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物流论文,本文认为,根据资源获取逻辑,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市场逐渐在资源分配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获取与创新有关的有形资源上机制更加公平,国家所有权在有形资源获取上的优势在逐渐减弱,但由于与政府有较为紧密的联系,能够更快掌握政策支持的方向,在信息资源的获取上仍然优势明显。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我国明确提出在2035年左右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发展目标,可见创新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政策和时代的责任都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创新。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水平的重要体现,作为我国创新的重要主体,企业肩负着重要的创新任务和使命。
同时,近年来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纷繁复杂,例如中美贸易纠纷、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等都影响着企业的正常经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挑战。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国际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变化提升创新能力,以保持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维持国家经济运行稳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这更加要求企业注重创新的效率,使创新更具时效性。只有提高创新效率,企业才能更快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保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企业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提升离不开与创新相关的资源获取和利用。例如,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数据是它们的重要创新资源,创新就需要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应用;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高效的电池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是它们提高创新效率和产出的关键资源。除了这些关键的技术资源,人才、资金等资源同样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创新活动。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与创新有关的资源获取及利用,以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和产出,推动我国实现创新型强国的发展目标。
1.2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包括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两个方面。
(1)理论意义
在理论意义上,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虽然已有大量文献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创新进行了研究,但较少有学者从国家所有权对创新效率提升的影响路径这一角度进行探究。因此,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探究国家所有权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其次,本文还将探究创新搜索在国家所有权与创新效率之间所起到的作用。这一问题也是当前研究领域较少涉及的方面,本文的探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混改与创新关系的理论研究。
其次,本文的研究还将探究制度发展水平、企业吸收能力等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研究能够进一步补充和拓展国家所有权与创新的相关文献,为混改与创新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因此,本文的理论意义不仅在于深入探究混改与创新关系的本质,还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2)实践意义
本文的实践意义同样重要。通过探究国家所有权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路径,可以进一步明晰混改影响创新的作用机理,为企业创新绩效率提升提供股权结构上的参考。同时,通过分析制度发展等情境因素对混改与创新关系的影响,可以为企业在不同环境下如何更好地提升股权结构对企业创新促进作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此外,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为企业创新和混改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2.1.1制度逻辑理论
制度逻辑是制度逻辑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社会中规则、文化、信念等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和价值观(Thornton and Ocasio,1999)。它与资源获取、利用和企业创新之间有密切关系。制度逻辑的存在会影响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从而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前,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运营模式都是单一的,企业也往往由单一的制度逻辑主导。随着混改的推行,国有企业逐渐呈现出了制度逻辑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制度逻辑促进了企业在决策和行为上更加灵活多样,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Thornton,2002)。
制度逻辑的多元化对企业的组织活动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不同的制度逻辑会影响企业如何获取与经济活动和创新活动有关的资源。例如一些企业可能更注重社会资源的获取,而另一些企业则更注重运营、研发等经验的积累。其次,不同的制度逻辑会影响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如何使用分配资源。例如,一些企业可能更注重在成本控制上的投入,而另一些企业则更注重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这些不同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和最终的经济效果。
此外,制度逻辑的多元化还会影响到企业内部的运作。例如,企业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上的选择可能受到来自不同制度逻辑的影响。不同的制度逻辑会促使企业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以适应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同时,这些不同的选择会影响到企业内部的协调和沟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生产效率。
2.2文献综述
2.2.1国家所有权的相关研究
在我国,国家所有权是指国家控制和管理的企业所有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国家所有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有文献在很多方面阐述了国家所有权对国家、企业的积极作用。国家所有权可以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余汉等,2021),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李文兴和汤一用,2021),并保障国有企业的战略地位和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民生福祉(白俊和王婉婉,2017)。国家所有权在企业运营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提升企业债券评级(Wang et al.,2022);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刘惠好和焦文妞,2022;杨北京和冯璐,2019);提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王爱国等,2022;Qian et al.,2008);提高企业盈余管理能力(Gong and Choi,2021);保持股价的稳定性(Xie et al.,2019);有助于公司高管团队在不确定风险环境下保持战略定力等(Wu et al.,2021)。
除这些积极影响外,已有文献也研究了国家所有权的负向效应。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会因垄断的市场地位或者垄断的社会资源形成不公平的社会竞争,从而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导致社会公众的不满(郑志刚,2015)。另外,由于政府拥有对于国有企业主要管理者的人事任命权,往往能够给国有企业经营施加比较强的干预,加之多级代理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损害了国家所有权的大众形象(周黎安,2007)。此外,已有学者研究发现,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过度干预会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郑国坚等,2017;王淼,2016)、并购绩效(潘红波等,2008)、内部控制有效性(赵惠芳等,2015)以及国际化进程(Cazurra and Li,2021)等,造成企业的过度投资(唐雪松等,2010)与效低下(丁彦和王晓兰,2016)。正因如此,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国家所有权资本的监管和管理,保障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鼓励国有企业改革和创新,促进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王曙光等,2019)。与之相反,民营企业则有运行效率高、经营目标明确的优势,但是也存在融资约束强、资源获取渠道不足等问题。因此,提升企业投资主体的多样性,在企业中引入不同的所有制资本成为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克服自身问题,寻求更广发展渠道的优先路径(胡叶琳等,2023)。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19
3.1 理论模型 ....................................... 19
3.2 研究假设 ..............20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30
4.1 样本与数据 ...................................... 30
4.1.1 数据来源 ............................................ 30
4.1.2 样本选择 ................................. 30
第五章 数据分析 ................................. 42
5.1 描述性统计 .............................................. 42
5.2 相关性分析 .................................... 43
5.3 假设检验 .................................................. 45
第五章 数据分析
5.1描述性统计
在数据收集完成后,本文首先对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以便更好了解各变量的取值特征以及样本分布情况。表5-1报告了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包含各变量的观测值、均值、标准差、最小值、中位数以及最大值等。整体上来看,数据既有聚合度,又有离散度,遵循了大数据的正态分布要求。
根据表5-1中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本文被解释变量企业创新效率InnoEff的最小值为0.035,最大值为0.295,标准差为0.061。这表明所选择的样本中各企业之间的创新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研究价值。创新搜索广度ISB的均值为0.659,标准差为0.459,表明样本企业创新搜索广度的平均水平较高,且企业间创新搜索广度存在明显差异。创新搜索深度ISD的均值为0.027,取值从0到2.4不等,这表明创业板企业的创新搜索深度普遍较小,但极差较大,且不同企业之间创新搜索深度的水平存在差异,样本中个别企业具有极强的知识深度加工能力。国家所有权Soe变量的均值为0.012,表明样本企业中国有大股东占比普遍较低,但国家所有权样本的取值分布较为广泛,为我们提供了不同国家所有权占比的企业的样本信息,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保障。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6.1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制度逻辑理论、产权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从资源获取逻辑和资源利用的综合视角,引入国家所有权、创新搜索、创新效率、制度发展水平、企业吸收能力等变量,构建了国家所有权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路径探究的研究模型,共提出了10个研究假设,其中5个为主效应的研究假设,5个为调节效应的研究假设。经过实证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共得到了以下的研究结论:
首先,国家所有权对创新搜索广度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创新搜索深度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实证研究,国家所有权在与企业创新搜索广度的回归中系数显著为正,而在与创新搜索深度的回归中系数并不显著,假设H1、H2均得到了验证。本文认为,根据资源获取逻辑,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市场逐渐在资源分配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获取与创新有关的有形资源上机制更加公平,国家所有权在有形资源获取上的优势在逐渐减弱,但由于与政府有较为紧密的联系,能够更快掌握政策支持的方向,在信息资源的获取上仍然优势明显。因此,国家所有权能帮助企业获取更多与创新有关的信息,有助于企业创新搜索广度的提升。但是,通过政府获得的信息往往是大方向性的、异质性的,深度信息的掌握仍然有赖于企业的研发积累,是由企业长期发展过程决定的,因此国家所有权对企业创新搜索深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第二,企业创新搜索广度和深度的提升有助于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通过实证研究的分析,创新搜索广度、创新搜索深度与企业创新效率回归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假设H3、H4均得到了验证。本文认为,根据资源依赖理论,创新效率的提升离不开包括信息在内的各类资源的支撑,因此不论是广泛搜索获得的异质性的信息还是深度搜索获得的深度科研创新信息,都有助于企业确定良好的研发方向,从而更好收集、分配企业与创新有关的资源,提高研发的效率,因此,创新搜索广度和创新搜索深度都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