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论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集体经济组织“代账制”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该模式运行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这对补充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理论和解决当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及利益有关方的权益,对于推动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国家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有着重大意义。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农业部认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中国农业改制中带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变革,直接关系到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基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目标是科学地确定农民成员身份,明确土地所有权利益关系,壮大乡村新兴集体经济;管好、用好乡村集体所有固定资产,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集体机制,促进乡村集体所有固定资产的保值增长;进一步履行好对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对集体经济活动的民主监督权限,形成有效保障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的民主政治管理体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研究的A县是全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账制”模式是A县产改革工作中的创新亮点工作,论文基于此背景下展开研究。
1.2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主要通过对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完成后的A县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分析该选择模式的原因,总结该模式的特点,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账制”财务管理模式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结合评价结果对该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研究,能够为其它地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提供理论借鉴,同时补充现阶段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理论研究。
现实意义:期望通过此项研究,可以对A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总结该模式的特点,评价该模式的效果,对该模式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既可以对A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设计指明方向,也可以为其它地方研究财务管理模式时提出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从而可以更有效的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保障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及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推动和发展集体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意见》要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包括:第一,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第二,明确集体资产所有权;第三,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财务管理,切实做到财务公开;第四,确认集体组织成员身份,解决成员边界不清问题;第五,自二零一七年开始,用五年左右时间把集体经济组织股份确权到人,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第六,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第七,搭建平台,引导农村集体产权规范流转和交易。此次改革的特点可归纳为产权明晰到组(组织)、股份明晰到人[43]。
2.1.2农村集体经济
韩俊(1998)则认为,我国传统集体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集体资本集合,并否认生产资料私有产权[44]。高鸣(2019)等学者则提出集体市场经济的核心内容是集体所有制,以集体所有制为基本的工业生产运营社会活动,均可纳入集体市场经济范围[45]。在《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把农村集体经济界定为“集体成员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合作与联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2.2相关理论
国内关于土地所有权、农村产权制度、农村集体经济、农业集体经济、农村财务等这些方面的研究从农村产权制度变革前后一直到目前为止,研究数量较多。对于土地所有权论、委托代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村民自治论等方面,相比较来说,多角度的理论研究有所欠缺。
2.2.1委托代理理论
刘有贵(2006)提出委托代理的核心内容是处理在权益相冲突和不对称状况下,委派人对代理商的权益激励提问,即代理商问题。历经了三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国际委托代理理论已从原有的双边委托代理学说进一步蓬勃发展出多委托人学说、联合代理学说,乃至多任务代理学说[49]。金晶(2008)则认为,委托代理是指所有者可以将其持有的公司资本依照预先达成条件委派给经营者经营,但产权仍归股东出资人所有,由股东出资人依照股东出资股份行使剩余索取权和最终管理权,而经营方可以在委派人许可范围内,依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规定对企业遗产行使占有、直接支配、运用,或者作出必要的管理的权力[50]。
2.2.2内部控制理论
林钟高(2009)等学者,从交易成本理论和组织内部的合作理论入手,认为控制是指公司内部委派人和代理商相互之间,包括在委派人内部为了达到公司财富最大化而所进行的契约安排。它的本质属性,是与一个持续均衡利益相关的社会契约装置[51]。杨清香(2010)认为,控制的基本概念框架是指有关内部管理实践中的一般规定性原则和要素的合理认知,涉及内部管理的本质、对象、主题、目标、方式、准则和环境等的基本概念或理论基础要[52]。
第3章产权制度改革下A县村集体财务管理模式现状分析..........14
3.1 A县简介..........................................14
3.1.1 A县情况概述..............................14
3.1.2 A县农村经济发展特点...............................14
第4章A县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运行效果评价分析...................28
4.1评价体系的选择.....................................28
4.1.1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28
4.1.2识别财务管理模式运行效果的影响因素..........................28
第5章A县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0
5.1 A县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40
5.1.1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体系需加强独立..........................40
5.1.2村集体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40
第5章A县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 A县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5.1.1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体系需加强独立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特别法人,应当拥有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A县在产权制度改革后进行了政经分离,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交叉任职,使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体系不够独立。
5.1.1.1法人治理结构不够独立
A县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治理中,虽然在制度中明确了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职责和职能,也明确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产生方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理事会与监事会成员与村两委的交叉任职情况较多,这样使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独立。尤其是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产权变更、筹资管理和运营管理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时,不能够形成独立的决策。
5.1.1.2财务管理体系不够独立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要保护成员的利益,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使用效率,保证净资产的保值增值,兼顾履行社会责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体系是在这一目标下,不仅要保护成员的利益,还要使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价值化管理的体系。A县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代账制”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分开,也制定了较为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代账制”与之前委托与农经站相比只是更合理合规,相较于以前增强了外部独立性,但是在在村集体内部在村民自治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来说还缺乏相对独立性。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全文总结
本论文以A县财务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为主要研究背景,总结产权制度改革政经分离后村集体经济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提出的新要求;介绍A县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账制”模式的特点,并且运用对比分析法比较A县在产权制度改革前后两种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异同点;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集体经济组织“代账制”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该模式运行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这对补充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理论和解决当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及利益有关方的权益,对于推动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国家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有着重大意义。先将结论总结如下:
(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使村集体的机构职能分开、人员决策分开、财务核算分开、资产管理分开,这就要求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要健全组织机构,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业务审批流程,明确各自财务核算方式、提高业务水平。
(2)集体经济组织“代账制”的特点是村集体组织机构职能发生变化,村集体在坚持党组织的领导的同时进行政经分离;完善了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筹资管理制度、资产运营管理制度、收益分配管理制度;规范了村集体委托代理流程。
(3)运用对比分析法比较A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前后两种模式,相同点是两种模式本质上是委托代理制,都采用报账制,代理业务内容有许多相同的部分,都对各个核算单位实行统一管理,不同点是运行中心的属性一种是行政事业单位而另一种是公司,报账账程序上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报账不需要乡镇政府的分管领导审批,业务范围上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账制”业务范围更大,成立方式上更加进一步合法合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