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物流论文,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案是根据H品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对汽车行业售后备品物流管理具有参考价值,但应用于其他行业时可能具有一定局限性。在描述和评价部分方案时,由于信息获取不全,可能出现偏颇。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历经多年稳健扩张和深度挖掘,我国汽车产业已茁壮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国也已经跃居全球汽车工业的领导地位。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刷新3000万辆的纪录,连续15年稳居世界首位,同比增长11.6%和12%。汽车市场步入常态化微增长阶段,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强劲,汽车保有量年复一年递增。截至2023年底,据官方数据显示,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4.35亿辆,其中汽车数量为3.36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中国和美国汽车市场乘用车保有量趋势对比如图1.1所示。
中国汽车市场井喷式发展,市场车辆保有量逐年增加,汽车后市场规模基本以每年9%+的速度在上升。但对于整车企业而言,如何进一步开发后服务市场,获取更高的附加利润亟待思考。2023年,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将达到6.9万亿元,维修保养行业产值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25%[1]。
1.2售后备件物流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汽车物流产业主要包括零部件物流、整车物流及售后服务备件物流三大环节[7]。其中,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我国汽车销量及市场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售后备件服务物流领域正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巨大的潜力。因此,国内学者纷纷加大了对备件物流领域的研究力度。
李玮和黄美娟(2017)对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备件物流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存在物流模式不合理、信息系统不健全、备件库存压力大及供应链协调性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如加速信息系统完善、强化备件库存管理、逐步转向分散式物流运作等[8]。孙剑斌和刘福来(2004)通过对备件物流特点及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备件物流管理工作是衡量企业服务水平与提升用户满意度中的重要指标。其他研究者也对降低备件物流成本及提高效率展开深入探讨[9]。陆薇、宋秀丽、高深(2010)认为,备件物流目标应是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10]。郭桂林、傅斌等(2013)基于备件物流特性,从物流模式、库存管理、IT技术应用等多角度,探讨如何构建高效、快捷、可靠的汽车售后备件物流服务体系,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售后供应链竞争力[11]。此外,张群(2019)研究出适用于汽车备件物流决策工作的VRPSDP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双向物流因素和路况因素,符合实际汽车备件配送状况[12]。崔益明和朱道立(2004)从停产、服务保证期、逆向物流三个角度研究停产后末次订货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13]。
第2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汽车售后备件的分类
依据生产来源的不同,汽车售后备件可以分为原厂件、配套厂件、副厂件、通用件以及进口件。原厂件作为最高品质保证的代表,由整车厂的配套厂家按照严格的标准制造。这些备件上印有主机厂的专属标识,通过整车厂售后部门的统一调度,经由中心库及各地中转库,精准地供应至各经销商门店。配套厂件的市场份额很大,由为整车厂提供配套服务的厂家生产,满足一定的质量标准,而且能够直接销售至市场,配套厂件市场中也存在通过非正常途径销售的产品。副厂件则是指那些并非由整车厂的配套厂生产的备件,而是由其他配套件生产企业所生产,这些企业在技术水平和生产经验上或许有所欠缺,因此市场上存在较多的假冒伪劣产品。通用件作为一类特殊的备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像机油、蓄电池、冷却液等通用件,可以供不同主机厂及不同车型共同使用。进口件是指从国外采购的备件。
除此之外,还可以按照备件的性质将备件分为易损件、维修件、消耗件及基础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部分备件会因日常操作中的自然磨损而导致性能降低或失效,例如火花塞、摩擦片以及制动盘等备件,这类备件被定义为易损件。另外,当车辆遭遇交通事故并因此遭受损害时,某些备件可能无法继续正常工作,如保险杠和大灯等,这些备件被称为维修件。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备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频率的增加逐渐丧失效能,如皮带和空气滤芯等,这些部件需要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替换。汽车还包含许多其他备件,这些备件通常具有较高的耐用性,因此在常规使用情况下无需更换,例如曲轴、缸体和底盘等,这些部件被归类为基础件。
2.2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
2.2.1物流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物流一词的出现最早源于美国,阿奇·萧在1915年出版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的书中指出“物流是将产品更经济、更及时地送到客户手中”。拉尔夫·布索迪在1927年出版的《流通时代》的书中,对物流的称呼初次使用了Logistics一词,从而为物流的概念奠定了基础[45]。
在社会再生产的框架内,物流管理遵循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客观规律,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原理和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监督。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实现物流活动间的最优协同与配合,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及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基础,包含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物流管理主要关注物资采购、运输、配送、储备等具体环节,致力于保障企业间的物资流通活动的高效进行。而广义物流管理则进一步拓展到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即通常所说的供应链管理,从而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物流管理关注物品流动与存储,包括备货、配送、库存管理等,核心目标为确保物品安全、准确、高效地流动,以满足客户需求和企业效益。
第3章 H品牌汽车售后备件物流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18
3.1 H品牌销售有限公司简介 .............................. 18
3.2 H品牌汽车售后备件物流管理现状 .................. 19
第4章 售后备件物流管理优化方案 .......................... 27
4.1 备件物流管理优化方案设计思路 ................................. 27
4.2 备件物流网络优化 ...................................... 28
第5章 优化效果与保障措施 ........................... 54
5.1 优化效果 .................................. 54
5.2 保障措施 ................................ 55
第5章优化效果与保障措施
5.1优化效果
通过对物流网络的优化,将南京库升级为第二个中心库,极大的缩短了长江以南供应商的供货距离及时间,降低了其运输成本,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以博世(苏州)为例,在构建的双中心物流网络中,入库南京库后,单一供应商一个月可节省费用接近两万元。通过备品双中心库项目运行,实现重点供应商就近入库,在物流效率及运输成本全面优化,预计可实现供应商就近送货入库,物流效率提升60%;降低供应商送货运输成本及库间调拨成本,预计优化200万;缩短备件到货时间,市场欠货降低10%。
通过上游、中游及下游三个层次的备件供应管理的优化,上游通过备件同步产能规划,借助信息一体化平台,实现高效备件筹措,实施周到货方案,增加到货频率,预计库存周期可降低0.25个月,提高资金使用率;并且优化供应商考核机制,建立约谈及退出机制,保障供应完成率,预计2024年实现供应商供应率98%。中游通过差异化备品布库保障,提高各地区备品供应的精准度,提升民用车备品保障,加强要客备品储备前移;基于双中心物流网络优化的日调拨方案有助于减少库存积压,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预计2024年备件即时供应率达到95%。下游通过店端能力提升、欠货管理优化、仓储/运输管理提升,完善备品销售、运输管理体系,提升销售公司对店端支援效率,预计2024年实现体验中心品种在库合理率90%;48小时到货率92%。
第6章总结与展望
6.1总结
本研究以我国H品牌汽车售后服务公司备件物流管理工作为对象,深入探讨该公司物流管理流程,分析其问题及成因。为实现研究的系统性,本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和著作,全面掌握备件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对问题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剖析和优化。
研究首先针对单一中心物流网络展开,构建双中心物流网络,将南京库从中转库升级为中心库,使长江以南的供应商就近入库,实现一南一北的双中心物流网络布局,并在此基础上从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层级对备件供应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缩短备件供应在途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备件周转率。
其次,基于双中心物流网络开展库存控制优化,针对在产车型常规订货,根据备件需求特点选定三个需求预测模型,确认参数并进行验证,制订新车型首次订货和停装车型一次性订货需求预测的标准预测流程。同时,优化标准库存量模型参数选择,得出更准确的订货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备件流通效率。
本研究最后一步为备件物流数智化平台搭建,打通销售公司和生产工厂以及供应商之间的全过程信息传递壁垒,实现订单信息流、备件交期、备件结算、供应商管理的系统高效传递,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库存成本;实现备件物流全过程透明化,提高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