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物流论文,本文通过供应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其供应商韧性的表现,对供应链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方案。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供应链安全事件频发的情况,促使各界对供应链的关注由“效率”转向“安全”和“韧性”,加上国际关系紧张,部分发达经济体相继对我国实施“中国+1”或“中国+N”等“掣肘”和“围堵”的战略思路,供应链韧性和安全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直接关乎我国的高质量发展,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外循环进行“延链”、“稳链”,统筹国内大市场通过内循环赋能“补链”、“强链”,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浪潮中打造“内强外韧”。张杰研究全球供应链在中国国情发展中提出,需要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重点推动全球各种形式的区域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形成,作为深化对外开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策略[1]。
但是因各种突发事件影响,当前供应链普遍面临“断链”、“脱钩”等风险,供应链中断的现象时有发生,供应链中断及其引发的供应链系统问题,共同造成供应链脆弱性。处理解决以及克服供应链的脆弱性问题的根本是降低供应链对中断的敏感性,同时也降低供应链中断的发生概率,增强供应链的抵抗中断能力和恢复能力,即增强供应链的韧性[2]。在复杂、不确定的市场背景下,韧性已经成为供应链重要的战略能力,使供应链能够在预测、适应、应对以及在不可预测的事件干扰后迅速恢复,帮助企业在逆境中回弹,同时保证竞争优势[3]。富有韧性的供应链可以帮助企业在遭受内外部风险扰动事件时,控制其供应链链条企业的负面影响,同时对于供应链企业的自身优化和升级也起到一定作用,进一步增加企业竞争优势,供应链韧性的相关研究现在已经成为了供应链管理领域中热点问题,但是对于如何发掘企业供应链的韧性影响因素以及韧性提升策略等一系列可落地有针对性的研究还未形成成熟的体系,需要学术界和企业双方合作,探寻企业痛点解决供应链问题。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者们对于“韧性”和“供应链韧性”的内涵研究呈现百花争鸣式现状。韧性概念是由国外的“Resilience”一词引入,国外很多学者就此提出其概念理论,但目前对其名词的定义界定尚未完全统一。早期主流学者们对于“Resilience”的定义分别从破坏后的吸收能力或者是恢复的水平以及适应的范围条件不同角度提出内涵理论。20世纪70年代,生态学研究领域首次引入“韧性”(resilience)概念,生态学家Holling注意到韧性属于系统的固有特性,并将其定义为系统吸收外部干扰的能力[4]。Westman(1978)也基于生态学研究,则认为resilence主要强调在系统受到极大破坏后能够迅速恢复到破坏前原始水平状态的恢复能力[5]。Fiksel考虑到韧性的适用环境,将Resilience定义为在极其不确定性情况下,系统的生存、适应及发展的能力[6]。随着韧性理论在学术界逐渐被认识,韧性的概念也从生态学科扩展到其他学科,同样受到了经济学科供应链研究领域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和研究,并衍生出了“供应链韧性”的概念。
2003年,Rice和Caniato提出“供应链韧性”的概念,认为供应链韧性是供应链系统应对意料之外的中断并恢复正常运营的能力[7],Helen[8]和Martin[9]补充提出,供应链韧性是在某一供应链系统受到干扰后发生供应链中断现象,然后供应链能恢复到原始状态或提升到优于原始状态的能力。2004年Christopher和Peck首次将供应链韧性归纳其内涵为“供应链在发生扰动后恢复到其初始状态或者更理想状态的能力”[10]。对于供应链韧性的概念,不同学者不断提出其他新的内涵,Ponomarov和Holcomb(2009)就建议将供应链韧性定义为“供应链为潜在的突发事件做好准备、发生中断后做出反应并快速恢复的能力”[11]。
第2章相关理论与方法
2.1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
我国《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对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组织所形成的网链结构”[67]。供应链指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所有原材料、半成品、资金和信息在生产加工、流通运输以及节点和终端消费等各环节的运行过程。供应链管理即对这一过程中的信息、库存水平、计划等进行管理,提高整体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水平。
供应链作为一个系统,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的多层网链结构,把企业看成节点,供应链企业的组成跨度和层次都不同,且面对用户需求的情况下,节点企业会需要根据市场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形成动态的类似网络链系统,结合下图2-1了解供应链的结构。
2.2韧性及供应链韧性管理
国内外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韧性(Resilience)”最早是被应用在物理学领域,物理学家用其来表示材料的特性,或者用来描述材料抵抗外部冲击以及在外力作用下稳定性的能力。直到1973年,生态学家H0LLING首次发表《生态系统的韧性与稳定性》的一文里,将Resilience一词和其思想来应用到生态研究领域,韧性(Resilience)一词逐渐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被应用,并且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被赋予了韧性新的内涵,韧性一词也在学术界及社会各领域中广泛流行。韧性概念先后被应用到了物理学、心理学、系统生态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韧性一词应用的演化和发展经历了工程韧性、生态韧性和演化韧性(社会-生态韧性)三个阶段,认知从“平衡性”到“适应性”的演变,其内涵也从“抵抗和恢复”扩展到“抵抗、恢复、吸收、适应和创新”;从“回归原状态”发展到“适应新环境,提高抗干扰能力”。全面的理解韧性一词的含义对进行理论知识的外延应用十分重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工程建设的发展,韧性一词的内涵也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生态系统韧性和物理系统韧性,80年代社会韧性,90年代心理学韧性,21世纪初组织管理韧性的支撑下,供应链韧性性作为一种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手段逐渐为学术界所认知。
自Rice(2003)[5]、Christopher(2004)[8]依次提出供应链韧性概念,供应链韧性研究热度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并在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权威期刊。供应链韧性的内涵和本质有较强的共识者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研究。尽管学者们对供应链韧性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对其内涵的认识趋于一致。Rice和Caniato教授早在2003年提出了“供应链韧性”(Supply Chain Resilience)[5],随后2004年,Christopher和Peck教授首次对其进行了定义即“供应链受到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原状态或者更加理想状态的能力”[8]。供应链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风险,不确定性伴随着供应链的脆弱性,而供应链的韧性、柔性和鲁棒性、敏捷性都能够有效的应对供应链系统的不确定性,几者既有是因果关系,又有相互作用。具备韧性的供应链兼具鲁棒性的系统稳定性,柔性的适应性以及敏捷性的迅速,还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供应链系统水平的恢复。从供应链韧性能力的视角看来,可以认为柔性、敏捷性和鲁棒性是韧性的三个属性,只是韧性更加注重供应链的恢复性。
第3章 河北捷鑫供应链管理现状 ...................... 25
3.1 公司概况 .................................. 25
3.1.1 公司简介 ........................... 25
3.1.2 公司组织架构 ............. 25
第4章 河北捷鑫供应链韧性评价体系构建 ..................... 33
4.1 供应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3
4.1.1 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分析 ...................... 33
4.1.2 一级指标的选取 .................................... 34
第5章 河北捷鑫供应链韧性提升对策 ........................... 57
5.1 恢复能力提升对策 ........................ 57
5.1.1 加强与配送第三方合作 ............................... 57
5.1.2 提升装卸搬运设备技术水平 ...................... 58
第5章 河北捷鑫供应链韧性提升对策
5.1 恢复能力提升对策
物流支持效率造成恢复能力不足,恢复能力提升策略以物流支持为主,同时考虑应急计划水平,应急计划的提升也同样可以通过物流管理路径实现。
应急计划表现差主要原因是物流运营主体不恰当,配送模式单一导致配送效率受限且成本过高,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客户配送需求;物流支持不足有三个方面,包括配送模式单一的背景下,装卸搬运设备较为落后,造成货损严重、配装效率低下。还有就是物流配送线路不够科学化,配送费用成本和时间都大大增加,所以韧性恢复能力的提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
河北捷鑫物流管理主要问题是物流运营主体选择单一以及配送系统的包括货损严重、部分配送车辆装载率低、个别车辆超载运输等主要问题,导致整体的捷鑫物流管理配送成本较高而效率较低,出现订单激增时期配送资源短缺、配送过程失控、管理脱节、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供应链韧性的恢复能力表现比较差。在企业的配送能力方面,虽然公司拥有20辆配送车可以基本满足市区内的配送需求,但是配送汽车的运力有限,并不能承担远距离、大载量的配送任务,所以总体上企业的配送能力只能处于一般水平。但是基于在配送对企业的供应链韧性重要性考量,如果有完善稳定的物流配送系统保障,则可以大大的加快供应链韧性的恢复能力,同时科学化的物流配送系统也会带来一定的成本节约,从而增加公司的营收,所以,综合考虑增加配送模块的第三方合作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会提高配送能力。
结论
本文以河北捷鑫供应链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的现场调研和广泛的资料查询,基于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运营和主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深入分析,明确指出河北捷鑫供应链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现存的突出问题,通过供应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其供应商韧性的表现,对供应链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方案。最后,通过供应链韧性效果评价证明了提升方案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分为两点:
第一方面是模型方法层面,本文根据河北捷鑫企业类型构建了供应链韧性的评价体系配合组合加权-TOPSIS的评价方法,选取预测、反应、适应、恢复、学习这五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充分考虑河北捷鑫物流商贸的企业类型,选取了物流支持、供应商数量、供应商可靠性、绿色环保能力、应急管理等影响因素来表现企业供应链韧性,补充了物流商贸型企业的供应链韧性评价机制。
第二方面是企业策略层面,本文通过对河北捷鑫供应链管理的现状掌握基础上,判断其存在供应链协同能力差、供应链节点信息不流畅、物流运行成本高、采购方式不合理、供应商管理粗放等问题,结合供应链管理的思路,对河北捷鑫供应链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是因为供应链韧性管理不当所导致供应链问题现象。然后通过供应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河北捷鑫供应链韧性的客观评价,通过评价结果证实捷鑫的供应链韧性管理水平偏低,从而针对各评价指标表现以及捷鑫的实际运营情况提出供应链提升策略。区别于其他供应链韧性评价的理论研究,本文的供应链韧性评价是更着重于制定河北捷鑫企业的供应链韧性提升策略,而且对于河北捷鑫的供应链韧性提升策略从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管理、信息化管理和可持续化管理,较为多方面地给出河北捷鑫的落地性提升举措。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