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物流论文,笔者通过对我国传统的城乡配送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现有的城乡配送体系中不论是城乡之间的单向配送,还是邮政参与的双向配送,均存在着信息共享程度低、技术应用及智能化设施建设薄弱、配送成本高、运作效率低等问题,难以满足我国城乡之间日益增长的商品流通需求,因此,必须要找到一条适合目前我国城乡配送发展的体系。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提出了逐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经济发展格局,促进我国内需体系建设、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当前新经济发展格局下的关键要务。在以经济内循环为主体的背景下,扩大消费、新基建、城乡融合、环保产业变支柱是我国扩大内需的4项基本内容。因此,我国高度重视城乡配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关于组织实施城乡高效配送重点工程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的落实,健全城乡配送网络、减少物流配送成本、提升配送效率成为当前的重点任务。商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供销合作总社在全国范围逐步推进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这为加速形成高效集成、协同共享、融合开放、绿色环保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政企乡联动的基础上,城乡配送业务不断发展,高效配送体系初步建立,但现有的城乡配送体系中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技术与智能设施建设薄弱,运作效率低,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城乡配送体系需要不断发展新的模式来适应城乡之间日益增长的商品流通需求,如何完善城乡配送体系、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等数字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物流数字化占据主导地位,这为城乡高效配送的智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本文将在深入剖析我国现有城乡配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经济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城乡配送智慧化发展的趋势,提出城乡高效配送智慧化运作体系,打造智慧化城乡双向配送链条,实现了各运作环节中的数据自动获取、可靠传输、及时共享、可视化展示及集成化管理。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价值研究
(1)经济双循环的战略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江小涓(2021)等指出,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同时,内循环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双循环发展”的构建,需要我国将扩大内需作为首要任务,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发展主线,把提高自主创新发展潜力作为主要建设方向,将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作为关键支撑[2]-[3]。王一鸣(2020)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深入新发展理念,加快促进“双循环”能够畅通我国经济内循环、发挥我国市场规模优势、促进我国在国际合作竞争中占据新优势[4]。韩彩珍(2021)等认为随着我国智能技术不断进步以及在各个领域的渗透,凭借着在丰富资源发展、调整生产结构、共享价值创造与协同集成分工等方面产生的优势,将对实现国内大循环战略目标起到革故鼎新的效用[5]-[6]。何大安(2021)通过建立分析框架,以理论模型为主导,将以数字经济为背景的内循环为主要考察对象,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成功实现内循环为主要战略目标这一行动可能性[7]。
(2)经济双循环的社会及经济价值
简单来说,双循环就是将国内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发展,保障国内市场循环流通,结合国际分工和协作,共同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发展。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加需求的内生动力,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通过增加新业态和新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透过数字生态系统挖掘服务消费潜力[8]。詹花秀(2021)提出扩大内需、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不单依赖于发展方式的改变,更需要占据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实行“以技术换市场”的方针,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9]。胡炜(2021)认为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也成为促进内循环的重要一环,作为新格局的起点和基础,需加快农村、农业设备及设施建设、协调我国农村农业生产结构、努力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10],同时,应通过城乡融合调整消费结构、进一步完善农村商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资源双向流通“新商路”[11]。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2.1我国的经济双循环新格局
2.1.1经济双循环的内涵
经济双循环一词中的“双”代表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的含义是指国内市场结合国际市场,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合作用,实现我国更加强劲有力的可持续发展。在传统国际经济循环不断弱化、受阻的情况下,构建经济双循环理论是我国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主动把握,也是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主动应对,是把握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主动抉择。要想推进“双循环”新经济发展格局,必须要转变之前“两头在外”的方式,从过去的国际大循环转变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从之前开阔国际市场转变为更加充分的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利用我国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规模优势,挖掘我国工业体系、生产动力的潜能,开启更加开放、规模更大的市场,推动国内大循环畅通发展,拥有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循环[2]。
新格局下依然要确保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非是封闭起来只进行国内循环,而是挖掘内需潜力,打开市场,从而更好的促进国际双循环。只有打通国内经济循环,使国内市场、产业、资源等要素循环畅通,才能进一步利用国际资源要素,既加快我国内需体系建设,又提高国内的产业动力和技术水平,逐步打造在国际经济合作竞争中的新优势,这些要求既顺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更是推动我国自身发展的要求[3]。
2.2城乡高效配送
2.2.1城乡配送的含义及价值
物流中的“配送”一词,主要是指为满足一定经济区域内的居民、企业、单位等各类服务对象的需求,经过加工、分拣、包装等步骤,提供货物的运输服务,在指定的时间内,送至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城乡配送体系就是指农资产品、日常用品、农产品在城市、农村之间流通所形成的双向体系。总的来说,城乡配送聚焦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关系,由城市配送中心实现工业品“下行”到农村、农村实现农产品“上行”到城市,城乡配送的实施方案中包含如何解决体系中的各类需求、如何协同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仓配、运输等环节,配送车辆的道路通行以及货物周转等问题。建立城乡配送体系是发展流通、促进消费、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打造高效的城乡配送体系,才能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确保城乡之间商品畅通,为扩大消费奠定基础。近些年,国家政府正在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积极打造高效的城乡配送体系,为完善城市配送网络、构建农村配送网络、加强城乡配送网络提供支持。
2.2.2城乡高效配送的基本模式与运作体系
我国城乡高效配送的基本模式主要有统仓共配模式、产地仓集货模式、线上线下一体化配送模式[56]。
统仓共配模式。统仓共配也就是仓配一体化,其是近年来在物流仓储方面和配送领域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通过整合“仓储+配送”实现物流和商流的分离,减少货物在流通中经过复杂众多的物流环节,提升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缩短配送周期。统仓共配模式实现了商品的仓储及配送业务流程的有效衔接,在对货物进行实时跟踪和准确定位的同时,减少环节中的出错率。
产地仓集货模式。产地仓集货模式是指将仓库建立在供应商产地附近,这样供应商可以就近送货入仓,能够实现物流的集约化、规模化。该模式下,企业拥有的运输资源,通过设置的产地仓向分拨中心、转运中心进行多频次、小批量的补货,优化备货结构,提高现货率。通过设置产地仓实现在途库存增加,库存面积减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货物滞销,降低了采购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仓库与上下游的沟通成本。
第三章 城乡配送运作体系的现状及智慧化趋势分析 ................................ 16
3.1城乡高效配送对经济内循环的促进作用 .......................................... 16
3.2 现有城乡配送运作体系分析 ..................................... 17
第四章 城乡高效配送智慧化运作体系的架构设计与功能解析 .......................... 25
4.1体系架构设计 ............................................ 25
4.1.1总体运作体系架构 .................................... 25
4.1.2 基础功能模块架构 ......................................... 28
第五章 城乡高效配送体系中的智慧配送建模与算例分析 ......................... 39
5.1模型构建 ...................................... 39
5.1.1问题描述与假设 ................................ 39
5.1.2数学模型建立 ........................ 40
第六章 经济内循环主体背景下城乡高效配送智慧化运作体系的保障机制
6.1完善线上平台的信息共享机制
6.1.1完善信息的全流程管理制度
完善信息的全流程管理,应用信息技术、智慧化手段实现城乡配送全流程的运行状态跟踪、过程管控和实时动态优化,有助于横向打通配送与仓储环节活动,不断增强体系中各环节的全面感知、实时预测、动态调整的能力,不断提升各信息的全流程管理水平,从而逐步实现配送体系全要素的动态配置和全局优化。因此,应当更加完善信息的全流程管理制度。
明确从信息收集到验货签收的整个业务流程以及各利益相关者的业务需求,建立各利益相关者的协同领导和协调机制,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与可用性,统筹协调业务流程的信息跟踪与动态优化,推进沿配送体系架构的纵向管理制度、沿业务流程的横向信息收集制度,必须建立并完善可执行的信息全流程管理制度。
6.1.2增强信息的集成化管理
信息的实时性以及完整性,能够提高企业决策效率、降低试错成本,通过物联网技术,收集全业务流程的信息。基于信息的可复制性和协同性,在智慧化系统中进行融合汇总,能够增强信息的集成化管理水平,从而有助于实现城乡高效配送体系全流程的信息追踪和快速反馈。
要想增强信息的集成管理水平,应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建立基于信息资产化的管理机制,形成包括智能化建模、信息资源服务在内的信息知识采集平台。此外,为加强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应当完善信息的采集范围与技术,采用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等,开展多源异构信息在线交换与集成共享,从而增强信息的集成化管理。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结论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完整内需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是当前的关键要务。在此背景下,我国物流业迎来了信息技术、智慧物流、市场升级等发展机遇,城乡高效配送作为实现经济内循环的重要一环,对提升农产品和工业品流通效率、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以城乡配送为研究对象,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下,提出城乡高效配送智慧化运作体系,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我国传统的城乡配送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现有的城乡配送体系中不论是城乡之间的单向配送,还是邮政参与的双向配送,均存在着信息共享程度低、技术应用及智能化设施建设薄弱、配送成本高、运作效率低等问题,难以满足我国城乡之间日益增长的商品流通需求,因此,必须要找到一条适合目前我国城乡配送发展的体系。
(2)结合当前经济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城乡配送智慧化发展的趋势,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下,打造了智慧化城乡双向配送链条,提出了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城乡高效配送智慧化运作体系,从总体运作、基础功能模块、技术系统三个方面对该体系进行架构设计并进行功能解析,相比于传统的城乡配送体系,本文提出的城乡高效配送智慧化运作体系能够实现信息高度共享、数据可靠传输,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设施,实现业务数字化、运作智能化、场景透明化,能够有效降低城乡之间的配送成本,提升配送效率。
(3)基于城乡配送特点,模拟出配送问题,以城乡高效配送智慧化运作体系中最核心的双向配送过程中的需求满足、车货匹配、路径优化、效率及成本优化为基础参量,进行模型构建、算法求解和算例验证,并与传统城乡配送体系下的配送过程进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体系下的配送过程中产生的总成本更小、客户满意度更高,证明了城乡高效配送智慧化运作体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