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MBA论文题目,笔者通过风险管理文化建设,XT 公司上下达成风险共识,绷紧风险管理这根弦,提升全员风险管理意识;通过组织风险管理培训学习,鼓励员工自主学习,考取相关专业职称证书以提升员工风险管理能力;搭建信息管理系统三方面保障措施来保障 XT 公司保前、保中、保后阶段风险管理举措全面实施。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拉动经济增长、解决人员就业、维持社会稳定、促进技术创新、加快市场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1]。而融资难、融资贵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担保公司作为连接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桥梁,是我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一股重要的力量。它的出现,发挥了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中介功能,通过解决融资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来帮助企业对当前的信贷成本加以管控,不仅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也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也为银行分担了风险。
从我国第一家担保公司成立至今,担保行业发展 29 年,经历了起步探索阶段(1993-1997 年)、基础构建阶段(1998-2002 年)、持续发展阶段(2003-2008 年)、规范整顿阶段(2009 年至今)[2]。2012 年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对担保行业也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2013 年,担保机构数量首次出现下降,2015 年以后我国经济维持 7%以下的 GDP 增长速度,整体消费需求不足,中小企业经营尤为困难,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中小企业违约风险提高,违约额上升[3]。受到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下降影响,加之一些担保机构操作不规范、风险管理能力较弱,导致业务风险上升,代偿发生情况不断增加,经营愈发困难,中小企业“担保难”成为新的症结之一[4]。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以及法规文件,极大的提高了担保行业规范化水平,比如,国家分别在 2010 和 2017 年颁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及《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2018 年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设立,在国家层面首次完善了融资担保体系,同年《条例》的四项配套制度发布,更加细致全面对担保行业做了细化规定,鼓励、支持担保行业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时间较长,日本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家,早在 1937 年,东京信用保证协会成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架建起了全国性的信用保证体系。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其他发达国家也陆续以中小企业为基础来开展信用担保机制的构建工作,在此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国外学者对于担保机构开展风险管理活动的研究也更为深入和全面。
(1)关于担保的研究
George A.Akerlof(1970)在研究中指出信息不对称能够直接体现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信用担保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5]。Yuk-Shee Chan 和George Kanatas(1985)在研究中对资信评价以及信号传递担保理论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研究中指出,在融资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担保能够成为交易双方的信息媒介,有利于融资目标的达成[6]。Rubina Canesi(2016)认为,在风险管理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担保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信用,同时也能对风险的降低产生积极影响[7]。Ben-Yashar Ruth(2018)在研究中指出,对于政府而言,可充分利用担保来对银行的相关决策加以影响,从而为弱势行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带来一定的助力[8]。
(2)关于担保风险的研究
Mehr 和 Hedges(1968)认为,在开展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最核心的内容在于降低损失的发生几率、并对潜在的损失加以控制,从这一层面来看,信用风险评价能够对风险管理效果产生直接影响。D.维塔斯和赵承天通过对东亚国家担保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信贷项目中应注意的十个事项,为担保机构业务风险防控找出了规范和约束方法,他们认为担保也并不是要盲目扶持信用差、风险高的企业,而是通过客观评判,来不断提高银行的贷款质量。Chen(2018)在研究中指出,担保机构面临着巨大的行业风险,如中小型企业在经营或生产过程中发生问题而无法履行还款义务,则会对担保机构带来严重的代偿风险[9]。Joseph(2015)通过信用评分模型分析了担保公司的业务风险,提出了完善担保率标准,以弥补担保业务风险的损失的举措。
2 融资担保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担保
所谓担保,指的是担保机构与被担保人的约定,当被担保人无法履行还款义务时,担保机构根据合同规定的要求来代其履行偿债义务。担保方式多种多样,如抵押、质押、定金等。
从业务种类看,可以分为担保(融资担保和非融资担保)、再担保两大类。国务院2017 年发布的《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所谓融资担保,指的是担保人为被担保人的融资行为提供担保的过程,就融资性担保而言,其包含两大类型,即直接与间接融资担保,如图 2-1 所列。直接融资担保包括,债券、基金、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担保;间接融资担保包括,银行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融资租赁担保等。就非融资担保而言,其指的是指融资以外的其他经济活动所涉及的担保,主要包括投标担保、诉讼保全担保等。再担保是对担保的担保,在原担保的基础上,再设定一层担保,是风险分担的一种举措,即当前一担保人不能履行代偿义务时,由后一担保人在前一担保人不能清偿的范围内对债务清偿或双方按合同约定进行清偿。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融资担保在担保机构的业务中仍然占据着较大比例。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George A.Akerlof(1970)认为,在开展交易活动的过程中,交易双方所持有的信息存在一定差异,拥有更多信息的一方则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更大优势,并以此为基础来获得利益,即信息不对称,他认为信用担保的出现能够解决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5]。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确保自身的利益,买卖双方均应采取措施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在金融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交易双方所承担的风险和可能的收益与他们获得信息的难度和数量密切相关。基于此,只有不断增加自身所掌握的信息量,才能够为自身带来更大的收益。
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影响下,拥有更多信息的一方通常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一现象将导致另一方的利益受到侵害,即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美国经济学家 Stiglitz 和Weiss(1981)认为,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贷款方应根据借款方的具体情况,设定适当的利率水平和合理组合的担保要求,进而实施信贷配给[21]。对于企业和担保机构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担保机构将不可避免的面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且此类风险不仅来源于企业,同样来源于银行。
作为企业银行之间的纽带,担保公司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首先,企业为了能够满足自身的融资需求,往往不会提供真实情况,有时会夸大自身优势、隐瞒自身劣势,造成融资担保公司获取企业真实信息难度增大,导致担保公司对企业了解不全面、不深刻,从而会产生损失的可能。其次,担保公司与银行之间信息不互通,银行掌握的企业信息不会提供给担保公司,而且银行为了完成业绩发放贷款,选择将风险转嫁给融资担保公司,认为即使企业无法还款,仍有担保公司来承担代偿责任,因此在项目审核时可能会对标准进行降低,由此造成风控水平低、监管不力等问题。
3 XT 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现状......................................15
3.1 XT 融资担保公司基本情况.................................15
3.1.1 公司简介..................................... 15
3.1.2 公司组织架构.................................. 15
4 XT 公司融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29
4.1 XT 公司融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29
4.1.1 保前阶段风险管理问题................................. 29
(1)项目受理资料收集不完整..................................... 29
(2)尽职调查内容不全面...................................... 30
5 XT 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优化建议........................................39
5.1 保前、保中、保后阶段风险管理优化措施................................... 39
5.1.1 提高保前尽调全面性.......................................... 39
5.1.2 完善保中风险评价方法........................................ 41
5 XT 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优化建议
5.1 保前、保中、保后阶段风险管理优化措施
全面风险管理有五项基本流程,即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策略、提出方案、监督与改进。担保业务保前、保中、到保后与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流程也是一致的。保前阶段主要是信息的收集和风险评估工作,保中阶段主要是制定风险策略和提出化解的方案,而保后阶段主要是风险的监督及改进。对担保公司来讲,应该把全面风险管理贯穿于融资担保业务的全流程中。同时,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保前、保中、到保后,识别、量化、监测、评价、决策、监督全链条中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风险。因此,通过组织、计划、制度等手段,对企业业务的各环节、各节点进行全流程风险管理,形成完善合理的管理体系。
5.1.1 提高保前尽调全面性
保前尽调是融资担保风险管理的重要程序和关健环节,是决定担保发放、化解担保风险的第一道关口,其内容的全面性、形式的多样性决定着尽调的质量,更是决策正确与否的前提保障。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担保尽调创造了更加丰富的平台。XT 融资担保公司必须调整尽调思路,创新尽调方法,最大限度降低公司面临的风险。
(1)加强对项目受理的审查
项目受理是控制风险的基础和前提,规范有效的项目受理审查,是预防担保风险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此,要把尽调关口前移,把好项目受理审查关。一是要根据 XT 融资担保公司项目受理条件,认真审查申保企业提供的现有资料。二是通过面谈,对项目开展咨询活动,了解项目申请企业的管理、资信、经营状况和技术、产品、市场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以及借款用途、还款来源等。三是通过审查现有资料和咨询,初步判断对申请企业是否符合担保条件,是否存在重大的风险隐患,有没有必要受理,开展进一步调查,不能来者不拒,或受理无果。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前面几个章节中重点介绍了 XT 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过程中利用了管理学知识,首先,对文章写作背景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外担保和信贷关系进行了介绍,让读者可以初步了解担保行业以及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接着则是阐述了风险管理理论,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理论、信息不队称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等,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对 XT 融资担保公司各个阶段的风险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如保前风险、保中风险、保后风险,进一步分析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所在:在保前风险管理上,项目资料收集不全面、尽职调查内容不全面;在保中风险管理上,评估决策能力及方法不足、反担保方式单一;在保后风险管理上,风险预警机制缺失、资产处置难度大。再次,根据 XT 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管理问题,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原因:风险管理意识存在偏差;制度机制建设不健全;风险防控手段落后。
最后,根据当前 XT 融资担保公司目前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在保前风险管理阶段,扩大客户信息搜集渠道和验证方式,提高尽调全面性,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保中风险管理阶段,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引入第三方评估,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量化风险,完善风险分散转移机制,最大化控制风险;在保后风险管理阶段,设置风险预警指标,将预警信号细化为红色、橙色、黄色三种,强化风险监控机制,及时发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拓宽资产处置路径,及时的弥补代偿损失,减少业务风险,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同时通过风险管理文化建设,XT 公司上下达成风险共识,绷紧风险管理这根弦,提升全员风险管理意识;通过组织风险管理培训学习,鼓励员工自主学习,考取相关专业职称证书以提升员工风险管理能力;搭建信息管理系统三方面保障措施来保障 XT 公司保前、保中、保后阶段风险管理举措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