知识的获取 .....................38-39
3.3.2 模具报价知识的运用 .....................39-40
第4章 汽车塑料模具开发中专家..................... 40-52
4.1 专家知识分析 .....................40-43
4.1.1 注塑模具专家知识的特点..................... 40-41
4.1.2 六西格玛式问题处理..................... 41-42
4.1.3 基于专家知识案例的推理..................... 42-43
4.2 专家知识的案例化与索引 .....................43-47
4.2.1 专家知识的案例化..................... 43-44
4.2.2 模具开发案例的计算机描述..................... 44-47
4.3 模具开发案例的相似性检索..................... 47-52
4.3.1 最近邻法(Nearest Neighbor) .....................47-48
4.3.2 注塑缺陷案例相似度计算..................... 48-52
结论
本文研究了模具开发知识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在基于A公司模具开发的实际操作流程中,针对知识管理架构的设立,模具报价知识的管理,专家隐性知识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使企业的业务流程运作更加平稳,开发效率提高,减少主观依赖性,具有持续可发展性。在建立知识管理平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本文的研究成果如下:
1,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基础上的模具开发流程,并建立了知识管理框架。
2,阐述了模具中知识的表示类型,并介绍了知识管理软件的运用。
3,针对模具报价知识的特点,研究了知识框架表示和产生式规则表示,并将其运用到模具报价知识管理过程中。
4,针对模具开发中重要的专家知识,研究了其特点并结合六西格玛管理的模式创建了案例的索引格式,利用案例推理的理论,讨论了专家知识库中最近邻法的案例检索技术。
参考文献
[1]Joseph B. Lipscomb?John T. Harvey, Harold Hunt. Exchange-rate risk mitigationhttp://www.1daixie.com/mjbylw/ withprice-level-adjusting mortgages: the cases ofthe Mexican UDI[J]. Thejournal of real estateresearch, 2003(1): 23-41
[2] David F. DeRosa. China ’s defense of the peg perpetuates central planning. Cato journal,2005(4): 49-5
[3]〇bstfeld. M.and K. Rogoff. The Foundation of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M]. 1996,MIT: Cambrige.96-112
[4]Constantin T. Gurdgiev, Owner-occupied housing in a model of exchangeratedetermination[J]. 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2006,15(3): 217-229
[5]Matthias Thomas, Stephen L.Lee. The impact of exchanges rates on international realestate portfolio allocation[J]. Journal of real estate portfolio management, 2006(4): 277-291
[6]Kwame Addae-Dapaah, Wilfred Tan Yong Hwee. The unsung impact of currency risk on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real property investment[J]. Review of FinancialEconomics. 2009(18): 56-65
[7]Norman G Miller, Michael A Sklarz, Nicholas Ordway. Japanese purchases, exchangerates, and speculation in residential real estate markets [J], Journal of Real Estate Research,American Real Estate Society,1988,3(3): 39-49
[8] Earl D Benson. Canadian/U. S Exchange rates and nonresident investors: Their influenceon residential property values [J]. Journal of real estate research, 1999( 18):2-3
[9]Earl D Benson, Julia L Hansen. The influence of Canadian investment on U. S. residentialproperty values[J]. Journal of Real Estate Research, 1997(13): 231-250
[10]Kim Hiang Liow, Muhammad Faishall brahim, Qiong Huang. Macro economic riskinfluences on the property stock market[J]. Journal of property investment and finance, 2006(4): 29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