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主要从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两方面衡量企业绩效,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别探究研发投入对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影响,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影响,融资约束在研发投入对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影响中调节效应。然后建立面板门槛效应回归模型,研究研发投入对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是否存在融资约束门槛效应,和不同程度融资约束下研发投入对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影响。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从将创新发展摆在“五大发展”的首要位置,到设立步入创新国家队伍目标;从提倡努力建造世界科技强国,到现在成功建设完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再到 2021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在“十四五”期间不仅要加强科技创新机制的建设,还要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的布局,由此可见国家对于科技创新活动十分重视。2018 年以来,美国在芯片制造、人工智能软件、半导体等多个领域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使得我国对于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攻关变得更为紧迫,习主席也曾在 2020 年中央政治局讲话中强调要加快对于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这就急需我国在科技创新实力与质量上取得长足进步。研发是科技创新实现的重要途径,国内各企业通过美国相继打压中兴、华为和小米等一系列事件,也逐步意识到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研发活动对于企业绩效的提升是能够发挥作用的。
目前,国际上通常利用研发投入与 GDP 之比评估国家科技能力,如下表 1.1 所示,近年来我国也越来越注重研发投入,从 2012 年的 1.98%到 2019 年的 2.23%,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一直在持续稳定上升,这表明我国的科技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在逐渐增强。从表 1.1 中还可以看出,企业的研发投入远高于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投入,这说明我国研发的最大主体是企业,尤其中小企业为我国创新活动和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效用。工信部表明,中小企业在我国全部企业中超过了九成,全国大部分的税收、GDP 和科技创新成果都来源于此。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融资约束逐步成为了研究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范围的热门领域,密切关注国内外学者们关于这个方面的文献是很有必要的,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有利于本文的研究。
1.2.1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方面进行了许多相关探讨。许多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会对企业绩效之间产生明显的积极促进影响,这也就代表着研发投入是可以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Branch(1974)以美国大型企业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验证了研发投入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Coccia(2010)进行了研发投入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研发投入强度为 2.3%-2.6%之间时,研发投入对生产率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5]。Ren 和 Eisingerich(2015)通过实证发现,在国际化的影响下,研发投入的增加对财务绩效产生正向激励[6]。Rohrbeck 和 Kum(2018)认为公司的前瞻性与研发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具有前瞻性的公司可以在公司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促进公司利润增长和企业市场价值的提高[7]。Erdogan 和Yamaltdinova(2019) 认为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研发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要素,能够对企业绩效和市场价值发生好的影响,具有战略决策特征[8]。
有少部分学者却验证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并不明显。Nun(s2012)指出,在高科技公司中,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的作用是先抑制后促进。但是在此之外的公司中,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却一直是负向关系[9]。Kim(2020)通过探讨经济增长和研发投入的跨行业分布之间具有何种关系,结果发现超过一定水平的研发投入,会对经济增长发生阻碍影响[10]。
第 2 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研发投入概念界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研发的定义是科学技术领域中,为增加知识总量和利用新知识创造出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及系统性活动。我国 2018 年版新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指出研发包含研究和开发,各阶段所产生有关的研发活动所有投入都属于研发投入。除此以外,有学者认为企业中的研发投入不仅包括可以用资金计量出来的财力和物力投入,还包括人力方面的投入(王轶英,2018)[62]。然而考虑到我国对于上市企业研发信息的披露还未规范,各企业关于研发人员的界定尚不统一,研发人员数量的数据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例如有些企业将技术人员全员作为研发人员进行统计,而有些企业则是将从事研发项目的人员作为研发人员,所以本文暂未考虑研发人员投入情况。因此本文对于研发投入概念的界定,主要参考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现有研发投入的相关文献中,一般都应用研发资金投入进行衡量(孙瑾,2020;尹美群、盛磊和李文博,2018)[63][64]。所以本文研发投入也是年报公布的研发投入金额。然而企业不同,其资产规模等方面也会有所差异,所以本文采用研发投入强度来衡量研发投入,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
2.1.2 融资约束概念界定
融资约束有广义及狭义两种解释。广义解释指企业主要融资方式有内部和外部融资两种,但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企业的内外部资金成本不匹配,从外部进行融资的成本会高于从内部进行融资的成本,使得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受到约束,从而产生融资约束问题[65]。此概念最早是由 Stighzt 和 Weiss(1981)将信息不对称考虑进资本市场的探究里,从而出现的广义解释。狭义解释是由 Cincera 和 Ravet(2010)提出,企业在经营管理之中,如果内部资金匮乏,就会考虑从外部市场获取资本,但是获取外部资金较为困难,又不能找到合适且足量资金,从而造成企业面临融资约束[66]。由此可以看出,广义解释包含了狭义解释,并且广义解释更为多数学者所认可(张璇等,2017;潘红波和杨海霞,2021)[2][67],适用性也更广。由于没有完美资本市场,而是会呈现信息不对称等现象,使得内外部融资成本不能相互代替。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的兴起始于当时一些学者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忽略了技术创新进行批评。之后 1912 年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提出了创新理论,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创新是在生产体系中实现从没有过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新结合[73],这给技术创新理论体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根基。技术创新理论认为在经济增长中,技术创新与进步起到核心作用。新古典学派代表人索洛(Robert Solow,1956)就提出了除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以外,技术创新也是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他指出经济增长的来源之一就是技术水平提升出现了“水平效应”经济增长[74]。新熊彼特学派的曼斯菲尔德(Edwin Mansfield,1961)研究了技术创新和技术模仿间关系,认为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变革才可以保持生命力[75]。集成创新理论中的战略集成层面认为进行技术创新应该仔细斟酌,不要轻易涉足不熟悉的市场和技术领域。此外,企业必须具有一些战略意义的长期项目,注意短期获利项目与长期发展项目相结合(陈劲,2002)[76]。
企业可以通过研发不断改进工艺和流程,以缩减成本,促进生产效率和企业绩效提高。企业还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以维持和提升在市场上占有率,拓宽业务范围,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促进社会进步。企业通过研发活动达到技术创新的目的并增强了核心技术能力,有助于增强企业绩效,推动企业可持续经营和社会进步。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最早是阿克尔洛夫(George Akerlof,1970)研究旧车市场发现买卖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提出该理论[77]。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斯宾塞(Michael Spence,1972)与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1981)进一步研究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发现信息在社会活动中的关键性,在某些情况下,信息较多一方比信息不足一方更容易获取优势,从而丰富了信息不对称理论[78][79]。该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交易参与者双方对于商品信息的获知情况并不对等,为了降低不利影响,劣势方会付出搜寻成本以追求获取与信息优势一方同等的信息。而且不利的一方随着信息不对称情况加剧,成本就越多,减少了资源配置率。
第 3 章 融资约束下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设计 .............. 16
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16
3.1.1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与研究假设 ......................... 16
3.1.2 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分析与研究假设 .......................... 16
第 4 章 融资约束下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23
4.1 描述性分析 ............................. 23
4.2 相关性分析 ............................... 25
4.3 回归分析 .......................... 26
第 5 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39
5.1 研究结论 .............................. 39
5.2 建议 ............................................ 40
第 4 章 融资约束下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
本文从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和四分位数值等方面对研究样本进行描述性分析,以便于对样本数据以及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整体上进行一些了解。本文主要变量描述性分析结果如下表 4.1 所示。
从上表 4.1 中我们可以看出,样本中托宾 Q 值最小值 0.8371,最大值 19.5339,标准差为 1.6836,这表明样本数据间的市场绩效存在着明显差异。平均值为 2.6385,中位数为 2.1325,差距较大,这表明极大值对样本整体的托宾 Q 值影响较大。托宾 Q值在四分之一分位上的数值为 1.5553,大于 1,这说明大部分企业的市场价值普遍高于账面价值,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总体上较为良好,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以及前景充满着信心。
第 5 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了 396 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以其 2015-2019 年间的有关数据,共 1980个观测值作为研究样本,采用 STATA15.0 软件,从融资约束层面分析了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两方面衡量企业绩效,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别探究研发投入对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影响,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影响,融资约束在研发投入对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影响中调节效应。然后建立面板门槛效应回归模型,研究研发投入对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是否存在融资约束门槛效应,和不同程度融资约束下研发投入对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研发投入对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均具有明显积极作用,即研发投入能有效促进企业绩效提高。本文对比分析了研发投入分别对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影响,发现研发投入对于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仅与当期市场绩效显著正相关且促进作用最大。这可能因为企业市场绩效是基于资本市场对企业未来的预判,加大研发投入向资本市场传递了企业经营情况良好的信息,资本市场则会对此进行及时积极的反馈,从而提高市场绩效。而对于过时的信息不太感兴趣,所以对当期市场绩效显著正相关且促进作用最大。然而,研发投入与当期和滞后一期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与市场绩效不同的是,其对滞后一期财务绩效促进作用最大,对当期财务绩效促进作用弱于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其原因可能在于企业财务绩效基于财务历史数据,但管理者的绩效考核多取决于任期内指标数据,而管理者为追求自身利益,则会更倾向于投资短期可变现的研发项目,从而产生这种现象。研发投入成功转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容易被市场模仿复制,发挥有效作用时间较短,因而研发投入对滞后一期财务绩效影响最大,滞后两期无显著影响。
第二,融资约束会抑制研发投入。从外部进行融资的资金成本越高,企业获取充足的资金越困难。资金越是短缺,越不利于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本文又将融资约束作为调节变量,对比分析了融资约束在研发投入对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影响中调节效应。结果显示,融资约束负向调节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其在研发投入对市场绩效影响中调节作用大于对财务绩效影响调节作用。其原因可能在于融资约束属于企业的消极信息,即使企业面临着不太严重的融资约束,市场投资者也会对企业降低期望,减少投资,从而对市场绩效带来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略)