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物流论文范本:企业IT能力、供应链敏捷性与物流绩效的关系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29 20:09:32 论文编辑:vicky

本文是一篇物流论文,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相关学者文献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了本文的初始量表,对量表进行了小范围的专家访谈,删除了IT能力下不适合本文研究的题项,得到修正量表,将修正后的量表进行了问卷前测,检验是否适合本研究,最终确定了37个题项,适合本文研究的量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到来,提出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IT技术为导向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工业发展目标[1],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从单机应用到互联网应用,从简单的表格处理到复杂的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技术在不断升级换代,IT技术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信息技术应用高潮[2],事实上每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和通信技术,对于供应链敏捷性的发展信息技术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运用信息技术在供应链敏捷性中获取竞争优势正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因此在企业的竞争中需要有更高效和有效的信息技术能力来促进供应链敏捷性的发展。

物流论文怎么写

党的十九大[3]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方针,也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指名了方向。智能制造成为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3],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过渡,成为了目前我国制造行业转型的一个发展趋势,随着一系列国家方针的提出,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与智能制造的融合,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相融合是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的趋势。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多样化的情况下,客户的需求变得多样化,企业想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就应该建立敏捷的市场供应链网络,能够及时感知到客户的需求并进行及时的反馈[4],IT作为信息的载体在企业的供应链敏捷性以及物流绩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目前我国在供应链敏捷性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也越来越重视,同时供应链敏捷性作为一种动态能力,能迅速反应环境中的变化需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供应链敏捷性目前是企业发展必不可缺的一种竞争力引起了许多学者研究,因此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关注IT能力与供应链敏捷性的研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将IT能力划分为IT基础设施、IT管理能力、IT与业务匹配的能力的三个维度之下来探讨与供应链敏捷性、物流绩效的关系,旨在能够通过研究,分析模型得出IT能力、供应链敏捷性、物流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1.2.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根据现有学者研究出的成果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理论模型,填补了目前IT能力研究的一些空白,将IT能力的维度细分,从全新的维度研究了IT能力、供应链敏捷性与物流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实际意义:本文在运用企业资源基础观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的基础之上,将IT能力、供应链敏捷性、物流绩效三者结合起来建立关系模型,以制造业作为调研背景进行研究,旨在为制造业业提出合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设性的指导建议,使得制造企业能够在运营过程中提高整个公司运行效率以此提升自己的利益,在整个竞争市场中能够更具市场竞争价值。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资源基础观理论

资源基础观(the resources-based view of firm,简称RBV)1984年被Wernerfel[6]提出他认为资源基础观即为企业内部的资源,该资源是维持行业竞争优势的源泉,该说法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赞同,形成了最基本学派的的资源基础观,即为资源观学派的资源基础观。1995年Hunt [7]认为RBV理论是企业所能控制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流程、企业性质、企业所获得的外部知识和其他因素等,这些资产、能力等因素可以用来构建和实施有效而高效的市场战略,以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Jeffrey等[8]的研究结论提出,企业的竞争优势,特别是那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保持的竞争优势,都来自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资源是任何可以被认为某一公司的优势或弱点的东西,同时也是企业用来实施自己企业战略的有形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包括设施设备、公司资产等,无形资产包括人力、资本、专利、技术、知识、声誉、品牌形象、产品质量等[9]。资源单独使用是没法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一种资源只有同其他资源结合使用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能力被认为是企业利用其资源“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6]。资源基础观先后被Wernerfel[6] Barney[9]Peteraf[10]完善,形成了当今普遍认可的资源基础观理论,他们认为资源基础观的核心观点为资源在企业间的分布是具有异质性的,在市场中的表现为独特的资源和能力,这些资源和能力是宝贵的、稀有的、不可模仿的同时也是不可替代的,形成这些资源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竞争力。

2.2 IT能力

2.2.1 IT能力的概念

IT是指有关信息的产生、传输、获取、存储、处理、显示和利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20]。2019年5月14日华为官方宣布,鸿蒙系统已经注册,这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来说是IT界的一个里程碑,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已经相继建立起了5G的基站,以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标志着我国互联网行业更进一步得到逐步发展,互联网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同时IT的发展也为企业带来了一种新的能力—IT能力[21]。

对于IT能力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大家各有偏差,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下对IT能力进行了不同的定义,2000年Bharadwaj[22]对IT能力提出了较为早期的定义,认为IT能力是对企业资源能力进行整合的一种能力,即IT能力是对IT资源的配置同其他资源一起整合来支持组织相关活动的一种能力,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学者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2004年Peppard等[23]的研究表明IT能力是将公司内部战略将其变为信息化系统组成部分、基础建设设施和资源配置的一种能力,以实现该公司战略。2005年曾庆丰等[24]在基于企业资源基础观的基础上,认为IT能力是企业通过实现某个目标而采取调用、部署和集成信息资源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该资源能力可以同企业间不同的其他资源与能力相结合。2010年张涛等[25]在基于信息技术视角提出IT能力的定义为:企业IT设备的性能和IT部门人员以及IT知识和技能对企业其他人工作业务的支持情况。2011年Young[26]提出IT能力是一种特定的组织能力的定义。2013年Taisir等[27]认为IT能力是通过IT基础架构功能作为IT组件(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存储)的组合和网络构成,通过对应用程序和实用程序来进行对业务用户的信息沟通。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16

3.1 研究假设 ................................................. 16

3.2 理论模型构建 .................................. 18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19

4.1 问卷设计 ................................................ 19

4.2 专家访谈及问卷完善 .......................... 21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27

5.1 数据来源 ............................................... 27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7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数据来源

正式问卷于2020年5月开始发放,并于2020年9月结束,发放时长为4个月。结合本研究的需要调查对象主要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供应链经理、各部门主管等,可以看出期望受访者有足够的知识来完成本次调查,以此来保证此次收集问卷的质量。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对问卷进行发放,一是通过电子邮件邀约填写问卷,笔者在实习期间获得公司合作供应商的联系方式,这些供应商均来自于企业资深供应链工作者,首先通过电话取得联系,表明问卷调研的意向,然后将其问卷通过邮箱进行发放。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得到80份问卷。二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调查,利用问卷星制作调查问卷,通过对同学朋友所就读各个地区高校MBA学生进行网络问卷发放。MBA学生中多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部门主管等,共发放360份问卷,回收得到220份问卷。通过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480份,回收得到300份问卷,剔除无效样本问卷81份,无效样本问卷为基本信息不全的,问卷填写不完整的,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19份,有效问卷率为73%。

物流论文参考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全文在基于资源基础观理论与动态能力的基础之上,对IT能力、供应链敏捷性、物流绩效三者之间的文献进行了回顾,提出了IT能力、供应链敏捷性、物流绩效三者之间的研究假设和理论框架模型,然后结合 219个样本数据对IT能力、供应链敏捷性、物流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相关学者文献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了本文的初始量表,对量表进行了小范围的专家访谈,删除了IT能力下不适合本文研究的题项,得到修正量表,将修正后的量表进行了问卷前测,检验是否适合本研究,最终确定了37个题项,适合本文研究的量表。

(2)本研究将IT能力作为自变量,物流绩效作为因变量,供应链敏捷性作为中介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IT能力下的三个维度与物流绩效、供应链敏捷性的关系,同时验证了供应链敏捷性的中介作用。最终得到供应链敏捷性在IT能力与物流绩效之间具有良好的中介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提供企业的敏捷性能够提高企业的IT能力同时提高了物流绩效。同时在IT能力、供应链敏捷性、物流绩效的关系中验证了四条显著路径即IT基础设施对物流绩效具有显著作用,IT管理能力对物流绩效具有显著作用,IT管理能力对供应链敏捷性具有显著作用,供应链敏捷性对物流绩效具有显著作用,得到了本文最初的写作目的,验证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